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武功絕頂,為何沒能成為金庸小說的主角?因為一段傷心歷史

2019-08-25     夢露居士

夢露居士為您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張三丰是金庸筆下境界最高的人物之一 ,足以同傳說中的達摩老祖比肩。張三丰境界超凡脫俗,武功獨步天下,自創多種武學,傳授張無忌太極拳劍,並指導他將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與太極拳劍融會貫通,中成一代絕頂高手。

在《倚天屠龍記》的前兩章,張君寶用少林羅漢拳擊退強敵何足道,為少林寺保留了面子,卻因為私自習練少林武功,受到少林寺僧人的追捕。很多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認為,張君寶(也就是後來的張三丰)一定是小說的主角,卻沒想到第三章開頭,張三丰已是九十歲的老人了。

大家都知道,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內容是前後關聯的,被稱為「射鵰三部曲」。由於張三丰沒能成為《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導致射鵰三部曲中出現了長達七十五年的空白,即從張三丰十五六歲到他九十歲。

為什麼張三丰這麼一位絕世高人,在金庸小說中卻只是作為配角出現呢?為什麼金庸沒有專門寫張三丰的故事?居士我認為,這和射鵰三部曲的暗線有關。

張三丰的故事,難以契合射鵰三部曲的暗線,因此被金庸忍痛割捨了。


射鵰三部曲的暗線究竟是什麼呢?這要從「射鵰」這個名稱說起。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與《倚天屠龍記》之所以合稱射鵰三部曲,是因為這三部小說是以射鵰英雄郭靖的故事傳說為線索串起來的。《射鵰英雄傳》寫的是郭靖成長為大俠的故事,《神鵰俠侶》是以郭靖堅守襄陽城為背景寫楊過的故事,《倚天屠龍記》則以郭靖、黃蓉留下的倚天劍、屠龍刀為線索寫了張無忌的故事。郭靖的故事是一條明線,而射鵰三部曲中還有一條暗線。

因為在《射鵰英雄傳》中,不止郭靖一人射鵰,鐵木真,即成吉思汗也射過雕:

鐵木真微微一笑,彎硬弓,搭鐵箭,嗖的一聲,飛箭如電,正穿入一頭黑雕的身中,眾人齊聲喝彩。

某位偉人在《沁園春·雪》中曾寫出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名句,所以提起射鵰,人們總是想起成吉思汗。《射鵰英雄傳》明寫郭靖這位射鵰英雄,暗中卻寫了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臨死之前,他還在跟郭靖爭論,到底怎樣才算是英雄:

(成吉思汗)眉毛一揚,臉現傲色,朗聲道:「我一生縱橫天下,滅國無數,依你說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話!」在馬臀上猛抽一鞭,急馳而回。當晚成吉思汗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著:「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言語。


這與張三丰又有何關係呢?原來,射鵰三部曲的暗線就是蒙古(元朝)的歷史。

比如《射鵰英雄傳》寫了蒙古崛起、西征、滅金,《神鵰俠侶》寫了蒙古攻宋,以及蒙古大汗蒙哥中石身亡,《倚天屠龍記》則寫了元朝的滅亡,正好組成了蒙元從誕生到滅亡的過程。

那麼,金庸為何不在射鵰三部曲中加入張三丰的故事呢?《倚天屠龍記》的開頭兩章寫了少年張君寶的故事,讀者們初次讀到這裡都以為張君寶是主角,沒想到第三章便已是幾十年之後,少年張君寶已變成了老年張三丰。為何金庸將張三丰少年、青年的經歷跳過了呢?


《射鵰俠侶》結束時的年代,是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此時張三丰十二三歲。八年後,也就是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此時張三丰二十歲左右,忽必烈南征。元軍歷時十二年終於滅亡南宋,此時張三丰大約三十二歲。

如果金庸要寫張三丰的故事,勢必要描寫整個蒙古滅亡南宋的過程。於是張三丰將見證襄陽城陷落,郭靖、黃蓉殉國,臨安淪陷,文天祥被殺,崖山海戰南宋滅亡……

但是,這一段歷史太過沉痛、黑暗,讀之令人流淚。比如崖山海戰中,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許多忠臣追隨其後,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戰後,崖山海面上漂浮著十餘萬具屍體。

武俠小說本是通俗文學,自然不宜太過沉重。如果金庸對蒙古滅宋的歷史避而不談,只寫張三丰闖蕩江湖的故事,又不契合射鵰三部曲的暗線了。

也許就因為這個原因,金庸索性將蒙古滅宋的那段歷史略過不提,也就略過了少年張三丰成長為一代宗師的那段故事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您解讀金庸武俠。歡迎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7n3dW4BMH2_cNUg0Q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