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處做好「加減乘除」
岑今
近日,本報以《竹鄉大地里的「加減乘除」》為題,專題報道桃江縣教育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桃江教育發揚「三教一齊抓」辦學經驗,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做好「加減乘除」,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擦亮桃江教育「金名片」。
做教育,桃江是有傳統的。
1979年,「桃江經驗」成為全國教育改革的學習樣本,奏響了中國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強音。幾十年里,桃江教育人時刻不忘重溫桃江會議、重學「桃江經驗」,為再創桃江教育輝煌作出新貢獻。作為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桃江先後為國家輸送了256名飛行員,湧現了為國防事業壯烈犧牲的溫濤、溫偉彬等英雄人物,是名副其實的「功臣之鄉」。
做教育,桃江是專業的。
為讓教師教學改革真正落實到每一所學校,桃江教育將重點落在讓每個教師上好每一節課之上,奔著「不落一人,讓每一個教師都能有所發展」的方向,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抓手,全力做好教師隊伍「入口關卡」「過程關卡」「感情關卡」的加法運算,培養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減」與「增」成為社會共同關注並熱議的高頻詞,也成為桃江教育改革、育人實踐的生動註腳。桃江將「雙減」當成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學生作業減了,校外培訓機構減了,學校課後服務和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結合得更緊了。不僅如此,桃江還大膽改革,實施「一鄉(鎮)一策」「一鎮三優」,有效整合學校22所;建立資源共享模式,骨幹教師送課、聽課,為鄉鎮學校送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城區和鄉村都有好教師的身影,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做好「加減乘除」,不僅教育是如此,人生亦如此。
很多步入中年的人常常感嘆,明明小學時已經非常熟稔的「加減乘除」,到社會上卻做得不那麼順暢。從「年幼無知」到「少不更事」,我們都在增長見識,要接觸夠多的人,經歷更多的事,見足夠的世面,這個面越寬越好,越周密越好,我們在做加法中,不斷成長。
成長是做加法,而成熟是做減法。當我們的見識越來越多,我們逐漸學會了分辨哪些人才是「重要」的,哪些事才是適合做的,哪些東西才是想要的。於是我們開始給自己做減法,不由自主地開始選擇性地做事和見人。成熟的人生,必須坦誠地面對自己內心,從學會給自己做減法開始,學會取捨,主動「斷舍離」,給自己瘦身。
加法和減法註定了人生的寬度,當我們減掉各種累贅之後,剩下關鍵的人和事,只有做好乘法和除法,才能註定人生的深度。我們要拿出所有的精力時間,用在這些人和事的「要點」上,越努力越幸運。努力的人,無論選擇一個什麼崗位,都會在人生的每一個節點裡出彩。人生無論多麼精彩,終究會回歸平靜。真正的成功,也包括了一種化繁為簡的能力,當人生到了一定階段,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做除法。
加減乘除是算數「運算法則」,更是人生的「運算法則」 ,每個人都是人生的「運算師」。我們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應用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作貢獻上,正確運用「加減乘除」,提升人生品位,人生會更加精彩動人,人生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