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兒子喊"我不要房子,我要我媽!",爸媽哭了

2019-06-15   東大街5號

由此進入光明日報有聲報 | 聽AI主播為你讀新聞

小時候,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就算砸鍋賣鐵,爸媽也要供你上學!」現在該輪到我對父母說了:「就算是把房子賣了,我也要給我媽治病!」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小伙子,但其實十幾年來,我一直在與病魔爭奪著媽媽的生命。

2004年,我媽患了卵巢癌,手術後不久又檢查出患上了肝硬化。這對於我來說就是晴天霹靂,那個時候我16歲,我不知道能為她做些什麼。有一次,我到醫院為母親拿藥,鼓足勇氣問了醫生一句:「大夫,我媽她還能活多久?我上網查過,肝是可以移植的,如果需要移植的話,您就割我的肝來救她吧。」醫生聽了我的話愣了好幾秒鐘,她真誠地看著我:「你母親能有你這麼孝順的孩子真是她的福氣,她的病我們一定想辦法治療,現在還沒到需要肝臟移植的程度,你好好照顧她吧!」從那時起,我就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

自從母親病重後,張博研每天堅持回家為母親洗腳。圖片來自中國青年網

2012年,我大學畢業,又一個不幸降臨到我們這個家庭。我媽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而且是中晚期,必須進行手術治療。可做完手術後,因為她的肝臟功能不好,根本無法進行化療。醫生推薦注射一種抗癌的進口藥,每隔20天注射一次,而一次的費用就是24500塊。這個藥不能走醫保報銷,光靠我和我爸兩個人的工資根本不能支付這昂貴的醫藥費。怎麼才能救我媽?我想到了賣掉家裡唯一的住房。等我把這個決定告訴爸爸時,他堅決不同意。「房子是爸媽攢了一輩子錢買的,是留給你娶媳婦成家用的,要是房子賣了,咱家可什麼都沒有了!」

「我不要房子,我要我媽!」長這麼大,我第一次和我爸頂撞。「您和我媽就是我的天,天要是塌了,我要這房子還有什麼用?」賣房的那天,爸媽哭了。我安慰他們:「沒事兒,只要我媽能好,兒子將來一定會讓您們住上大房子!」賣完房後,我們一家三口搬到了僅30平方米的平房蝸居,可共同戰勝病魔的決心卻越來越強大。

在我媽住院的日子裡,我每天下班往返100多公里去醫院照顧她。她剛剛做完手術不能自理,我就整天在床前端屎、端尿,有時候她大便排不出來,我就用手去摳。每到這個時候,我媽總是會抹眼淚,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不想拖累我。我也曾經很多次在沒人的時候大哭,如果可以拿我10年的壽命換媽媽能夠活下去的話,我願意!可擦乾眼淚,殘酷的現實不會因為我的想法而改變。我堅強地安慰媽媽:「您放心,什麼事都不會有的,我爸不是說了嗎,我就是咱家的主心骨兒,從現在起,我就是您的一片天!」

讓我們徹底走出困境的是源於一次愛心活動。2017年5月,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舉行了「為榜樣圓夢」的公益活動。北京榜樣組委會邀請北京抗癌樂園秘書長來到現場,他親身傳授抗癌健身的方法並請我母親加入抗癌樂園,鼓勵她樂觀勇敢地與病魔作鬥爭。同年7月,又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使很多像我這樣的家庭從絕望中重生,我媽一直在用的抗癌藥正式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正是有來自黨和政府、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原本被醫生下了幾次病危通知書的媽媽,身體竟奇蹟般地好轉。去年8月,醫生告訴我,我媽已經挺過了5年危險期。那一刻,淚水湧出了我的眼睛——感恩我們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感恩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感恩社會上無數的好心人,使我的媽媽活了下來!

張博研一家被評為2017年全國「最美家庭」。圖片來自中國青年網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經過不斷的努力,2017年,我成為國家一級播音員,由我主創的《孝老愛親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等4部公益廣告在北京市多家媒體播出,我用聲音講好孝老愛親的故事,講好北京故事。同時,在重陽節之際,我組織年輕人走進幸福晚年驛站,為老年人送去慰問品和精彩的演出,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念。正如《愛的奉獻》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將愛的傳遞進行到底!

(作者:張博研,系北京市密雲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本期編輯: 劉昀昀

良師益友贊——寫在《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友情客串青春影片《最好的我們》,出演語文老師,驚喜不?

新兒歌匱乏:是成人世界不懂童真,還是兒童世界缺少童趣?

東大街五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