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宜居小城,蘇軾曾為其打call,內有64公里的網紅公路

2023-07-09     紅俠旅遊介紹

原標題:山東一宜居小城,蘇軾曾為其打call,內有64公里的網紅公路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縣,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日照東北端,東臨青島西海岸新區,南接日照東港區,西連莒縣,北靠諸城,因境內秀美的五蓮山而得名。

境內林木綠化率達到58.5%,空氣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氣候宜人,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譽為「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

區位交通優越,25公里內有日照港、董家口港2個億噸大港,百公里內有青島、濰坊、臨沂、日照4處機場,處于山東半島城市群的「1小時經濟圈」。

縣域的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86%,有九仙山、大青山、黑虎山等在內的大小山頭3300多個,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24座,最高峰為海拔706米的馬耳山。

境內物產資源富饒,蘊藏金、銀、銅、鉛、鋅等20多種礦產資源,探明花崗岩儲量50億立方米,是「中國花崗岩之鄉」。

此縣便是五蓮

網紅公路

「齊魯風情5號路」全長64公里,是五蓮秉承 「順山勢、借山景」的原則精心打造的一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為山東10條網紅打卡最美公路之一。

5號路分東西兩條線路,東線以北京北路、北山環線、大北山路等城區道路為主,西線以九仙山北路、九仙山西路、百果谷路等縣鄉道路為主。

與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相連,沿途打造了18處特色人文景觀,集休閒健身、親子遊玩、集體研學、體驗民宿、觀賞奇石、田園採摘於一體。

水利之美

從地圖上看,牆夼水庫的蓄水區域基本都在五蓮地界內,但這座水庫實際上卻是歸諸城管理。畢竟五蓮在1992年底由濰坊劃歸日照以前,是與諸城長時間同屬昌濰地區的,有這段歷史淵源在,就好理解了。

水庫於1959年10月動工興建,1960年8月建成蓄水,總庫容3.87億立方米,分東西兩庫,其中東庫3.024億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養殖、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

水庫屬濰河水系,庫區周圍群山環繞,山水相映,漫步於大壩之上,遠山、湖泊、綠樹可盡收眼底,休閒觀光之餘,也吸引了不少淄博、青島等周邊地區的釣友驅車來此。

五蓮仙山

九仙山東鄰避暑勝地青島,南連港城日照,西接「亞洲銀杏王」所在地莒縣,北靠「國際風箏都」濰坊,與五蓮山隔壑並峙,主峰卡山垛697米,清《山東通志》載有「漢明帝時,有九老人飲酒萬壽峰下,一日同化去」而成仙的神話,以此得名。

傳說戰國時期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歸隱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講學,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名著《孫臏兵法》;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其「真齊魯間聖地也」。

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眾多,兼具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華北罕見,令人叫絕。

景區逢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紅成花海,令人陶醉;現在到了霜秋之季,滿山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艷如彩帶,蔚為壯觀。

茶韻飄香

五蓮地處山東之東南,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

1966年五蓮「南茶北引」獲得成功,山川與海洋的碰撞與交融,孕育了五蓮綠茶「葉片厚、耐沖泡、黃綠湯、板栗香」的獨特品質,被譽為「江北第一茶」。

境內擁有全國緯度最高的標準化規模茶園(五蓮縣北緯35.75°),比南方茶的越冬期要長1-2個月,經鮮葉長攤涼、重殺青、輕揉捻,中間再進行回潮、烘乾,做形提香的獨特工藝,使茶湯更具濃而不苦的好口感。

指尖藝術

五蓮剪紙起源於明末清初,是山東人民以勞動和智慧創造的一門藝術,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五蓮民間剪紙主要有紅、綠、黃等色,以大紅為主,大者幾十厘米,小者幾厘米。

剪紙造型簡練,技法高超,用途廣泛,表現的圖案千姿百態,常以人物、動物、生肖、植物、花卉、神話故事等為題材。

逢佳節之際,人們都要剪紙貼彩,彼時,五彩的門箋,鮮紅的窗花,大簇的頂棚花,火紅的燈籠花,貼滿了農家小院的里里外外,一派紅紅火火的氣氛。

五蓮境內的諸多地方,你都去過哪些?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山河足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99ac8a474491378c6c0cc97b73ab4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