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在北宋極為發達,為何如今卻快要消失了?

2023-12-16   彤陌紅塵

原標題:「占卜」在北宋極為發達,為何如今卻快要消失了?

占卜活動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關於占卜活動的記載多見於正史等歷史資料中,涵蓋了國家決策,士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占卜文化。

占卜在中國起源非常早,源於遠古的巫術。在早期的國家活動中,巫卜與祭祀等活動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占卜活動在大多數時期都為國家政府所重視,在國家設置正式的占卜機構以從事占卜的活動,管理占卜的行為。由此可見,占卜活動並不是流行於一時,而是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廣泛的流行與傳播。

在宋朝時期,國家不設專門的占卜機構,並多次下旨禁止一些占卜行為。但是從史料記載來看,宋朝社會上下的占卜活動卻又達到了歷史上的高潮。

一、占卜的歷史

秦漢之前

春秋戰國之前,人們普遍比較迷信,占卜在國家日常的大小事務中都很重要。同時占卜也是國家大事,為最高統治者重視,在政府中設有專門的占卜機構,配有眾多的占卜人員。這個時期,國家事務的占卜主要為最高統治者服務,而且其占卜的結果具有神聖性,人們不得違反。

到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並起。占卜也逐漸由專為占卜者掌握開始慢慢有官員,士人參與進來,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占卜的結果。這個時期,占卜走下神壇,開始為諸侯征戰服務。

秦漢到隋唐

秦漢時期,占卜為士人,皇室所重視,成為政治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漢朝時期設置了官方的占卜機構,任命專職的占卜人員。同時,漢朝時期占卜確實非常流行,上至國家大事,下至民間生息,都要進行占卜。占卜進入士人及民間生活,說明這個時期占卜開始逐漸世俗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社會動盪,人們紛紛渴望通過占卜預知吉凶,躲避厄運。同時,在國家層面依然設置占卜官員,表明國家對占卜同樣重視。這個時期占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到隋唐時期,國家由動亂趨於穩定,人們對占卜的內容發生改變。這個時期,科舉初立,平民士子擺脫門閥限制,在仕途上獲得機會,於是對於仕途前程的預測稱為占卜的重要內容。在民間也是如此,占卜更多的開始關注個人的前程富貴。同時在官方,專門的占卜機構仍然保留下來,並設立了一系列的卜官,表明了國家對占卜也是持認可、視的態度。

二、宋朝廣泛的占卜活動

宋朝時期,官方不再設置占卜機構,這是相對於前朝的一大變化。但是這種態度的變化不代表占卜在宋朝的衰落。相反,在宋朝時期占卜活動更加普遍。並且在占卜方式,占卜書籍上都有增加。占卜在各階層廣泛的存在,並且更加流行。

宋朝占卜的「多」

宋朝時期占卜非常流行,占卜的從業人數眾多,占卜的方式繁多,包括占卜的書籍為數眾多。

宋朝時期,從事占卜的人數非常多,據王安石的說法僅在北宋都城汴京就有上萬人。當時的汴京人口達到上百萬,即便如此,萬餘人的占卜從業人員也是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到了南宋,僅在御街兩側擺攤設肆從事占卜的人就達到300多位。在御街之外的其他大街小巷更有為數眾多的占卜從業者。另外在各個寺院祠社,鄉村中都廣泛存在占卜人員。同時這些占卜從業人員經常要從早上一直忙到深夜,求卦問卜的人絡繹不絕。從占卜從業人員相當龐大的數量以及繁忙的生意可以看到,宋朝時期,人們普遍的占卜活動。

宋朝時期在繼承前代的占卜方式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多種新的占卜方式。在前代流行的占卜方式有占星、相術、祿命、卜筮、易占、占夢、測字等,宋人對這些占卜方式多有繼承,發展。宋朝新創的占卜方式主要有:星禽,揣骨,卦影等三種。其中星禽是通過將星宿與各種禽獸相結合以卜算人事命運。揣骨即摸骨算命,通過揣摩人面部的骨頭,分析人的富貴,壽命等。卦影是根據人的出生年月日時辰,結合相關的事,判斷人的吉凶。宋朝時期的占卜方式,相較於之前更加簡單易行,方便操作與流傳。

占卜方式的繼承和創新使得占卜理論更加豐富,形成了大量的占卜書籍,其作者不乏官員大儒。在《宋史.藝文志》載有星占、相占、夢占、棋占、龜筮占卜等眾多占卜法,達35種。包括司馬光的《潛虛》、祝泌的《六壬大占》、邵雍《皇極經世》、張行成的《冀玄》、朱熹的《周易本義》、楊維德的

宋朝時期為數眾多的占卜從業人員,占卜方式以及大量的占卜書籍,無不表明宋朝時期占卜活動的廣泛流行。

各階層占卜流行

宋朝占卜活動的流行並不局限於某一階層,而是廣泛存在於社會上下各個階層。

士人之間的占卜流行:宋朝時期,士人也廣泛的參與占卜。士人在請別人為自己的前途命運占卜的同時,也在與占卜從業人員的緊密交往中學會了占卜。士人的參與為占卜的理論總結,相關書籍的創作,占卜方式的改進與占卜活動的流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士人進行占卜主要的目的是測算科舉是否中第,仕途是否順利,以及普遍存在於婚姻中的占卜行為。比如,在科舉考試時期,京城的占卜活動非常流行。科舉學子往往以夢占的方式,預知考試的結果。在這些士人尤為關注的占卜項目之外,涉及一些生活中的事務的時候,士人也會占卜測算吉凶,比如出行,買賣,建房子等等。

皇帝對占卜的態度:北宋皇帝在多個時期曾多次下令禁止占卜。表面上看是反對占卜,實際上考察歷代皇帝下旨禁止占卜的時間可以發現,這些禁令的發布基本是在皇帝藉由占卜登上皇位之後,其目的只在防止別人利用占卜影響皇權、政權的穩固。同時在禁止的內容上也留有餘地,比如「除二宅及易筮外」,即將相宅、相墓、易占、卜筮排除在禁止範圍之外。同時在宋朝皇室的重要活動中,也多有占卜行為,比如立太子,多位皇帝對這個問題都曾尋求占卜的幫助。另外在徽宗時期,甚至官員的任命都要占卜過吉凶之後才能進行。從這樣矛盾的行為中可以發現宋朝皇帝對占卜的真實態度,同時可以看到占卜在皇室行為中的普遍。

平民間占卜流行:皇室,士人的廣泛參與更加推進了占卜活動的流行。眾多的占卜從業人員在街頭,寺廟,祠社等為人卜卦算命。除了這些專門從事占卜的從業人員,就連「俚俗老媼輩,甚至小孩子都會用一些簡單的方式請神占卜。隨處可見的占卜從業人員使得平民百姓占卜非常方便,也是民間流行的標誌。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農業生產,節慶習俗中處處可見占卜的身影。

由此可見,宋朝的占卜活動不止是某個階層的獨特行為,而是廣泛的存在於社會上下,從國家政治活動,到士人,平民的生活前途無所不包。

三、流行的原因

宋朝時期活躍的占卜活動有其必然的歷史背景。在宋朝時期,科舉取士得到大力推廣,打開了平民的上層渠道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另外,宋朝時期活躍的經濟也為占卜的流行提供了條件。

經濟活躍,社會流動性強

宋朝時期,土地政策開放,國家不禁止土地的兼并,使得農民失地現象嚴重。同時國家鼓勵工商業,工商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失地的農民。這些人大多進入城市,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達。在經濟活動中人們由貧變富,由富變窮,都在瞬息之間。這種情況使得民眾在各種經濟活動中紛紛求助於占卜以趨吉避凶。

同時,大量的失地民眾出於營生考慮,紛紛加入占卜行業,形成了為數眾多的占卜從業人員,促進了占卜活動的流行。這些占卜從業人員,往往收入不低。即使在一些鄉村的占卜人員,一旦獲得一定名聲,也是邀請不斷,生活富足。這種情況更是吸引了人們的加入。

科舉前途不明

宋朝時期,國家積極推行科舉取士制度,且對考生不設門檻。科舉制度促進了民間教育的普及,形成了大量有文化的士人。這些士人科舉不順利,只能另謀出入,他們或者做些生意,或者以教書為業,也有一些進入占卜行業,成為占卜的從業人員,為占卜的流行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

另外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員。宋朝時期,大量選拔文官,形成了嚴重的冗官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考中科舉未必一定能馬上授官,授官之後也未必能做得長久,仕途始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因此,這些官員面對著前途不明的官途,往往希望通過占卜,趨吉避凶,穩固自己的地位,獲得長遠的富貴。

同時,前面提到,士人在占卜的活動中經常與占卜從業人員接觸,也學會了占卜。他們在占卜活動中的角色轉變為從事占卜行為的一方,在占卜的理論總結,占卜方式的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王安石,朱熹等名臣大儒都有相關的占卜著作發表。

此外,宋朝時期,政治開明與經濟的繁榮又促進了文化的繁榮。這個時期佛道儒思想互相交融借鑑,也形成了佛道思想的廣泛流行。佛道思想的廣泛傳播對占卜活動的推廣也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比如在寺院,道觀里,多有占卜的出家人為信徒占卜。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原因共同作用,為占卜活動的流行奠定了基礎。

宋朝時期,獨特的經濟制度,科舉取士制度,促進了社會流動性的增強。社會流動性的增強使得社會上下都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人們普遍為未來前途擔憂。這種普遍的擔憂是占卜活動流行的基礎。與此同時,社會流動性的加強為占卜行業提供了大量從業人員。另外,古代時期人們普遍的蒙昧與迷信是最根本的原因。綜合以上幾種原因,就形成了宋朝廣泛的占卜活動。

參考資料

[1]歐陽秀敏.宋代占卜風氣中的士人行為與心態研究

[2]郭友亮.宋代文人士大夫占卜活動探析

[3]李方.宋代占卜文化的盛行與階層的普遍性原因探究

[4]楊曉紅.宋代占卜與宋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