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米蘭·昆德拉《笑忘錄》:在文本與舞蹈間,看記憶與忘卻的相生與妥協

2024-01-12     上海楊浦

原標題:談米蘭·昆德拉《笑忘錄》:在文本與舞蹈間,看記憶與忘卻的相生與妥協

談米蘭·昆德拉《笑忘錄》:在文本與舞蹈間,看記憶與忘卻的相生與妥協

本周末(1月13日-14日),以《笑忘錄》為靈感的舞蹈劇場《記憶變奏曲》將於YOUNG劇場拉開大幕,吸引了不少觀眾購票觀演。據悉,《笑忘錄》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一部長篇小說,包含了歷史敘述、寓言、隨筆、哲學沉思等多種文學體裁,獨具一派風格,展現出作家本人對人類普遍生存困境的關懷。

記憶與忘卻間,我們如何妥協?1月7日下午,一場圍繞米蘭·昆德拉《笑忘錄》的戲劇對談活動在楊浦區圖書館舉行,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袁筱一與該劇編劇莊稼昀、導演江帆展開對談,YOUNG劇場節目總監包容容擔任主持,從經典文本到舞蹈劇場,帶領讀者跨界閱讀,探索「記憶」這一核心主題。

活動現場,在談及為何將這部作品劇場化時,莊稼昀表示自己在讀該書時,常感受到各種元素和主題之間的呼應,那種難以言明的扭結恰恰可以借劇場來具象表現。而這同樣也是導演江帆決定導演《笑忘錄》的主要原因,「這種文本與情感的呼應,讓我驟然回憶起自己在經歷強烈記憶突然消散的那一刻,情感既真實又虛無的狀態。」

據了解,《笑忘錄》是米蘭·昆德拉移居法國後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米蘭·昆德拉是唯一一位在世時就入選「七星文庫」的作家,曾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在20世紀的世界文學舞台上占據著特殊地位。自上世紀90年代其著作進入中國市場後,他更收穫頗高的討論度和關注度,影響了整整一代的中國讀者。

此外,現場嘉賓們為讀者介紹了「舞蹈劇場」這一概念。這並非只是舞蹈,在莊稼昀的解釋中,舞蹈劇場是「行動方式和行動邏輯的組合」,它關注舞者的生命狀態,需要舞者的生命經驗作為參與,不再把服務劇本作為主要任務。江帆也強調,舞蹈劇場的關鍵不在於扮演他人,更多的是自我表達。

談話中,袁筱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她看來,昆德拉意圖探討的正是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之間的關係,舞蹈劇場這一創意呈現形式使她聯想其未來會否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進入文本。主持人的提問串聯起幾位嘉賓有關《笑忘錄》的討論,莊稼昀和江帆講述了作品編創時的故事,包括如何設計工作坊與演員共讀原文、怎樣編寫小說中的「力脫思特」「邊界」並將其呈現在舞台上。袁筱一則為讀者理解《笑忘錄》提供了不少閱讀建議,譬如這部作品不是線性敘事,但所有章節的共同主題都是「記憶」,讀者可以選擇只讀其中一章,即便無法理解《笑忘錄》的全貌,也可以在某一個部分讀懂昆德拉,或多或少找尋到一些記憶的真相。

據悉,本次對談活動是楊浦區圖書館全民閱讀品牌YOUNG書房下設子項目「戲劇+」與楊浦區內YOUNG劇場的又一次合作,旨在豐富讀者對文本的跨界理解,在不同藝術語境下感受經典作品的魅力。

文字:湯順佳

編輯:李玲

通訊員:張燕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ca160e394ce2e7400bc84a84583f2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