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時,美國已經加入盟軍陣營一方,並且成為重要的後方工業生產基地,不過美國本土距離戰爭前線比較遠,兩側有大西洋和太平洋阻隔,尤其是對歐洲地區的海上航線有大量神出鬼沒的U型潛艇,它們的狼群戰術對商船造成了很大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開始重視能跨大洋的遠程運輸飛機,雖然它的運輸能力無法和商船相比,但是空中航線更加安全,而且運輸速度快很多,適合運輸重要人員或物件。
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正式參與到二戰中去,並且開始調動全國工業全面投入到武器研發生產中,其中就包括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當時該公司生產的L-049「星座」客機被徵用改為軍用運輸機,二戰期間總共生產了22架(其中7架還沒來得及交付),飛機獲得新的編號C-69。
C-69作為一種大型4發遠程運輸機,它服務於美國陸軍和空軍,更換了軍用的塗裝,因為優秀的性能獲得軍方的認可,二戰後一些飛機被改成客機繼續使用。
C-69運輸機的性能與它的顏值成正比,該機採用低單翼布局,機體如高速戰鬥機機身一般顯得細長流暢,前三點式起落架能把機體高高的托離地面,是個「大長腿」,飛機尾部在平尾上安裝有3具垂尾。
飛機採用4台萊特R-3350-35 18缸風冷徑向活塞發動機,單台輸出2200馬力,各自驅動一副三槳葉恆速螺旋槳,它們能讓這台大型飛機達到530千米/小時的最大飛行速度,已經趕得上二戰前期的部分戰鬥機型號了。
飛行員有液壓控制的飛行控制設備,可以比較輕鬆地駕駛這台大型飛機,兩側機翼後緣總共安裝了12面襟翼,它們通過滑架運動,可以改變機翼面積和翼形截面,如果液壓設備出現故障還能手動操作;尾部舵面包括3面方向舵和2面升降舵,方向舵與其他部件不同,它不是全金屬結構,而是織物蒙皮。
飛機採用鋁合金製造,半硬殼式結構,整個飛機長度約29米,最大直徑約3.5米,飛機的駕駛室和客/貨艙均有加壓設備,通過離心式機械壓縮機提供空氣。
C-69主要擔任人員運輸,客艙內安裝了60個座位,有2個廁所可以使用,機上還安裝了軍用航空設備,例如無線電台、導航/著陸輔助設備等。
原本作為環球航空客機而設計的飛機在結構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它的機體和機翼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整體而建造,不太方便大規模量產,與二戰其他大型飛機生產數量相比確實很少,並且這種結構不利於維護修理;通常情況下軍用運輸機需要考慮到大尺寸貨物的裝卸需求,這就需要安裝大尺寸裝卸艙門,而C-69的客機結構無法滿足這一點,飛機不同於地面載具,不可能隨便在某處增加一道艙門,這樣會破壞整體受力結構。
洛克希德對C-69抱有很大的希望,該機的載重和飛行能力在二戰時絕對算得上一流水平,他們還嘗試開發100個座位的C-69A運輸版本、C-69B遠程貨物運輸版本等,這些均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在二戰那個航空技術大爆發的年代,C-69引以為傲的性能並不是唯一,美軍更加看好道格拉斯C-54。
洛克希德C-69「星座」運輸機空重約226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約32600千克,機長約29米,高約6.8米,翼展約37米,最大飛行速度53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365千米/小時,最大升限約7600米,最大航程約39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