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糖炒山楂
編輯| Mia
「浪姐4」上線3天後,「王心凌效應」終於開始萌芽。
#美依禮芽人氣斷層第一#被刷上微博熱搜,曾經血洗B站的《極樂凈土》終於贏來了原唱,而這位國際姐姐也因為用心的舞台準備和強大的情懷加持,有望成為這一季「浪姐」令人驚艷的存在。曾經的王心凌男孩、如今的二次元宅男,兩個不屬於「浪姐」核心粉絲群的群體,助推了這兩場出圈浪潮,何其相似。
內娛情懷殺不好用了嗎?第一個吃到情懷殺紅利的姐姐為何是一位國際姐姐?問題的答案並不難尋,也透露著「浪姐4」所面臨的問題。
過往幾個月綜藝市場的冷清,讓大眾不約而同將「救市」的期待給了「浪姐4」,尤其是第三季王心凌的現象級翻紅後,節目組和大眾都在期待著下一個王心凌的出現。只是《乘風2023》的首播,觀感著實有點複雜。
一方面,不愧是「浪姐」。節目一上線就炸開了熱搜:從#瞿穎個人介紹##乘風4回憶殺#到初舞台#極樂凈土#,甚至是一眾「娛樂圈姐夫」#韓庚##謝娜初舞台製作人是張傑##張晉一條腿也要教蔡少芬跳舞#等,都登上了微博話題榜前列。
另一方面,更多人在感慨「王心凌現象」的不可複製。從陳嘉樺唱響了SHE的出道曲《戀人未滿》,徐懷鈺、孫悅、瞿穎再現經典曲目《分飛》《大家一起來》和《加速度》,秋瓷炫帶來了《回家的誘惑》的「戰曲」《無法原諒》……節目組想要復刻「王心凌現象」的野心太過明顯,只是效果稱不上如意。
相比「浪姐4」更有錢了、舞台更美了、姐姐們更國際化了、回憶殺更多了、話題性更足了,大眾感受更顯著的卻是姐姐們的初舞台缺乏驚喜和突破。改名後的「浪姐4」還能乘風破浪嗎?顯然是個問號。
情懷牌失效:「浪姐4」只是犯了很多綜藝都會犯的錯?
經歷了王心凌翻紅,「浪姐4」明顯更堅定情懷殺的路線。孫悅、徐懷鈺、瞿穎、陳嘉樺、秋瓷炫等人的加盟,可以說做到了多重保險,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我們不妨以王心凌效應為參照,分析「浪姐4」的情懷牌為何失效。
一個整體感知是,「浪姐4」從一開始就透露著一股「鬆弛」,它可以是氛圍上的喜劇感更強,但絕不應該是面對舞台的「不夠用心」。市場是最誠實的存在,你給了它幾分誠意,觀眾也會反饋給你幾分熱情,不然拿捏著話題密碼也是徒然。
被寄予厚望也被「討伐」最嚴重的,是徐懷鈺。她本是回憶殺最偏愛的類型:經典歌曲多、有經典影視形象、沒有過多在綜藝中刷臉,自身經歷也極具故事性,但初舞台《分飛》在發音、氣息、妝造上的問題著實有負期待,甚至一度引發大眾對其唱功下降的質疑。
除此之外,網傳的在「浪姐4」期間接商演、遲到、表演進錯拍等消息也對她的個人形象產生了衝擊。單從選曲上來講,現場被cue的《我是女生》《踏浪》也可能更具出圈可能。畢竟無論是去年的《愛你》還是年初的《烏梅子醬》,都透露了網絡傳播的偏好,不妨期待後續的逆風翻盤。
陳嘉樺、孫悅、瞿穎可以歸為另一類:與大眾印象出現「錯位」。陳嘉樺的《戀人未滿》的確掀起了一部分的回憶,但大眾情感所系多是SHE團體而非個人。瞿穎算是姐姐中話題屬性較強的,不過相比與個人綁定不是很強的《加速度》,反倒是螢屏外粉絲製作的個人介紹,因為極具反差感而喜劇屬性拉滿。
影視類里,《回家的誘惑》的超強效應,讓兩位主演秋瓷炫和李彩樺的重聚極具話題性,現場也的確引發了一波的回憶殺。戰歌響起,同樣為秋瓷炫拿下了不錯的名次。不過客觀來講,兩人近些年的發展似乎缺少了可考古的空間,而大眾想看的也不是品如與艾莉相親相愛的現場,期待後續的真正碰撞。
蔡少芬、賈靜雯等人的初舞台,同樣巧妙融合了自身的影視角色,不過「寸有所短」的「大白嗓」註定了她們難以掀起一輪視聽盛宴。而且即使不是「浪姐4」,她們也活躍在大眾視野中,比如前者綜藝名場面極多,後者《我們與惡的距離》頗為出圈。說到底還是神秘感問題,長期有曝光度的明星很難有爆炸性翻紅效應。
舞台敷衍、感知「錯位」、缺少神秘感等,這也是很多綜藝、明星試圖掀起回憶殺卻不如意的原因。藝人翻紅的顯性條件很容易實現,但隱形條件卻往往被忽視,說到底,「浪姐4」也只是犯了很多綜藝都會犯的錯。
國際化的「浪姐4」,到底「輸贏」幾何?
「大美中國,乘風而上」,這一季的「浪姐」,視野更開闊。國際化在選秀場域並不新鮮,此前《創造營2021》也有過此類嘗試。共性的是,國際選手所表現出的對舞台的熱愛和敬業程度,而他們所帶來的也不只是眼球上的新鮮感,更是鲶魚效應。具體到姐學中,又有不同的化學反應。
相比國內一些姐姐在表演上的不夠用心,海外選手們明顯更珍視初舞台的機會,火力全開。劉逸雲初舞台躋身第二名,唱跳舞台氣場全開帥氣有型。同樣是「回憶殺」,美依禮芽的《極樂凈土》無論是服裝造型還是雙語版的歌詞、穩定的氣息等都令人眼前一亮。芝芙的舞台設計同樣充滿新意,舞台上更是光彩照人。
「其實不是次元的問題,不是什麼#給內娛一點二次元震撼#這麼挽尊的說法,只是憑實力說話這個最基本的原則在咱們這兒反而罕見了」,微博上有網友如是感慨。而這樣的聲音並不在少數。
不只是海外選手,在「浪姐4」初舞台的討論里,很多人在懷念第三季「浪姐」,無他,突破和新鮮感而已。劉戀的《在你的婚禮我多喝了兩杯》,讓人印象深刻。但到了這一季,除了龔琳娜的《愛如火》網絡神曲改編,國內的姐姐們無論是實力派歌手還是影視演員,大多在安全區內作業,驚喜感不夠。
國際化的姐姐,能夠成功激活逐漸程式化的國內姐學市場嗎?這顯然也成了之後「浪姐4」最重要的看點。在初舞台結束後的公演曲目選擇中同樣能夠看到,本季選曲明顯也更加國際化和更開闊,期待能夠激活姐姐們的舞台魅力。
舞台之外,海內外的「姐學」同樣在這裡形成碰撞。相比謝娜、賈靜雯等國內姐姐強調的「為母則剛」,國際姐姐劉逸雲、芝芙等在談及參加節目的初衷時顯然更具藝人的純粹和挑戰。這其中是不同國家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呈現,也是對以更開闊的視野對「姐學」的再一次深入討論。
海內外姐姐的碰撞,還成就了本季「浪姐」獨特的喜劇氣質。誰能想像蔡少芬一本正經教越南姐姐說普通話,結果說的是「蔡少芬普通話很好」,從此蔡少芬的綜藝名場面有了國際梗。朱珠面對秋瓷炫的迷惑多聯,坐穩了笨蛋美女的人設。
舞台鲶魚、姐學碰撞、喜劇效應……國際化賦予了「姐學」更多的看點,也讓大眾以一種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30+的女性和她們的故事。這是「浪姐IP」走到第四年的突破之舉,不過到底能否激發國內姐姐的舞台拼勁兒、激活綜藝IP還待觀察。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浪姐4」還能帶領芒果乘風破浪嗎?
在關於「浪姐」的討論里,永遠少不了商業化的部分。此前就曾有媒體透露「浪姐4」的獨家冠名和首席合作夥伴等費用分別達到了5億、3億等,這在不算景氣的招招商市場引發了廣泛關注。節目播出時,大眾也直觀感受到姐姐的陣容堪稱豪華,初舞台的呈現更是讓很多人感慨「浪姐4更有錢了」。
這是一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故事。關於「浪姐3」與王心凌效應毋庸贅述,據媒體報道合作品牌一度達到27家。而在節目之後,王心凌新增代言也達到了9個。同樣吃到這一季紅利的,還有「浪姐4」。
據不完全統計,「浪姐4」合作的品牌包括了金典、合生元、斯維詩、德芙、一汽大眾、最酒、愛瑪、覓光、豪士、金龍魚,共計10個,而其中不乏從上一季留存的老客戶。無論是招商體量還是品牌數量,「浪姐4」在今年已經播出的綜藝中都稱得上一騎絕塵。
姐姐們的商業價值也在被挖掘:作為初C和被高度關注的姐姐,陳嘉樺官宣了今典有機奶推薦官、合生元品牌代言人、德芙品牌大使三個代言。斯維詩官宣了盧靖姍、劉逸雲兩位品牌大使。啟賦也在近日官宣朱珠為品牌突破力摯友。
發展到目前,「浪姐4」在商業上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不過之後還有多少增長空間卻值得關注。畢竟這兩年品牌在投入上愈發謹慎,但錦上添花的故事同樣不在少數,能否以國際化姐姐、賽制改革、喜劇屬性、趙兆回歸等多項實現對節目的多維加持,才是接下來的重點。
放到更大的視角,「浪姐」與芒果的故事從第一季開始就是資本市場的神話,第二季雖然可看性下降但商業性達到了極致,到上一季則以逆襲之態驚訝了市場,這次自然也備受關注。尤其是芒果超媒剛剛發布了2022全年財報,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的現實也讓大眾愈發重視《乘風2023》。
一直以來,芒果TV在綜藝招商上表現穩定,《快樂再出發2》《時光音樂會2》、《嚮往的生活7》等,也都在招商上完成了8-10個左右的品牌合作。只是這份在今年名列前茅的招商成績,在整個芒果綜藝的招商體系里卻稱不上優秀,漲幅和下滑同樣顯著。而「浪姐」系列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品質的「不穩定」以及與商業的微妙「錯位」。對於「浪姐4」,市場還有多少期待還未可知。
當然放在整個綜藝市場,這也是一個形勢嚴峻的命題。不過以「浪姐4」為開端,我們總期待著這會是一個乘風而上的新機會。畢竟綜藝市場真的太需要一次真正的提振和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