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警告:歐洲天然氣儲量創歷史新高,但冬季擔憂依然存在

2023-11-06     匯通網

原標題:智庫警告:歐洲天然氣儲量創歷史新高,但冬季擔憂依然存在

智庫警告:歐洲天然氣儲量創歷史新高,但冬季擔憂依然存在

匯通財經APP訊——歐洲的天然氣儲存幾乎是滿的,但這可能不足以滿足冬季的需求,導致持續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和額外的儲存策略,包括利用烏克蘭的設施。

德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簽署了長期液化天然氣供應合同,超出了2050年的凈零目標,表明能源需求的現實方法與理想主義的能源轉型目標。

智庫IEEFA警告稱,隨著需求預計將下降,歐盟可能會過度投資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指出基礎設施與實際天然氣需求之間可能存在不匹配。

本周早些時候,有報道稱雪佛龍正在為歐盟談判液化天然氣交付,考慮合同期限為15年。

此前,歐洲能源公司在過去一個月與卡達達成了另外三筆長期交易。卡達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德國已經安裝了三個浮式液化天然氣進口終端,目前正在建設另外三個。歐盟今年已成為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最大進口國,最近還誇口說,美國的天然氣儲存幾乎100%滿。

儘管如此,歐盟還遠未為冬天做好準備。

媒體本月報道稱,歐洲國家開始在烏克蘭儲存天然氣,因為他們自己的儲存存儲裝滿了今年早些時候購買的再氣化液化天然氣。目前,近30艘液化天然氣油輪正在前往歐洲港口的途中,預計將於本月底抵達。其中包括三艘載有液化天然氣的俄羅斯船隻,儘管歐盟宣布放棄了俄羅斯的碳氫化合物。

所有這些都表明,歐盟減少其成員國對碳氫化合物依賴的努力尚未開始取得成效。畢竟,歐盟國家一直在大力投資新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能力。對於所有這些投資,他們現在正在儘可能多地吞噬液化天然氣,以確保冬季的電力和供暖供應,即使存儲空間已經滿了。

歐盟的天然氣儲存問題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目前,天然氣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當然,這對歐盟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即使100%的儲存能力也不能保證整個冬天的供應,因此所有這些液化天然氣油輪都將在本月和可能下個月抵達。

問題是,在任何有意義的時期內,沒有一個歐盟成員國的存儲容量能滿足其100%的需求,這也是那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之一。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存儲已被填滿,但進口依然強勁。

這也是歐盟不顧與俄烏衝突斷或儲存損失的威脅,仍在烏克蘭儲存天然氣的原因。這也是殼牌、埃尼和totalenergy在過去一個月都與卡達能源公司達成長期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的原因。

德國電力市場監管機構最近表示,儘管保證冬季有足夠的天然氣供應,但有限的儲存容量和缺乏本地生產也是原因之一。德國電力市場監管機構最近表示,需要繼續控制消費,以確保冬季供應充足。

無論儲存的天然氣數量或新運輸的液化天然氣數量如何,消費可能仍將受到抑制。原因是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吃緊。這種緊密性本身就是歐洲採用液化燃料來取代超過1000億立方米不再可用的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結果。也許去年歐盟宣稱不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也能做得很好有些言之過早。更不成熟的觀點是,歐盟完全可以不使用任何天然氣,而只依賴風能、太陽能、核能和水電,可能還會使用一些氫。

表明這種可能性不大的最明顯信號是卡達液化天然氣進口協議,每項協議的期限都為27年。這使得它們超越了歐盟2050年的凈零排放目標。然而,完成交易的公司知道,希望和實際實現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而完全的天然氣獨立似乎不在後者之列。

與此同時,歐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野心而過度擴張。支持轉型的智庫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歐盟正在過度建設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IEEFA引用了自2022年初以來新增的365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並補充說該地區的液化天然氣消費量自2023年初以來僅增加了48億立方米,而去年飆升了462億立方米。

該非政府組織還表示,進口能力將繼續擴大,直到2030年達到4060億立方米,但同期的天然氣需求將下降到4000億立方米。

值得記住的是,預測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當涉及到不同來源的能源需求時,但我們有理由預計,高企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將給歐洲的需求帶來自然上限。唉,這些價格也會限制經濟增長,過去兩年提醒歐洲,經濟增長依賴於負擔得起、可靠的能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f1ac9ad0647bcf0628d6f33b39536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