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便是後人對明朝永樂年間的評價。
而作為封建社會由漢族人民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明朝也湧現了不少的離奇人事,
也使得中央集權制度在歷史的長河中跨越了極大的台階,
尤其是在朱元璋、朱棣兩朝中國歷史的飛躍,是留有深刻印跡的。
就連主席熟讀明史之後都在評價:
「《明史》我看了最生氣,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
武宗英宗還稍好些外,其餘的都不好,凈做壞事。」
而4月初的《山河月明》就是在講朱元璋和他兒子朱棣的那些事,
該劇由馮紹峰、陳寶國、張豐毅、穎兒等人聯合出演,高希希導演執導,
光看這套配置,紅顏秀就做好準備摩拳擦掌搞一番大動靜。
先說說紅顏秀本人對朱元璋和朱棣以及明朝的理解吧:
明朝作為長期被蒙古人統治下的一股反叛力量,將漢族人民被奴役壓迫的怒火表達得淋漓盡致。
朱元璋是不是一個好皇帝?
紅顏秀不是搞歷史的,不敢隨意妄斷,但他絕對是一個優秀的造反派,
甚至可以說,他們老朱家個個都是搞事情的優質造反派。
那朱棣自不用說,霸道、強勢,比起老爹有過之而無不及,
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是為中國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的。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小夥伴也都應該知道,
朱棣篡的是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緊接著朱棣的兒子就也想效仿他老爹篡侄子朱瞻基地位,不過沒有成功,
朱瞻基的兩個兒子朱祁鈺、朱祁鎮又在互相「奪位」,
好不容易順順噹噹,朱見深,朱見深的戀愛腦又到了驚為天人的地步,
後面的幾位皇帝除了朱祐樘有那麼一點「中興」的迴光返照,其餘人都是有名的混子,
總之,老朱家的人多多少少是有點兒焦躁症在身上的。
明朝初期的朱元璋時代,一方面要穩定剛剛建朝的局勢,
另一方面還要迎頭痛擊剛剛被驅趕出中原的後元餘孽,
所以,朱元璋這個人是帶著些殺戮氣息的。
但朱元璋這個人也有最柔軟的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於兩個人,
一個是他的髮妻馬皇后,另一個是他的大兒子朱標,
這兩個人身上具有老朱身上最稀缺的一種品質,就是善良。
據說馬皇后在朱元璋稱帝後大肆殺戮時,憑藉三言兩語救下了不少臣將的性命,
朱標的性格溫厚,也是老朱相中這個太子的一大原因之一,
這三個人物的個性潛質在劇中體現得相當出彩,
僅從前兩集就能夠足夠看得出這一家三口相處融洽和諧。
老朱雖然是個粗人出身,但卻不是目不識丁,
他知道讀書有用,卻不迂腐,所以識人善任,
馬皇后質樸賢惠,朱標溫潤謙和,在人性上補足了朱元璋的很多不足,
所以在前兩集才會出現,朱元璋不顧形象粗俗地在喝著馬皇后親手做的粥,
然後仔細詢問馬皇后對徐達功高,樹大招風的事情的意見,
以及與大兒子朱標豪毫無芥蒂地談論他兄弟之間的性格婚配問題。
這是尋常家庭才會出現的妻賢子孝的場景,
朱元璋很幸運,他擁有過這份很美好的家庭氛圍,
在這一點上,編劇和主創還原馬皇后和朱標在世時朱元璋的性格,
那時的他,是不是一個仁君,我們不知道,但一定是一個慈父。
朱元璋「護犢子」的設定,被陳寶國老師刻畫得入木三分:
一是抓包朱棣逃學時,想用戒尺責罰,先抽自己腿一下試試疼不疼,
二是聽說大兒子罰小兒子跪三個時辰時弱弱試探的求情,
三是聽說朝中大臣不滿自己將兒子外派戍邊時忍不住吐槽時,字裡行間的心疼:
「老子把自己兒子放出去替他們戍邊,他們還不樂意!」
陳寶國的每個小動作、小表情,
都把那份「開國皇帝」和「慈愛老父」的反差,勾勒得栩栩如生,
這可能就是老戲骨的功力,不需要賣力的表情和誇張的肢體動作,
只需要簡單的幾個小細節就把一個角色立得死死的相信他就是朱元璋。
同樣厲害的還有張豐毅和張光北和王勁松,
張光北和王勁松分別飾演北元名將王保保和大明名臣劉伯溫,
兩位老戲骨雖然至今為止台詞不多,但微表情和動作語言上拿捏精準,
分分鐘將兩位歷史名人躍然紙上,貢獻了超強的演技。
而張豐毅飾演的徐達,則將武將的「莽」和徐達人物本身的「智」體現得淋漓盡致,
歷史上朱元璋和徐達、常遇春等人,
並沒有像劉邦和他白手起家的好兄弟一樣,出現兔死狗烹的情況,
也有人說朱元璋在作秀,但至少正史中表現出徐達常遇春死後朱元璋是真的悲痛。
張豐毅飾演的徐達,正符合歷史上徐達那種謹小慎微,
外人面前不敢逾矩的性格,他在劇中也是做得得體光明,
只不過古裝劇中難免為了凸顯主角朱棣的性格衝突,就將徐達的性格也放在了較為突出的地方,比如說拒婚這樣的橋段。
當然了,這部劇在整體氣勢和演技刻畫上目前來看酣暢淋漓,
但就是因為高配所以也突出了一些自身不足:
首先年輕演員專業受限,成毅之前在琉璃中的演技優勢在老演員的對比下消失殆盡,
何晟銘正邪皆可的演技也在老演員面前相形見絀,
更不要說目前出來的徐家長女、蒙古公主兩個重要女性角色,一對比慘不忍睹。
其次是由於劇集拍攝較早,劇本也是四五年前的改編路子,
為了迎合觀眾和過審,古偶口味嚴重和剪輯捉襟見肘也成了不可避免的翻車,
一味增加「朱棣」這個角色的矛盾衝突,
強行將朱棣年齡改小,性格改得任性妄為、特立獨行、還拒婚,
甚至還安排一個蒙古公主成為初戀,
為了營造出朱棣徐皇后「先婚後愛」的細節,還讓徐達在飯桌上和朱元璋拍桌子明晃晃嫌棄朱棣,
這妥妥的偶像劇人設,這一看就是幾年前的時髦套路。
事實上朱棣和徐皇后青梅竹馬、郎情妾意,
徐皇后早早就被送進宮當兒媳婦培養了,人家兩個人少年恩愛好著呢,
剪輯這個情況從53集一直減到45集的確可惜,
不過就目前來看除了第一集有一些隱晦細節,其他集數並沒有牽動根本。
歷史劇作的改編本身秉持的原則也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適度的改編增加人物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給歷史劇增加一絲幽默詼諧也並無傷大雅,
還是期待優秀的演員和劇本能夠最大程度地帶給觀眾更多的視覺享受,讓我們的國劇發展前途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