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史記新說
編輯 |
史記新說
他是
中華神童高華健
,
25歲
就獲得了
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
。他先後在中、美、德三國深造學習,是
世界頂尖的科學家。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
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美籍
,就當所有人都覺得他是
「白眼狼」
的時候,結果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在美國這段時間確實讓美國「血虧」!高華健
先後帶出了20多位博士
,並
勸說他們回國
,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不但給祖國帶回了人才,還帶來了高科技!
那麼高華健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當初高華健為什麼要選擇留在美國呢?
出身草根的天縱奇才
1963年12月,
高華健出生在
四川成都
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新中國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高華健也有一顆愛國之心,為了走出貧困,更為了報效祖國,認真學習就是他唯一的出路。高華健想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天生聰明過人,又勤奮好學的他,
在15歲時就收到了西安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1978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有610萬人參加高考,而錄取率僅在7%
,當時能夠考上大學的人基本都成為了建設國家的棟樑之材。而
15歲的大學生
在國內更是屈指可數,所以在高華健進入大學就成了校內一時轟動的「名人」。
高華健並沒有關注過自己身邊的同學都是比自己年齡大的哥哥姐姐,而是更關注自己的學業。因為進入人才濟濟的大學之後,高華健就知道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所以在校期間,他始終都保持著熱愛學習的態度。
高華健在學習上有著極高的天賦,基本是過目不忘,
尤其是對數學和物理感興趣。
並且他掌握知識的速度也遠高於其他的同學,所以在校期間,高華健總是名列前茅。
1982年,
高華健以優秀的成績拿到了
西安交通大學的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
。在校期間,高華健就讀的是工程力學系,他的導師也告訴他,國外有比國內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那時候,他就
下定了想要出國留學的決心
。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高校是適應大學生工作包分配的,但是高華健並不甘心自己捧著國家給的「鐵飯碗」安穩地過一生,而是想要繼續深造。高華健雖然讀的是工程力學,但是他本人對於物理學卻是興趣斐然,所以畢業後想要繼續深造,他面臨的是要選擇哪所大學的問題。
多年的知識積累和紮實的專業基礎,加上高華健自身聰明又努力,
他收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哈佛大學是
世界上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學校之一,
學校擁有著世界一流的師資力量、教學理念和教學儀器。高華健進入哈佛之後,了解到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但他始終都保持著研究和學習之心,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博士。
進入哈佛大學,高華健像是來到了一個新世界一樣,在本科時期想要用的
實驗設備
,很多教授都要等級申請排隊使用,而在這裡,
學生也能夠隨意使用。
高華健接觸到更多
工程力學前沿的研究
,他如饑似渴汲取著新的知識,有時都能達到忘我的境界,自身的潛力也在不斷被激發,在學習期間就發表了很多有影響力的學術文章。
僅僅兩年時間,高華健就取得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但是學海無涯,高華健對此並沒有滿足,為了追求更高的知識層面他打算繼續
攻讀博士
學位。
美國的大學採取的是
「寬進嚴出」
的管理措施,哈佛大學的學生們都是進去容易,畢業難,更別說繼續讀博士學位了。而中國人在美國想要讀博就更艱難了,但高華健不愧是「中華神童」,他不僅成為哈佛大學的博士生,並且
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後研究
,
獲得了哈佛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
而這一年,他才25歲
。
這個年紀輕輕,卻才華橫溢的青年先後發布的幾篇
論文
引起當時很多科學巨匠的注意,對於這個中國年輕小伙獨到的見解和眼光,都讓他們深深佩服。
高華健不但在科學界,甚至在新聞界都引起不小的轟動。
高華健在哈佛學習的是固體力學的專業,這個專業主要作用於電子信息、航空技術和再生能源等方面。所以高華健就快完成學業時,他就同時受到
中國科學研究院、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德國斯圖加特金屬研究所拋出的橄欖枝。
在全世界優秀的研究所面前,高華健再一次面臨人生的下一個選擇。
放棄母國,選擇美國
是回到自己熱愛的祖國,還是留在待遇優越和研究條件更好的德國或美國?
高華健一時也難以決斷,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美國,並接受史丹福大學的邀請,成為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
當時有一次,有人問過高華健為什麼選擇留在美國,而高華健的回答是:
「為什麼要回去?」
聽到這種回答,一般人就會立馬暴跳如雷,畢竟高華健出國留學,也是
被國家送出去的
,而現在高華健學有所成,非但沒有想著回來報效祖國,反而說出這種看似忘恩負義的話,怎能不讓人惱火?
當高華健選擇加入美籍的消息傳到祖國之後,
受到的謾罵聲就沒間斷
,激起國人群情激奮,甚至有人罵高華健
「慕羊犬」、「白眼狼」
,什麼辜負了國家的辛苦栽培,不愛國等等。
還有的人舉出了像
錢學森
、
華羅庚
一樣出國深造但回國發展的科學家前輩們,說他們在國家需要人才的時候,能夠義無反顧歸國發展,而現在你這個
「忘恩負義」
的傢伙卻要往外跑?
但人生來是自由的,對於自己的前途,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而那些出口謾罵的人,還是需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
事實上,高華健也
並未貪圖榮華富貴
,他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科學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更好的報效國家。畢竟,對於
一個痴迷於科學研究的天才科學家
來說,沒有一流研究設施和科學環境就像是失去大海的魚兒,一切的努力都會被環境限制。
回到家鄉進行科學研究,固然能直接為國家效力。但是當時
我國改革開放才僅僅十年
,我國的經濟上有了更大的進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對於科研方面,各個條件的確沒有美國那麼豐富,硬體設施和科研環境還都是差一截。
而這一切,美國又都能剛好滿足。
高華健為了繼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發揮更高的才能,選擇了留在美國,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
2000年,高華健成為史丹福大學教授
,年紀輕輕就取得了諸多殊榮。但在2001年,為了能在學術上探索出更高的秘密,高華健又毅然決然選擇去德國深造。
在
德國深造
結束後,高華健終於結束了自己的求學生涯,回到美國繼續自己的研究之路。
2006年,高華健成為了美國布朗大學終身教授。
當時的他已經算是一個頗負盛名的大科學家了。
2012年
,高華健基於位錯力學,從描述材料強度與位錯密度之間的Taylor律出發,用一個多尺度的範式創立了
「MSG理論」。
該理論後來也被全世界64個國家和2411所大學和科研機構所引用。
這一年他不但獲得了
「Rodney Hill固體力力學獎」
,也成功成為了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從2015年到2019年的
四年內
,高華健又連續當選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到
2019年7月
,高華健已經累計獲得
中美德三國五個院士
的稱號,這份成就和人才就連世界也沒幾個。並且他創立的
「MSG理論」
,在世界固體力學領域中過去20年以來的引用率排名第一,引用了
有18600餘次
!
國內
也是覺得這樣一位世界拔尖的人才
不能留在祖國,而感到十分惋惜
。但是高華健的選擇也是他認為更好的選擇。對於高華健自身而言,可能是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內獲得更好的成就才是他先要的吧。
畢竟人人的追求的理想都不相同,他為了自己的科學研究而放棄了一些什麼,那也是他自己的選擇,旁人也不能說些什麼。正如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過的「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祖國。」高華健為前途做了選擇,對自己的祖國來說又會是什麼樣的思緒呢?
科學是無國界的
其實雖然
高華健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一名美國公民,
但他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而對於別人的議論紛紛,哪怕說他是「忘恩負義之徒」,他也是始終沒有為自己辯解過什麼,而是一直在用行動證明著自己。
高華健在美國做科研的期間,他也積極和國內的科學家們合作。漸漸地,國內很多機構都知道了高華健,並且他的學問成就也被人認可熟悉起來。
到目前為止,高華健在國內發表演講的
學術報告已有100多篇
,並且這些學術論文也經常被國內的學者和科學家引用。每年,
高華健都會在國內工作兩個月
,雖然要處理的事情會很多,但是他還是會把留在國內的時間超過兩個月以上。在這期間,高華健會與國內的高校合作舉辦學術交流會,與
國內的學者進行學術討論和合作研究
等一些事情。
高華健還擔任
過中國力學報的英文版主編
以及
中科院介面材料中心的主任,
對於他而言能夠讓自己的知識作出更多的有用的貢獻,對於國際上來說,他也是搭建了中外交流的良好橋樑,推動了國家現在固體力學研究的國際化!
可能對於高華健來說,現在國內的科研環境還是沒有美國好,所以他會選擇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而從長遠來看,他開始的出發點選擇也沒有錯。
高華健雖然在自己取得成功之後,還是選擇了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到了國內。高華健不但是力學研究的先驅,而且
他對於培養人才也非常重視,
很多赴美留學的中國博士生和博士後都受到他的影響。
中國的
勢力和經濟
都在飛速發展,國家對於人才的渴望和需求越來越大,
並且開始挑戰美國的技術霸權。
他雖然沒有回到祖國工作,但是對於國家的貢獻還是不少的,迄今為止,
前前後後總共有二十多名頂尖國內頂尖的科學家在留學深造期間,
都受到過高華健的影響。高華健在海外遇到留學生的時候,還是會勸他們學成之後回國發展的,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中國大的科研環境和設備基礎已經不斷改變,國家對科研的投入也越來月多,對於高端技術需求更是急切。在高華健的影響下,他
帶出的很多學生都投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
。還
有7人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算來算去美國還是「賠大了」。
高華健的得意門生
王翔
,在美國跟隨王華健完成研究之後,回國直接被調任到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的對接任務上,這對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這裡也能看出,
高華健和王翔仿佛是兩個時代的縮影
,生在高華健那個時代,他看著國家的貧困,明白國家總有一天能夠崛起,但是還是對祖國發展缺乏一份信心,但是他沒有想到,中國經濟會飛速發展,中國實力也不斷增強,科技生長,都市繁榮,中國的發展成為了世界的一個奇蹟。
而王翔的那個時代,正是感受到祖國越來越強大,祖國有了更強的實力和更多的資源,祖國對於人才求之若渴,
國家正是充滿希望的時代,
回國發展的科學家也變得越來越多。
高華健教授從四川成都一個普通的家庭走出來,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越來越高。小時候他家境一般,可能會想著努力學習,長大後改善家庭條件,能讓父母過上不一樣的美好生活。
但學無止境的他,對於學術研究要求也隨著多年知識的積累要求越來越高,當時的中國對高華健來說並不能提供更優越的研究條件,但是留在美國,他能夠把重點培養在輔赴美留學的研究生身上。二十多位科學家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可以說高華健也是毫無保留把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傳授給這些學生們,
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報效祖國的方式嗎?
高華健並不是不愛國,
科學家有科學家的愛國方式,
他的種種研究和培養學生已經證明了他自己。我們從結果上來看,高華健的確是費盡心力為祖國培養了很多頂尖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回國做貢獻也有助於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每個人對人生的選擇不同,這是每個人自由的主權,但我們相信,
每個中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熱愛祖國。
高華健在科學的研究中經過多年努力,堅持不懈,到達了科研頂峰,這種精神也是很難可貴的。
就連高華健母校西安交通大學校長曾評價過得到一樣:「高華健的求學歷程,反映了一個年輕人積極追求的過程,他將自己的事業與興趣結合起來,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奮鬥,最終取得成功,他是所有年輕學者和青年教師應該學習的榜樣。」
科學沒有國界之分
,身為一個中國人,他們也在用另一種方式熱愛著祖國;身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在科學界始終兢兢業業,一輩子都在為科學研究做貢獻。的確是值得我們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