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開宗明義》中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在古人眼中,人的生命是父母賜予的,因此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要珍重,這被看作是孝道的一部分,所以在歷史上但凡是漢人創建的王朝,人們是從不剃髮、不剃鬍須的。
而自民國以來,人們的思想逐漸西化以後,不但剪去了辮子剃掉了鬍鬚,在著裝和生活習慣上也少了許多道德捆綁的束縛。隨著醫學科技的發達,整容、變性也不再是個新鮮詞。如今提到變性人,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金星,她雖然在自己的身份上飽受爭議,但是也因其過人的勇氣和智慧被許多人欽佩。
魯迅先生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那麼你們知道我國的首位變性人是誰嗎?她的一生其實有著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坎坷經歷,她曾經在變性手術後交過一位男友,卻和男友被迫分手,之後嫁給一位大她32歲的富商,丈夫至死不知她是「男兒身」。
這個人名叫張克莎,原名張克沙,1962年出生在遼寧大連。張克沙自幼生活在一個軍人家庭。除了父親在軍隊任職外,家中還有5位哥哥,個個都是挺拔的小伙子,按理來說他的生活中應該是充滿陽剛之氣的。
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張克沙從小就不喜歡跟自己的哥哥們在一塊玩,性格上也一直扭扭捏捏,倒是更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因為他還有一個姐姐,因此張克沙常常趁著家裡沒人的時候偷偷穿姐姐的花裙子,拿起她的皮筋給自己扎頭髮。
對於張克沙的這種行為,他的父母不是沒有察覺,但是起初只當是小孩子調皮鬧著玩,所以沒人當回事。但是在他上學最後心理上的女性傾向更加明顯,他甚至連上廁所時都不願意跟男生一起,這樣的精神壓力和外界非議讓他選擇休學。
1979年,張克沙進入部隊服兵役,因為她了解到在或許在軍區醫院能夠有接觸到變性手術的機會。雖然軍營生活讓他非常不適應,但也是在這期間她注射了一些女性荷爾蒙,體態上出現女性特徵。
3年後退伍的張克沙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去北京做了變性手術,她成為中國的首位變性人,還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張克莎。但是此後的生活並不像想像中那般容易,張克莎不僅在生活中要遭受白眼,工作也接連碰壁。
1983年,她終於在長沙的友誼商店找到一份櫃員的工作。雖然當時一起工作的女性同事都對她有些排擠,但是張克莎結識了一位願意接受她的男朋友,兩人交往後不久,男孩的家裡人知道了她的身份,逼迫他們分手。
愛情受挫的張克莎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她在廣東的一家玩具廠打工時,一位香港富商肖先生對她心生愛慕。肖先生比她大了32歲,張克莎並不愛他,但是為了讓自己換一個環境,她選擇與其結婚。
婚後張克莎對自己的身份絕口不提,但也不願意每日面對這個自己不愛的男人,於是堅持自己出來工作,後來為了逃避一個老鄉的敲詐還孤身一人跑去了台灣。但是對她的一切言行,丈夫卻無比包容,還給了她堅強的後盾。
後來肖先生去世了,張克莎本以為丈夫至死也不知道自己是「男兒身」,卻不料在他的遺物中找到一份1998年的報紙,上面報道了她進行變性手術的事跡。原來丈夫並非不知道她的身份,只是為了保護她而對此緘默不言。知道真相後,張克莎淚流不止。
如今,張克莎不再像從前那般對自己的身份進行掩藏,她不僅大方地接受採訪,還出版了一本自傳名為《女人夢》,她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為變性人這個群體爭取到人們的理解和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Ob2xnMBd8y1i3sJjr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