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避父」到底是對是錯?單親爸爸有話說:我能怎麼辦?

2019-07-24   天才小寶

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但是這話真的有道理嗎?尤其是對一些單親家庭。小李的老婆在女兒四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從那以後,小李又當爹又當媽,女兒越長越可愛,小李完全成為了一個"女兒奴"。上小學後,他開始讓女兒自己洗澡,甚至在某些方面刻意疏遠女兒,讓她明白男女有別,但是他發現女兒和自己不再那麼親密了,連日常的交流也少了,女兒開始有小秘密了。小李開始擔心了,他是女兒最親的人,卻不能和自己的女兒分享她的快樂和憂愁,他怕一直這樣下去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其實呀,"女大避父"並不是說不能被爸爸照顧,爸爸們只要是把握好"度"就可以了。

1、從小注重"性教育"

實際上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萌生了性別意識,能夠區別男女之間的關係,如果家長們這個時候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諱的話,就會造成孩子對性別的認知偏差,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成長。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性教育這方面的書籍,讀書時家長可以在一旁引導,讓孩子清楚地了解男女之間的差別,知道自己的隱私部位很重要,不可以隨便讓別人碰。


另外在生活中,家長也要經常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性別觀念,如果有人侵犯自己,要立即和父母說,形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2. 增強防範意識,注意保護隱私

爸爸是女兒人生中接觸的第一個異性,爸爸對女兒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因而爸爸一定要做一個好榜樣。非特殊情況下,爸爸最好不要給女兒洗澡,更不要帶女兒去男澡堂以及男廁所等地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格外注意,換衣服以及上衛生間的時候都要注意迴避。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女兒小的時候就讓她有自我的保護意識,增強對他人的防範意識。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女孩,才會更懂得保護自己,愛護自己。

3. 用合理的方式表達父愛

在女兒心中,父親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她們渴望得到甚至想要獨享父親的愛。大量的研究顯示,與父親接觸交流少的女孩子,普遍會表現出焦慮、自控力弱、自卑等情感障礙。


其實父愛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避開隱私方面,在情感上多多交流,多多表達,給予女兒最大程度的關愛,父女間的關係就會更好,也會增強女兒的安全感;同時,也可以避免女兒出現早戀以及"戀父情結"的情況。另外呢,爸爸也可以引導女兒了解男性的思維方式,以防在女兒遇到男性的示好時,迷失自我,而受到欺騙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