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只適合火箭,因為有哈登打法,五小適合所有隊,魔球專屬哈登

2024-01-21     mvpmade

原標題:魔球只適合火箭,因為有哈登打法,五小適合所有隊,魔球專屬哈登

魔球理論並不等於只投三分和內線,不中投。魔球理論最開始是關於薪資和球員淘寶的,後來引申到籃球戰術層面,核心理論就是「基於數據+效率最大化」。具體來說:一是出手權分配上,讓進攻效率最高的球員,執行儘可能多的出手。比如哈登單打回合得分是1.4分,遠高於球隊平均回合得分1.1分,那麼就調高哈登的單打出手比重,這樣就能提高球隊的進攻效率。二是戰術打法上,根據球隊不同進攻方式,分配出手比重。比如球隊三分、內線回合得分高於中距離回合得分,那麼就調高三分、內線出手比重,減少中距離比重。

但這個前提是效率優先,如果一隻球隊中距離、內線回合得分效率遠高於三分,那麼完全可以減少三分出手,增加中距離和內線比重。事實上,即使是典型魔球代表的18火箭,也是保留了中距離,但是基本只允許保羅投,原因是只有保羅的中距離回合得分效率,高於球隊平均進攻效率。所以魔球理論不等於不投中距離,而是得看球隊哪種進攻方式效率最高,再把最高效的進攻方式最大化發揮出來。

魔球是看球員配置的,也只屬於當時的火箭,或者三分或者油漆區二分,要麼突破造犯規,不適合其他球隊。相似打法就是五小,五小是遵循德安東尼在太陽時的七秒進攻理論的升級版,魔球是需要足尺寸中鋒的,五小是進攻的極致,而魔球的防守是要極限換防的。當初火箭在德安東尼當教練時即打魔球也打五小,保羅的到來和哈登同場打得·就是五小,和勇士五小對五小。所以不懂不要瞎說,魔球只適合火箭,因為有哈登當初的打法,五小因為有保羅,哈登是得分後衛打法。五小適合所有隊,但魔球只適合當初的火箭!

三分有效率但是波動性大,中距離沒效率但是穩軍心,兩個都很有用。中距離要有意識地在焦灼時刻或者三分不開時用,穩定進攻信心,平抑三分的波動性!在領先10分以上可適當加大三分出手比例,特別是轉換三分,手感好時容易打出一波流,摧毀對方信心。在落後的多也是要敢於三分出手,搶分快,搶不上來大不了輸。其實跟投機一樣,有安全墊的時候可以激進些,虧得沒退路也需要博,平衡期需要保守建立安全墊。

魔球還有個問題就是籃板,火箭三分總體不算準,但是架不住他防守好,籃板多,自然投籃次數就多,三分一開就容易一波流。總說肥登關鍵時刻差口氣,一則確實只有一個核心容易被針對,二則徹底放棄中距離的打法確實影響他攻堅!

其實成功的球隊都差不多,內外兼修,投籃分布也確實向魔球所說的籃下和三分分布靠攏,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成功的球隊必然合理,合理就代表著高效,籃下和三分的高效投籃分布,它是球星能力和戰術體系運轉自然產生的結果,魔球不一樣,它是倒果為因,打個比方,絕世高手已入化境,無論對方怎麼出招,他都能洞悉弱點,一劍封喉,普通人只看到絕世高手的招式,也想一劍封喉,於是招招都往別人咽喉上招呼,意圖太明顯,結果就是不需要絕世高手,只要守好咽喉打反擊,另一個普通人也大機率能反攻取勝,這就是成功球隊的投籃分布和魔球有暗合的現象,本質和結果卻不同的原因。

說白了搞出來魔球理論的是學數學的,機率論那套東西,大樣本下機率+產量的理論模型。但籃球講究空間,當三分/籃下區域被重兵防守的時候,中距離就是相對真空。同時真到了要勁的時刻,要求的就是單純得分,無所謂兩分還是三分,你能得分對面不能回應心態上也完全不同,兩三個回合可能就崩了,反過來也一樣。單純比一回合的命中率,三分40%就算高的,兩分40%已經很低了,再排除掉接球投這個部分,純持球投兩分和三分的命中率會進一步拉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9799f58fe2da0e1117145a7d07b7a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