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時為什麼不能碰花生米?醫生:喝酒儘量少吃這5種「下酒菜」

2022-06-20     搬磚大師

原標題:喝酒時為什麼不能碰花生米?醫生:喝酒儘量少吃這5種「下酒菜」

導語:酒精是很多人都喜歡飲的飲品,尤其是男性必不可少的請客佳品。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飲酒量應控制在20克以下。在中國,每日安全飲用標準不得超過15克。女性身體素質較差,需要控制在10克以內。

根據國際標準的飲酒公式,成年人每天喝多少酒?計算公式為:成年人每天飲酒量=每天最大酒精含量÷酒精度÷0.8。

01

喝酒時為什麼不能碰花生米?

中國的酒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喝酒時,人們會將一些菜肴與酒搭配,花生是最好的搭配。很多人說你喝酒的時候不能吃花生。這是因為油炸花生是飲用時的首選。油炸後的花生含有高熱量,這會給身體帶來壓力。花生的脂肪需要由肝臟代謝和分解,酒精的作用會增加肝臟的負擔。

飲用時,如果你選擇花生作為下一道菜,不妨選擇煮熟的花生,這樣可以達到保護胃粘膜的目的。同時可以減少酒精對胃粘膜的刺激。

如果你患有胃底靜脈曲張、胃炎、胃潰瘍等基本胃病,一方面你會受到酒精的刺激,另一方面花生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會變差,這很容易增加疾病。尤其是對於胃底靜脈曲張患者,花生越硬也會導致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和破裂。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但也需要引起注意。

02

哪些患者不能吃花生?

[痛風患者]

一般來說,痛風患者的尿酸含量相對較高,花生的營養成分過高容易導致尿酸無法從體內排出,因此通氣患者最好不要吃花生。

[胃病患者]

腸胃不好的人經常有腹痛或腹瀉的症狀。他們應該堅持飲食清淡、少油的標準。花生的含油量和脂肪含量相對較高。胃病患者難以吸收營養,導致胃腸道負荷增加

[減肥的人]

由於花生脂肪含量高,處於減肥期的人最好不要吃花生,否則會影響減肥的順利進行。

[糖尿病]

糖尿病,也被稱為「不死癌症」,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及時用藥。對於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食物攝入量是嚴格控制的,尤其是油的攝入量。花生油太多了。

[膽囊切除術患者]

人膽囊分泌的膽汁可以很好地吸收脂肪,而沒有膽囊,它就不能吸收花生等高脂肪食物。

[高脂血症患者]

花生含有更多膽固醇,而膽固醇本身就患有高脂血症。最好不要吃花生,否則會增加血管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嚴重影響健康。

03

醫生:喝酒儘量少吃這5種「下酒菜」

1、生魚刺身

生魚指未經高溫加熱的魚肉。這種魚肉屬於生冷海鮮。吃得太多會刺激腸胃,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還有很多細菌和微生物沒有被殺死。

長期直接攝入人體會導致維生素和鈣的缺乏。同樣,海鮮在高溫加熱後也會失去營養。六安福梅在60℃以上也能被摧毀。建議食用海鮮時,應儘量將其加熱至60℃以上,以有效殺滅海鮮表面的細菌和病毒。

2.胡蘿蔔

胡蘿蔔可以用來烹飪或生吃。它們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但卻無法與葡萄酒相提並論。胡蘿蔔和酒精的結合會產生毒素積累,增加腸胃負擔。

它會影響肝臟的吸收和代謝。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將自由基與胡蘿蔔結合,降低細胞的運作能力,降低肝細胞的活力,直接威脅生命。因此,我們不建議與生胡蘿蔔或胡蘿蔔製成的蔬菜一起喝水。

3.涼粉

涼粉是我們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涼菜,吃起來非常的爽口,深受大家的喜愛,也是一種獨特的美食。

在喝酒的時候不可以吃涼粉,是由於涼粉當中含有白礬這種成分,白礬它會進入身體之後與喝的酒精在腸胃當中沒有辦法及時地排出,影響機體當中的代謝。

還可能會讓人們吸入過多的毒素以及其他的垃圾廢物,從而給身體當中的肝臟帶來很多的負擔,損害機體的血管健康,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4.烤肉串

夏天,許多人會吃燒烤,喝啤酒,這似乎是一種習慣性的搭配。然而,燒烤食品的營養成分在烘焙過程中受到了嚴重損害。烘烤時會產生高溫變黑,容易形成致癌物。

酒精還會引起粘膜刺激和腸胃損傷。燒烤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引起癌細胞,因此患癌症的風險也會更高。

5.腌肉

在腌制食物的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油和鹽,這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下腹部菜。然而,這種食物含有高亞硝酸鹽,會減慢血液流動,直接損害腸粘膜。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它會導致消化系統異常,所以不能與葡萄酒一起食用。

04

經常喝酒的人必須注意這兩個「禁忌」

不要空腹喝酒

酒精是一種刺激性很強的食物。空腹飲酒容易損傷胃粘膜,導致胃腸道損傷。飯前儘量吃一些緩衝胃的食物,避免空腹飲酒,以免酒精侵蝕胃粘膜,誘發胃腸道疾病。

喝酒後不要立即上床睡覺

酒精被肝臟消化。飲酒後立即上床睡覺會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飲酒後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緩慢,因此不建議在飲酒後立即上床睡覺。我們可以用冷水洗臉,或者喝了酒後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然後睡覺。飲用時,我們應該適當地喝一些開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清醒為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f3629437d3ccb0138d5226501ed8c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