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的壓力真的太大了,據說生二胎也有了「鄙視鏈」。鄙視鏈最頂端的是一兒一女的家庭,其次就是兩個女兒的家庭。總之,家裡有個女兒仿佛已經成了中產小康的標配。特別對於我這樣為了養兒子操碎心的老母親來說,看到人家媽媽牽著女兒暖心的畫面,心裡除了羨慕就只剩下妒忌和恨。
說到養女兒,「富養」是新一代父母的共識,因為富養的女兒將來也不會因為他人的一點小恩小惠而迷失自我。但具體怎麼富養,富養長大的女兒又是什麼樣子?可能每個人的想法又完全千差萬別,無法統一。
女兒到底怎麼富養才夠好?我也時常有這樣的疑問。不過有因必有果,我在第六季《奇葩說》的舞台上,從詹青雲和許吉如的身上找到了富養女兒的最佳答案。
詹青雲和許吉如,一個是貴州鄉村裡走出的女孩,一個是出生於大城市南京的女孩,兩個人生長的環境雖不一樣,但兩個人身上卻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比如,同樣是學霸人設,同樣是高知女性,同樣哈佛畢業,專業又同樣是法律。無論你喜不喜歡,她們倆的身上都流露出一種從小被父母一路疼愛長大的女孩子會有的狀態。只是疼愛的方式不一樣,兩個女孩給人的觀感就不一樣。
許吉如在第六季《奇葩說》
先說許吉如,作為《奇葩說》第六期的新奇葩,許吉如來勢洶洶。一出場就在跟楊奇涵1V1的生存賽中初露鋒芒,獲得導師團的一致認可,更是獲得了薛兆豐教授的親筆授書。
雖然對於《奇葩說》來說,許吉如是新奇葩,但是對於2016年就在《我是演說家》舞台上大放華彩她本人來說,參加《奇葩說》她是自帶光環的。時至今日,很多人對於她那段《國強則少年強》的演講,仍然津津樂道。可以說許吉如一開始相比於詹青雲,更被認可更能圈粉。
許吉如就像每個學校都會有的那種,讓人既羨慕又討厭的女生,她們長得漂亮成績好,老師喜歡父母疼愛,而且家庭環境一般也不錯,還從小一路開掛直鋪名校。
詹青雲
相比之下,詹青雲就不屬於那種標準優秀的女孩,甚至20多年前,她還是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首先她的家境很普通,父親是貴州某縣城普通工薪層,母親是高中的英語老師。其次,詹青雲的開蒙是在老家的鄉村小學,就是那種全校只有兩位老師,操場上還放著同學牽來的牛的小學。
不僅如此,從小學到高中,詹青雲還經歷過6次轉學,每到一所新學校,都是落後分子。有位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說她是「笨豬」,還有位老師用歇後語罵她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甚至還有一位老師更直接了當地對她和媽媽說:「這孩子將來連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這樣一個資質普通不起眼的女孩,直到高中才開始漸漸有了點學霸的樣子,並靠自己的努力,一路考到了哈佛大學,讀完了法學博士。
坦白說,無論是詹青雲還是許吉如,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她們倆無疑都是很優秀的,而且也可以看出父母在她們身上投入了太量的心血和精力。但仔細一比較,還是可以從兩個女孩的狀態和散發的氣質上,可以看出兩個家庭富養女兒所採取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養方式。
之所以現在網上一些評價,稱許吉如不如詹青雲,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她太過於賣學霸的人設。但後來被扒出來,她是法律專業卻一直沒過司考,而且當初進入清華還是以「保送「的形式。還被詬病說,是靠父母鋪路才有了優秀的履歷。
所以,我想她之所以拚命上各種節目,可能也是想用自己的實力告訴大家,「不靠家裡,我許吉如一樣可以很優秀」。
其實退一萬步講,許吉如自己要是爛泥扶不上牆,無論父母怎麼鋪路,她也走不到今天,所以許吉如變成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優秀「斜槓」女孩,自己的努力也是要素之一。只要自己能用實力說話,其實如何得到機會並不那麼重要。
可是一直是按父母鋪設的道路去經營人設的許吉如,心裡總有那麼一點不自信。雖然一貫以學霸高知的形象示人,但她自知並沒有老天爺賞飯吃的智商,也沒有是那種老天爺賞飯吃的顏值,於是就拚命想要變得更好。她拚命變漂亮,拚命獲得光鮮亮麗的簡歷,所以讓自己看起來那麼急功近利,這大概是她為何留下來那麼多「黑歷史」供人扒皮的原因吧。
正如一位網友說的,許吉如不是不好,但是她太想要自己被肯定,太想贏。
從小沒有受過那麼多關注,高考排名全省文科前五的詹青雲,更像是一個逆襲的小白。因為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優秀,所以詹青雲沒有那麼多的緊迫感,任何時候都顯得很從容。
當然,這都要感謝父母從小對詹青雲的教育方式。
正如上文所說,詹青雲並不是從小就特別拔尖的孩子,相反她時常為學業而苦惱。每當這時媽媽就會鼓勵她說:「別著急,你以後就會變成『好學生』了。」
童年詹青雲與媽媽
不僅如此,父母還很支持詹青雲的各種愛好。她愛看書,媽媽就花很多錢給她買書,還一到休息日就把她放到書店裡,到了寒暑假,更是大膽允許女兒捧著武俠小說不吃不睡。父母心態越不焦慮,孩子學習越能輕鬆。
詹青雲迷上了四驅車,爸爸看到她和小朋友們趴在地上用泥巴做賽道,就決定給女兒買個正經的四驅車賽道。但家裡房子小,買回來沒空間放。爸爸乾脆把客廳里的沙發、茶几全賣了,為孩子們騰出一個「賽場」。那段時間他們家天天「高朋滿座」,玩得不亦樂乎。
在這樣的氛圍中,詹青雲愛讀書卻不死讀書,各種愛好全面開花,並且樂於分享的父母,也讓詹青雲從小就積攢了好人緣。
詹青雲的畫
上高中有一次,因為詹青雲把餅乾帶進教室,害得她們班扣了50分。班主任震怒,足足罵了她兩節課,還打電話叫家長把她領回去批評教育。可他爸爸在好言好語給老師道歉的同時,還暗自教女兒「千萬裝出一副被批評過了的樣子」。事後更是怕女兒受了委屈想不開,中午還偷偷跑到學校請她吃火鍋。
那天沒有被爸爸責罵,反而因禍得福和爸爸吃火鍋的詹青雲,擁有了人生哪怕盪到低谷,依然可以逢凶化吉的樂觀。
當詹青雲埋頭書海備戰高考的時候,許吉如已經在接待國際奧委會主席,兩個女孩的起點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所以選擇面對世界的態度也不一樣。
簡單地說,同樣是富養,但許吉如的父母更偏向於物質現實,而詹青雲的父母則更偏向於精神世界,不能說哪種更好,但可以看出的是詹青雲相比於許吉如,有著更加清晰的自我認知以和規劃。
詹青雲來《奇葩說》,一是她真的喜歡辯論,並在此之前已經踏踏實實地打了十年辯論,二是她自己說的,「想要把借的錢儘快還上。」
對於公眾號客意強調她借錢讀博士的宣傳,她親自在微博上闢謠:
「請各位公眾號不要再為我打造「苦情」人設了我從小覺得我們家日子過得挺好的,要不是你們說,我從沒覺得自己「微寒」和「落魄」過,像我一樣借錢讀書的人有很多如果哪天大家發現我其實過得不錯,是不是要轉頭罵我營銷自己?
比如說,我的名字真的不是為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爸爸是個文藝中年,他並不希望我活得那麼嚴肅
詹青雲不賣苦情人設,單這條」不用躲在任何人設之下,也能夠活得揚眉吐氣「的微博,足見她對自己有著無比清醒的自知,以及足夠的自信。
而許吉如來《奇葩說》,可能不是喜歡辯論,只是喜歡贏。自從她在《我是演說家》艷驚四座之後,前後上了包括央視主持人大賽在內的好幾個節目。但越是這種需要專業能力的比賽,許吉如也越暴露出自己的短板,從律師到辯手再到主持人,可能她也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麼,既不是真的熱愛,又沒有紮實的功底,所以她的臉上總顯出焦慮,力不從心。
所以雖然詹青雲和許吉如都是優秀到足以成為「別人家孩子」的那種人,但是詹青雲的優秀讓人心悅誠服,而許吉如的優秀,更讓人捏了一把汗。
要說許吉如在《奇葩說》里有多大黑幕,我不太相信。非要給許吉如打一個」精緻利己主義「的標籤,我也覺得不公平。
對於許吉如來說,舞台給她帶來的光環有多大,壓力也就有多大,因為每一寸光環都需要將來她用自己的能力去填滿。
就算風評不如詹青雲,許吉如也無疑是優秀的,如果跳出《奇葩說》,作為一個平常的女孩,她要學歷有學歷,要身材有身材,要顏值有顏值,這樣一個二十多歲,漂漂亮亮還願意努力爭氣,充滿正能量的女孩,不正是每一對老父母最想要的女兒嗎?
當然,把女兒培養成像許吉如一般優秀的父母,除了要有高瞻遠矚的意識,還要有未雨綢繆的能力。另外,最好還能考慮一下孩子的主觀意願。
生了女兒如果能像許吉如這樣當然已經夠好了,但如果能像詹青雲就更加好了,因為詹青雲的優秀,讓大家看到了,沒有錢也可以富養一個女孩的最好模樣。
我從來不覺得對孩子的富養一定要跟物質掛鉤,所謂的「富養」,那個「富」字除了有「富貴「、」豐碩」的意思,還應該有「富餘」、「富足」的內涵。而真正的富養,除了給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質保證,還要留給孩子富餘的精神世界,富餘的玩樂時間。
詹青雲的父母正是抓住了這個內涵,才能培養出那個敢於貸款百萬去哈佛讀書的女孩;那個不以生活困頓,還在地鐵上翻閱《莊子》的女孩;還有那個說著「趁著年輕,我偏要勉強」、」我們不是在為自己說話,我們是在為一代年輕人說話」的女孩。
現在的詹青雲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來形容最合適不過,她不僅飽讀詩書,還心懷天下。至於許吉如,也許現在的她是欠缺一些作為知識分子的熱忱與光亮,但相信終有一日,她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證明自己,也終能擁有匹配自己勃勃野心的非凡實力。
最後想提醒親們,《奇葩說》第六季正在熱播,除了詹青雲和許吉如,你們還對哪位辯手感興趣?覺得今年的BBKING又會花落誰家?快快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奇葩說,就可以找到更多你們感興趣的內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