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生前親密戰友喬安山專訪:「他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旗幟」

2021-05-18     掌中九江

原標題:雷鋒生前親密戰友喬安山專訪:「他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旗幟」

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市旅遊協會把旅遊日與「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活動結合起來,邀請雷鋒生前親密戰友喬安山來到德安縣博陽河景區宣講雷鋒故事,傳播雷鋒精神。宣講前,九江報業融媒記者利用間隙時間對喬安山老人進行了專訪,聽老人回憶與雷鋒相識乃至分別的點滴細節。喬安山老人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稱讚雷鋒精神是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雷鋒是時代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在我心裡,他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我很懷念他!」老人動情地說。

「只要誰有困難,他便幫助誰」

衣著簡樸,言談隨和,目光慈祥而真誠。談起與雷鋒在一起的日子,喬安山老人打開了話匣子。許多人只知道喬安山是雷鋒的「戰友」,其實在參軍入伍以前,他們就是同住在一起的「工友」。1959年,喬安山與雷鋒相識在鞍鋼,同住在一幢集體宿舍中。喬安山性子急,雷鋒卻整天樂呵呵的,性情開朗,兩人性格互補,很快就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雷鋒個子不高,但很精神,身體很結實,幹什麼都是一副興沖沖的樣子。他身體里仿佛有著特別的能量,一說到工作,說到生產,說到如何提高勞動技能,他就變得很興奮,小小的個子,卻總像有使不完的勁。」喬安山回憶,在鞍鋼期間,雷鋒已經拿到了每月30多元的工資,生活勤儉的他把掙來的錢存起來,「只要誰有困難,他便幫助誰。」 

1960年,雷鋒與喬安山正式入伍,雷鋒隨後成為喬安山所在班裡的班長。喬安山說,雷鋒以「螺絲釘」精神要求自己,干一行、愛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面對最苦最累的活,雷鋒總是衝到最前面。他樂於助人,只要別人有困難,都盡全力幫助。出差時一上火車,雷鋒就會為旅客端茶送水,打掃衛生。「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傳為美談。

「傳承雷鋒精神,讓別人生活得更美好」

對喬安山來說,雷鋒犧牲時的那一幕,讓他至今難以忘記。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運輸任務時指揮喬安山倒車,由於車輪打滑,汽車碰倒了晾衣服的木柱,被木柱砸中的雷鋒當場倒地。喬安山抱起倒下的雷鋒,迅速和戰友們把雷鋒送往醫院,然而一顆偉大而平凡的心臟還是停止了跳動。「儘管後來組織上做出鑑定,雷鋒的犧牲是意外事故。但我始終覺得自己對不起雷鋒,那時候我想念雷鋒,痛恨自己。」

「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生活得更美好!」回想起雷鋒對自己說的話,喬安山表示,當時他之所以能挺過來,是因為讀懂了雷鋒曾說過的「活著」兩個字的含義。「我要用我的全部力量和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在離開雷鋒的日子裡,喬安山把自己視作雷鋒生命的延續。在喬安山的家裡,到處都有著雷鋒的影子:銅像、照片、紀念品……「把雷鋒的照片掛在我家的牆上,就是當作一面鏡子,像雷鋒那樣做。我出門前看一看,我應該怎麼去做,回來後我再看一看。」喬安山說。

「只要嘴還能說,就宣揚下去」

1997年,一部以喬安山為原型的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感動了全國無數觀眾,喬安山也因此被廣為人知。1997年3月至今,喬安山成了雷鋒精神的職業傳承人,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四處巡講,講述雷鋒故事,宣傳雷鋒精神。老人說,雖然雷鋒離開我們很久了,但經過幾十年的傳承與發展,雷鋒精神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現在是新的時代,更需要學習雷鋒精神,人人都可以學他做的事情,他做的都是小事,這種小事誰都能做,只要你願意做就能做,小事集中起來就是大事。」

喬安山告訴記者,在眾多的邀請活動中,除了實報實銷的差旅費等,喬安山拒絕收取其他費用。早先,杭州曾有一位老闆要辦一個度假村,邀請喬安山去當顧問,許諾一個月一萬塊錢的工資、給房子、還給喬安山的兩個兒子安排工作。條件很吸引人,但是喬安山拒絕了。他盤算,如果離開了雷鋒墓所在的撫順,就離開了宣傳雷鋒精神的陣地,「錢是好,但宣傳雷鋒精神才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如今已80歲高齡的他,雖然身體已不利落,但仍堅持宣講雷鋒精神。「只要我的腿還能走,嘴還能說,會一如既往地把雷鋒精神宣揚下去!」老人說。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袁東來 陳誠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QLPfnkBTyfyRS9wqO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