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5日早上,隨著英國大選計票工作接近尾聲,工黨已贏得412個議席,穩獲執政權,其黨首基爾·斯塔默爵士晚些時候前往白金漢宮覲見查爾斯三世國王后成為新任英國首相。
執政超過14年的保守黨則不出意料遭遇慘敗,僅獲得121席,相比上屆大選狂輸250席的表現更是創下了英國選舉史上的最差記錄。當天晚些時候,英國首相蘇納克宣布辭去首相職務,同時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但將留任至新黨首產生。
7月5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蘇納克在大選後發表辭職演講。圖/視覺中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保守黨在本次大選中的歷史性慘敗?工黨的大勝又是否代表著英國民意的普遍左轉?
透支聲譽
首先,保守黨的慘敗,是過去四年半以來,英國社會對於執政黨累積的不滿情緒的總爆發,也是保守黨自身不斷透支聲譽的必然結果。
2019年底,詹森利用當時英國脫歐進程受阻以及時任工黨黨魁科爾賓領導力不足的時機,果斷解散議會提前大選並取得完勝。當時,英格蘭北部和中部被稱為「紅牆」的大量工黨鐵票選區倒向保守黨,為保守黨帶來了超過100席的穩定多數,詹森政府也因此得以成功推動了自己的最大任務,即帶領英國完成脫歐。詹森在上次勝選後的謙卑表態言猶在耳:「我們清楚,(工黨紅牆區的)這些選票是你們借給保守黨的,我們要努力做好工作贏得你們的長期信任。」
不過,隨著時間進入2020年,剛剛脫歐的英國迅速遭遇了新冠疫情的衝擊,一次次的封鎖導致英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詹森本人還一度感染且病情嚴重被送入ICU治療。到2021年,英國民眾實際已經無法忍受政府的強管控措施,而詹森更是因為「首相府派對門」等醜聞不斷被曝出,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如果觀察支持率數據的話,保守黨政府原本高漲的民意恰恰是在2021年大幅下滑,出現「死亡交叉」,從此一路走低至今。最終詹森也因為經濟低迷、物價飛漲且本人醜聞纏身,身邊的高級閣僚不斷反叛跳船,不得不在2022年辭任首相。但繼任的麗茲·特拉斯在位僅僅40天,就因推出不負責的財政預算案讓英鎊匯率和英國債市雙崩盤,不得不倉惶離任,以恥辱的方式將首相大位交到了蘇納克的手中。
與卡梅倫、詹森等保守黨首相不同,蘇納克和特拉斯都是通過保守黨內部的黨魁選舉上台成為首相的,他們的執政都沒有經過大選這種全國選民的充分授權,只是黨內派系鬥爭的結果,是前任被逼迫下台後的權宜之計。而在議會中擁有穩定多數的保守黨政府和議會保守黨團在看到支持率連年下跌之後,更沒有勇氣解散議會提前大選,來接受民意檢驗。就這樣等待著時鐘滴答前行,保守黨到五年任期臨近才不得不接受民意審判,這才導致了本次大選的慘敗。順帶一提,本次大選中包括前任首相特拉斯、現任國防大臣沙普斯、下議院領袖莫當特、脫歐派精神領袖瑞斯莫格等一眾保守黨大佬甚至都沒能守住自己的選區議席,只能暫別或永別英國政壇。
保守黨本次大選的慘敗,其實不是敗給工黨,而恰是敗給了四年半以來不斷揮霍民眾耐心的自己。疫情後不景氣的經濟大環境,黨內一次次的醜聞與內鬥,在民意下滑後的鴕鳥心態,都讓保守黨在這場最終還是會到來的大選中承擔了慘痛代價。這次大選後,英國媒體的評論也指出,對於英國政壇來說,一場選舉的失利當然不至於讓保守黨這個數百年的老店一夜坍塌,但是一個政黨的聲譽在短短數年間被踐踏至此,才是保守黨未來真正的麻煩。五年前借來的選票,做不好當然要還,還要加上很高的利息。今日的慘敗,恐怕只是保守黨痛苦的還本付息過程的開始。
當地時間7月5日凌晨,英國倫敦,工黨在贏得大選後,斯塔默和妻子維多利亞在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行的勝利集會上。圖/視覺中國
「用魔法打敗魔法」
然而,本次工黨的大勝,也並不能說明英國的民意出現左轉,而是要從英國的選舉制度和工黨的轉型上尋求解釋。
本次大選中,工黨雖然橫掃超過63%的議席,但是工黨的得票率只有33.7%,其實比2019年的慘敗只多拿了1.6%的選票。換言之,五年來,工黨的基本盤並沒有什麼變化。但是1.6%選票增加卻能帶來天翻地覆的議席分配結果,其原因就在於英國大選中數百年來堅持的「單一選區贏者通吃」的選舉制度。英國議會選舉將全國劃分為650個小選區,每個選區只選出一名國會議員,票數最高者當選,簡單清晰。但由於每個選區都有少則四五人,多則十數人的候選人參選,如果不同黨派的政治取向趨同,其候選人就會相互分票,最終導致勝出的候選人往往只需要獲得30%左右的支持就可以成功獲選的怪現象。
2019年的上屆大選中,保守黨獲得了43.6%的得票率,只比工黨高了11%。但由於當時風頭正勁的右翼「英國脫歐黨」發揚風格,主動放棄在絕大多數選區派出候選人,並號召支持者投票給詹森領導的保守黨,以完成脫歐大業。沒有人分票的保守黨就得以將所有右派選民的選票集中並轉化成議席優勢,最終一舉拿下超過370席取得大勝。
但是,本屆選舉中四面楚歌的保守黨就沒有了這樣的大禮包,法拉奇領導的「脫歐黨」更名為「英國改革黨」捲土重來,在所有選區都派出候選人和保守黨競爭,並放出狂言要下架保守黨,讓改革黨成為真正英國右派選民的代表。相當比例的右派選民也厭倦了醜聞不斷的保守黨,報復性地將選票投給改革黨。最終改革黨獲得創紀錄的14.3%選票,雖然只換來了微不足道的4個議席,但改革黨的攪局讓保守黨在幾乎所有選區都陷入苦戰。上屆大選中「借來」的英格蘭北部中部選區基本都還給了工黨,而原本是保守黨穩定鐵票的英格蘭南部富裕農村票倉則被自民黨大面積攻陷。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改革黨的「助攻」,本次大選中自民黨取得歷史性勝利,憑藉12.2%的選票就獲得了71個議席,甚至超過了2010年自民黨和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那屆的議席數,穩穩坐上了議會第三大黨團的位置,甚至有資格和江河日下的保守黨在議會大廳的反對黨一側展開競爭了。
另外,過去四年多以來,工黨在斯塔默的領導下,已經基本完成了從極左派和工會力量向溫和中左派的意識形態轉型,將科爾賓作為黨魁時期的極左代表人物和工會勢力慢慢清除或邊緣化。從如今的工黨領導團隊以及選前發布的政綱來看,工黨似乎已經擺脫了以往「高稅收、高借債、高福利」的刻板印象,不僅承諾上任後不會大幅加稅,在涉及移民、巴以問題等極易造成社會撕裂的意識形態問題上,也秉持了較為溫和的態度。有英國媒體評論稱,現在的工黨更像是一個「公平正義且有能力治國」的保守黨。工黨主動向中間派和城市中產階級靠攏的轉型,加之改革黨在右側的攪局,讓保守黨兩頭承壓失去選票空間,工黨最終達到了「用魔法打敗魔法」的效果。
隨著大選結果的塵埃落定,蘇納克已經宣布敗選並辭任首相。唐寧街10號首相府在八年間迎來了第六位主人——平民家庭的出身的牛津學霸、法律專家、皇家檢控署的退休檢察長基爾·斯塔默爵士。而他將要如何搭建英國過去14年來的第一個工黨政府,工黨又會在橫掃全國並建立議會穩定多數後如何施政,將是未來英國人翹首以待的話題。
(作者系政治評論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作者:曲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