每年的夏季前後,都是讓家長們瑟瑟發抖的「病毒傳播爆發期」。
近日,有不少媒體報道,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正處於高發期。
圖片來源:微博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家長分享孩子近期 感染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的過程,孩子吃不下喝不下,甚至比新冠二陽還可怕,讓人忐忑不安。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到底什麼來頭?兩種病毒同時肆虐家長要怎麼應對?!
今天我們來說說,怎麼區分兩種流行病毒、如何護理和預防,讓孩子安然度過病毒高發季。
手足口 VS 皰疹性咽峽炎
怎麼辨別,哪種更可怕?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傳染性疾病,5 歲以下的孩子是高發人群。
它們是一對「表兄弟」,都是出自同一個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腸道病毒。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設計組
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疊的,所以在症狀和傳播途徑上極為相似,又有所區別。
從位置上辨別
相似處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感染後,口腔的咽部和軟齶都會長皰疹。
圖片來源:msdmanuals.com
不同處
感染手足口的孩子,除了口腔咽部和軟齶有皰疹外,孩子的口唇、手和腳,包括肛門周圍,也會長紅色皮疹或皰疹,有時膝蓋和手肘也會有皮疹,甚至一些特殊病毒感染會導致全身皰疹。
圖片來源:https://webmd.com/
從症狀上辨別
相同處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都會伴有一定程度的發熱和咽痛。
不同處
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咽痛明顯,吃東西哭鬧難受。
手足口咽痛症狀比較輕,甚至有的孩子沒有咽痛症狀。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哪種更可怕?
皰疹性咽峽炎來得更兇猛,會讓家長慌了陣腳,但從併發症來說,手足口要更危險。
皰疹咽峽炎極少出現嚴重併發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卻有 1% 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 3 歲以下的孩子,會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和腦幹腦炎等嚴重併發症,有的時候甚至危及生命。
在發現孩子手腳長水泡後,更需要密切觀察孩子有沒有重症表現。
孩子遇到這兩種疾病
應該如何護理?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都屬於自限性疾病,都是可以自愈的。
和大多數感染的疾病一樣,這兩種疾病不需要用抗生素,也沒有任何特效藥。
居家護理可以對症用藥,緩解症狀:
皰疹性咽峽炎 & 手足口的護理
正確退熱:精神不佳或高熱,給予退熱處理,推薦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緩解咽痛症狀:可以吃冰棍、冰淇淋或涼的水果和粥給予緩解。
預防脫水,保證水分攝入:6 月齡以內的小寶寶,可以多喝母乳或配方奶來補充水分;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通過喝水、吃奶、湯粥、果汁等富含水分的東西來補液。
提示:個人情況比較多樣,以上內容不能替代專業診療意見,具體治療和用藥方案請諮詢醫生,根據醫囑和藥物說明使用。
出現以下 5 種情況
建議及時帶孩子就醫
鑒於症狀輕重,手足口還有併發症的風險,如果孩子有以下 5 種情況,建議儘快就醫:
及時就醫的 5 種情況
1. 持續高熱
溫度 39℃ 超過 24 小時,或者已經給寶寶吃了退熱藥但是體溫還是下降不明顯
< 3 個月齡患兒發熱(體溫 > 38℃)
> 3 個月齡患兒發熱 > 3 日(體溫 > 38℃)
2. 咽痛無法進食導致脫水
有的寶寶咽痛明顯,喝不下水也吃不了東西,導致脫水嚴重(眼窩深陷,嘴唇乾裂,精神萎靡、濕尿布的數量比正常情況少等)
可以對照下表判斷:
點擊可查看大圖
來源:WHO 關於低中收入國家 1 月~5 歲兒童脫水評估
3. 體溫正常的時候精神狀態差
儘管體溫恢復正常,但精神很差,比如嗜睡、很長時間不吃東西、煩躁,甚至連哭鬧都沒有力氣的時候,建議帶孩子去就診。
4. 出現肢體抖動、嘔吐、抽搐等情況
如果孩子出現驚跳(四肢抖動),肌肉抽動或震顫、嘔吐、皮膚發花、面色蒼白等的情況,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
5. 出現呼吸和心率增快等問題
家長可以參考下表,判斷寶寶呼吸頻率和心率的異常情況:
點擊可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UpToData
或出現以下情況都需要及時就診:
呼吸時鼻孔張開 (變得更大)
呼吸暫停
嘴唇、牙齦或指甲變藍
呼吸非常困難
開始發出呼嚕音
孩子看上去正疲於用力呼吸
肋骨間或胸廓下方的皮膚和肌肉看上去有內陷
手足口 VS 皰疹性咽峽炎
有疫苗嗎?如何預防?
皰疹性咽峽炎沒有疫苗,需要日常注意衛生,加強防護。
手足口可以接種二類疫苗 EV71 疫苗,6 個月至 5 歲的孩子,都可以選擇接種,並且建議儘早接種。雖然擋不住所有的手足口病毒,但對腸道病毒 71 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護率達 90% 以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相似:
經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噴嚏噴出的飛沫等)傳染;
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以及密切接觸等傳染;
間接經被留有腸道病毒的手、毛巾、手絹、水杯、牙杯、碗筷、奶瓶、奶嘴、內衣/貼身衣物、玩具、床上用品、桌椅表面、門把手、醫療器械、水源等傳染。
除了接種疫苗以外,兩種病毒的預防方法也類似:
1. 孩子和大人都要勤洗手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都要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用流動的水給孩子洗手;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換尿布、處理糞便後也要洗手。
2. 注意飲食及用品、環境衛生
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孩子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消毒;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3. 高發季儘量少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
不管皰疹性咽峽炎還是手足口,病症消失後還會持續有 1~2 周的後續傳染期。
比如海洋球池等室內兒童遊樂場館,就存在傳染手足口病的風險。
總體來說記住這五點: 打疫苗、勤洗手、吃熟食、少扎堆、曬太陽。
本文專家
洪亮
合作專家
和睦家 兒科主治醫師
馬學梅
審核專家
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 院副主任醫師
策劃製作
策劃:美麗、錘錘
監製:大力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