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自曝曾患上狂躁症:如何才能不鑽牛角尖,擺脫焦慮困擾?

2023-07-04     精讀君

原標題:俞敏洪自曝曾患上狂躁症:如何才能不鑽牛角尖,擺脫焦慮困擾?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37/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550天

前段時間,俞敏洪和張朝陽做客《星空下的對話》。

節目中,兩人在北京北郊密雲山谷的星空下,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當談到年輕人普遍面臨的焦慮問題時,俞敏洪表示,自己曾經可能患上狂躁症。

「一次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出差時,在20樓看著打開的窗戶一心想跳下去。但是因為有了孩子,知道自己肯定不能跳,所以穿上羽絨服,在零下30度的大街走了4個小時。」

坐在一旁的張朝陽感同身受,從心理學解釋了焦慮的出現:

「有的人自殺了或是深陷泥潭,有很多人會認為一定是遇到了很糟糕的事情,其實不是的,可能是很小一件事,是他後來的行為不正確,把它放大了。」張朝陽補充道,「所以說人是有天生的鑽牛角尖的能力。」

那麼,如何才能不鑽牛角尖,擺脫焦慮的困擾?

01

幸福要向內求

早年間,央視有過這樣的採訪:你幸福嗎?張朝陽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但是他發現,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按理說,他博士畢業,回國後創立搜狐,公司發展得很好,幾乎沒有遇到特別困難的處境,痛苦不應該在他的字典里。

為了尋找答案,他閉關了一年多。

在這期間,他學習了大量心理學知識,甚至涉獵了佛學和西方哲學。

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

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的力量,而非一味地向外尋找。

一些常見的負面情緒,比如恐懼,悲傷等都是不存在的。只要轉變心態,這些都會消失。

俞敏洪對於這個問題,也有類似的看法。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原型,就是俞敏洪。

但俞敏洪卻說,電影演出來的還是很淺,他談到自己曾經受到過的困境:

「新東方是有老師講課,但有些老師穩定性不太好,所以我不得不頂上去講課。」

有一次,他為了招聘老師,參加了一場酒局。

飯桌上,他半個小時就喝了一斤半的酒,直接喝到被送醫搶救。

經過5個小時左右的搶救,俞敏洪終於脫離生命危險。

醒來以後,他嚎啕大哭,說自己再也不幹了。

但是到了晚上7點,他還是按時走進了教室,因為還有幾百個學生在等著他講課。

俞敏洪賺的,不是學生的錢,而是內心深處堅守對教育的執著和熱愛。

新東方轉型以後,他從零開始做農產品。

原本受到「雙減」政策衝擊的俞敏洪,完全可以把擴張規模購買的課桌椅賣掉,換點現金。

但他還是選擇都捐了出去,給更有需要的鄉村學校,足見優秀企業家的胸懷和大愛。

談及讓自己滿足一件事時,他說的不是賺到多少錢,而是希望一個人背著包去遠處旅行。

從這就可以看出,俞敏洪的成就離不開他優秀的企業管理,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對教育的執著。

為什麼被政策逼到山窮水盡了,俞敏洪仍然不會怨天尤人,而是淡定地捐出桌椅?

這就是向內求而產生的幸福感。

02

接受「粉紅色的大象」

關於緩解焦慮,張朝陽還提到: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像物理學裡的牛頓定律一樣的定律,就是當我們想要去解決焦慮的時候,焦慮就會被放大。所以面對焦慮的時候不要迴避,不要去解決,去接受、無視。

這就類似「粉紅色的大象」:

實驗者越是讓被試不要去想粉紅色大象,被試的大腦中反而越會出現粉紅色大象的影子,這就是人腦和心理運作機制導致的結果。

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越是想要擺脫負面情緒,就越容易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所以,當這些負面情緒來臨時,我們要做的是接受它,不要過度在意和強化。

情緒來了,要像對待朋友一樣讓它坐下來喝喝茶,平和地接受它。然後轉移注意力,做該做的事,慢慢的,這些情緒就會消失。

俞敏洪談及早年創業時的失眠時,張朝陽對此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如果為了解決失眠而去跑步十公里,這種解決辦法不但不會起到解決問題,還會進一步強化你的心理問題,這樣就會更睡不著覺。

張朝陽說,這個時候,俞敏洪應該對自己徹底誠實,「當你焦慮、恐懼、難受的時候,要忍著難受,在價值觀的引導下去做更重要的事。」

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一樣的定義,有的人認為有了名和利,賺到很多錢就會幸福;有的人不在乎在世俗中取得多大的成就,認為幸福就是收穫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

但歸根結底,真正的幸福都是向內求的,只要轉變對事情的看法,就會發現,身邊處處是幸福。

03

暴露療法

著名心理學家彭凱平針對現代人的焦慮,和張朝陽進行了一次對談。

張朝陽開玩笑說,這個時代,似乎不說自己焦慮或抑鬱就不是一個正常的文化人了。

在人類生活早期,人們面對危險有兩種方式,直面或逃避。

但人類進化到現在,慢慢有了認知能力,可以用理性腦思考。

因此面對危險時,正常人的腦海中通常會出現三個步驟:調整認知,積極行動,詢問意義。

張朝陽舉了一個例子,有人會因為害怕飛機墜毀而不敢坐飛機。

但只要用理性腦思考,網上隨便查一下數據就知道,飛機出事故的機率其實非常小。

張朝陽表示,解決焦慮的方法還有一種,叫暴露療法(脫敏)

簡單說來就是,直面危險本身

解決恐懼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直面恐懼。

在直面恐懼時,可以一步一步給自己增加難度,直到最後消除恐懼。

比如你恐高,那麼可以先從3樓嘗試往下看,再從6樓往下看,最後再從12樓往下看。

彭凱平教授也贊同這個觀點。

他說,在來訪者的治療中,他一直保持中庸做法。不讓他們直面要面對的情景,而是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比如,有的人怕蛇,不直接把一條蛇扔到他面前,而是用間接的方法讓他接觸,比如先讓他在電影中看蛇,再慢慢接近現實生活中的蛇。這樣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讓患者過於害怕。

他補充道,很多人在行動的過程中,第一步是非常難的,在治療中能踏出第一步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張朝陽不建議人們為了緩解焦慮而吃藥,因為藥會讓人產生依賴性,還會產生副作用。

他認為,解決心理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理性調節,然後採取循序漸進的行動。

比如,先用理性說服自己,自己是可以克服負面情緒的。

然後勇敢地開一個頭;行動的過程中,再一步一步突破自己,直到最後完全克服恐懼。

獲得成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成為頂尖人才,一種是經歷一場大起和大落。

張朝陽是前者,俞敏洪是後者。

無論哪一種方式,人生比到最後,不是拼起跑線和短時間內的速度,而是在人生的長坡道上誰能堅持到最後。

很多人折騰了一輩子,卻不知道為什麼生活,也沒想過生活和工作的意義。到了某一個時間點,才發現一直追求的東西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如果一個人總在追求名和利,那麼他在成功路上到了一個臨界點就會變得不幸福。

因為人一旦一味向外求,就很容易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從而迷失自我。

有原則有底線地追求想要的東西,同時不忘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一顆平常心,可以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

作者:萱桐,精讀原創作者。這是一個自由的靈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bdb896a70666e55cb7d76c140dd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