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中的第一人,是毛澤東的兒子

2023-12-27     北京交通廣播

原標題:志願軍中的第一人,是毛澤東的兒子

坎坷少年路

培育堅定革命信念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長沙的湘雅醫院,然而當時毛澤東擔任著中共湘區區委書記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正忙著組織長沙泥木工人們罷工、和當地軍閥做抗爭。

就在毛岸英出生當天,毛澤東還擔任了罷工首席代表,和湖南省政府內務司長談判了整整三個小時,就為了給工人們爭取到足以養家餬口的工錢。

直到毛岸英出生的第三天,毛澤東才匆忙把手頭的工作簡單了結,趕到湘雅醫院探望妻子和孩子。

然而,作為革命家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長子,毛岸英似乎從小就註定了要度過一個坎坷的童年。

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母子三人

1924年,只有兩歲的毛岸英跟著父母四處奔波,先是上海、韶山,再到廣州、長沙、武漢,大革命失敗之後,毛澤東秘密把妻子和孩子們送回了娘家,自己則奔向秋收起義前線,緊接著又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而在這時,惱羞成怒的軍閥把目光轉到了楊開慧和孩子們身上。

在毛岸英八歲那年,這天一早天還沒亮,特務就帶著幾十個人闖了進來,五花大綁地抓走了楊開慧、保姆孫嫂和毛岸英兄弟。

特務和軍閥對楊開慧嚴刑拷打,甚至都沒有避開年幼的孩子們。11月24日,楊開慧在走出牢門前,她回頭又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們,對保姆交代說:讓她有機會帶著孩子們逃跑,等毛岸英長大以後,一切總會好的。

之後,楊開慧英勇就義,而只有八歲的毛岸英親眼目睹了母親與敵人戰鬥和犧牲前的壯烈。

一直到半個多月之後,在各方營救之下,保姆才帶著毛岸英兄弟三人逃出虎口。在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大同幼稚園,可入園後不久,小弟弟毛岸龍就因病去世了。

能吃飽穿暖的日子還沒過上幾天,1931年4月,由於叛徒出賣,上海的黨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毛岸英和弟弟流離失所,只能住在破廟裡,年幼的毛岸英就靠做學徒、撿破爛、撿煤渣、推人力車、賣報紙之類的活計養活自己和弟弟。

一直到1936年初,十四歲的毛岸英才被地下黨人員重新找到,通過張學良幫忙,毛岸英和弟弟被送往蘇聯,進入共產國際兒童院,在那裡和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民族的共產黨領導人、革命烈士們的子女一起學習和生活。

這一年11月,一直惦記著兩個兒子成長的毛澤東和毛岸英兄弟倆有了書信聯繫。

在伊萬諾夫上中學的毛岸英寫了一封長信,裡面詳細敘述了自己到蘇聯之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毛岸英

毛澤東雖然心裡記掛著孩子們,但無奈工作太過繁忙一直抽不出空來,接到他們來信的很長一段時間後才回信,信里和藹地告誡毛岸英:「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危險。」

從毛岸英之後的行動中不難看得出來,他把父親的告誡牢牢記在了心裡。

或許是因為幼年的坎坷經歷,毛岸英格外珍惜能在學校里踏實讀書的日子,他很快就掌握了俄語,插班進入六年級學習,同時還學會了英語、法語等幾種語言。

他為人善良直爽,學習成績好,又喜歡文體運動,很快就和各國的同學們打成一片,再加上他強大的魅力和親和力,幾乎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從軍夢

在少年時期萌發

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蘇聯衛國戰爭爆發。正在學校讀書的毛岸英曾經前後三次申請上戰場,可都沒能得到批准,這是為什麼?

其實在1940年,周恩來在蘇聯的時候就曾經和史達林商量決定,為了保護中國革命的後代,不讓中國的孩子到蘇軍前線參軍打仗。所以儘管毛岸英好幾次申請要上戰場,但一直沒能獲得批准。

面對這樣的場景,毛岸英甚至使用了一些「特權」,他竟然直接給史達林寫了一封信。信里是這樣說的: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國青年,我在您領導下的蘇聯學習了五年,我愛蘇聯就像愛中國一樣。我不能看著德國法西斯的鐵蹄蹂躪您的國土,我要替千千萬萬被殺害的中國人報仇。我堅決要求上戰場,請您一定批准我的請求!」

在信的末尾,毛岸英除了屬上自己的俄文名字「謝遼沙」之外,還特意寫上了「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然而這封信寄出去之後,卻如同石沉大海,遲遲不見回復。但毛岸英不肯放棄,他趁著蘇軍政治部的一位將軍視察國際兒童院的時候,當面再一次提出了申請。

和之前一樣,將軍說毛岸英不是蘇聯籍,再一次拒絕了他上戰場的請求。聽到這個回復後,毛岸英對將軍說:

我的父親在中國打擊日本法西斯,史達林同志在蘇聯打擊德國法西斯,目標都是同一個。反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責任,我是中國人,也沒有加入蘇聯籍,但這並不妨礙我去履行國際主義的義務!我不要特殊待遇,就和普通士兵一樣,和蘇聯人民並肩戰鬥!

再三請求之下,史達林終於同意了,毛岸英來到了蘇德戰場前線。他轉戰南北,參與和見證了蘇聯軍隊攻克柏林的歷史時刻。

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祖國,終於見到了已經闊別18年之久的父親。

毛岸英回延安後和父親毛澤東的合影

他來到吳家棗園,跟著當地農民學習種地,參加生產勞動,和工農兵打成一片。

解放之後,毛岸英參加了土地改革工作,還主動要求到工廠鍛鍊。

在周恩來的親自安排下,他來到北京機器總廠擔任黨總支副書記,因為會說俄語,他還經常被各個部門請去臨時救急當翻譯,接待重要的蘇聯代表團。

毛岸英擔任翻譯

1950年6月,韓戰爆發,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抗擊美軍,毛岸英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遞交申請書要求參加志願軍。

毛澤東認為兒子是第一個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兵,積極性很高,應該滿足他的心愿。

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卻勸他說:毛岸英在單位里的工作很重要,任務又重,實在不好離開,還是別讓他去朝鮮上戰場了。

毛澤東聽完卻說: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

不久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即將出發前,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為司令員彭德懷踐行,毛岸英當時也在場,他問彭德懷:彭叔叔,上前線打仗,有沒有我的一份?

彭德懷對他說,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還是在後方吧,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啊!

但是毛岸英還是很堅持:彭叔叔,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當過兵,參加過對德國兵的作戰,我們一直攻打到了柏林!

最後還是毛澤東發話了,讓彭德懷收留毛岸英,因為他會講俄語和英語,志願軍到了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和美國人打交道,可以讓毛岸英擔任翻譯。就這樣,毛岸英終於實現了他上前線的願望。

毛岸英(後排左二)入朝之前最後一張照片

吃苦在先,犧牲在前

在戰場上,毛岸英的待遇和別人有沒有不同?在前線又發生過哪些有意思的小事?

咱們前面說過,毛岸英年幼的時候過了幾年流離失所的生活,飢一頓飽一頓的,落下了胃病的病根。

到了抗美援朝前線,毛岸英每天只能吃到粗高粱米,連青菜都沒有。彭德懷得知後好幾次喊他一起吃飯,卻都被毛岸英拒絕了。

即便條件這樣艱苦,毛岸英也很懂得「苦中作樂」。志願軍部隊在瀋陽停留的時候,他在當地買了很多書,幾乎摞成一座小山,全都帶到了前線,一有時間就埋頭看書。

據說在抗美援朝的前線還發生過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彭德懷酷愛下象棋,毛岸英就是他的固定棋友之一。

但問題是,愛好和技術高低有時候並不搭邊,您別看彭德懷對象棋愛得如痴如醉,但其實技術並不怎麼高明,想要贏別人只有一個絕招,那就是悔棋!

別的棋友們遇上這個「絕招」只會打個哈哈,一笑了之,或者頂多白他一眼,但毛岸英可不給這個面子,他下棋十分認真,堅決不肯縱容這樣的行為。甚至有時候彭德懷都把棋子攥進手心裡了,毛岸英也硬要拿出來。

直到有一回,有人告訴他:下象棋其實是彭德懷的休息方式,他下得高興了,就能把作戰方案考慮得更加周密一些,到了戰場上,勝算就會更大一些。

毛岸英這才恍然大悟,從此之後,他再也不跟彭德懷計較棋盤上的輸贏了。

在前線,毛岸英接受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參與審訊志願軍入朝作戰過程中第一個美軍俘虜。

彭德懷看過審訊記錄之後,認為其中有些內容對志願軍作戰很有參考價值,就讓毛岸英執筆寫成通報和動員電報,毛岸英就在昏暗的燭光下寫到了第二天拂曉,到電報完成的時候,他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睡過覺了。

在這個新的崗位上,毛岸英刻苦鑽研、一絲不苟,很快就熟悉了司令部的業務,而除了彭德懷和少數幾位領導知道他的身世之外,其他人都只知道毛岸英是個活潑、樸實又能幹的年輕人,干起活來幾乎不要命,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的毛岸英

1950年11月24日,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布發起攻勢,甚至發表了一份公告,把進攻的路線、兵力、規模和進攻目的等軍事機密都寫在了其中,志願軍截獲了這一情報,第一時間司令部就進入了異常緊張的戰鬥狀態,為了破解敵人的電文,毛岸英和戰友們幾乎徹夜未眠。

第二天上午十一點多,防空哨發出警報,三架美軍轟炸機出現在志願軍司令部駐地上空,大家立刻進入防空洞。

然而轟炸機只是從上空掠過,沒有投彈。由於幾乎每天都有敵機飛過,大家都以為美軍去轟炸北邊的目標了,警報隨即解除,大家又回到了室內。

可剛鬆了一口氣,在室外的戰友們突然看見敵機居然掉頭回來,空中還多了十幾個恐怖的白點,那是美軍投下的凝固汽油彈!

大家立刻警覺,拔腿就往司令部屋裡跑,想把還在裡面的戰友喊出來,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幾乎是一瞬間,作戰室就被一片火海淹沒,而當時在屋裡工作的正是毛岸英和戰友高瑞欣。

之後彭德懷命令迅速營救,戰士們扒開仍在燃燒的斷壁殘垣,終於發現了兩具已經難以辨認的遺體,通過一具遺體上佩戴的手錶,才讓人們認出這正是毛岸英。

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毛岸英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抗美援朝戰場。他犧牲之後,毛澤東的反應如何?

毛岸英軍裝照

在毛岸英犧牲當天,彭德懷就給中央軍委發了一封電報彙報情況。這封一百多個字的電報,他足足寫了一個多鐘頭。

「我們今日七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十一時,敵機四架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後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拿到電報的周恩來深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對毛澤東會是個巨大的打擊,可現在又是指揮戰役的緊張時刻,不能在這時候去分他的心,於是他把電報暫且擱下,一直到1951年的元旦,他才把電報拿給了毛澤東,並附上了一封信。

周恩來的信里是這樣說的:「主席同志:毛岸英同志的犧牲是光榮的。當時我因為你們都在感冒中,未將此電送閱,但已送少奇同志閱過。在此事發生前後,我曾連電志司黨委及彭,請他們注意指揮機關的安全問題,前方回來的人亦常提起此事。」

1958年2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乘專機前往朝鮮訪問。其間,周恩來專程來到位於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祭奠長眠於此的志願軍烈士。

周恩來的信連同彭德懷的電報,由機要秘書一起送給毛澤東。信和電報都不長,幾眼就能看完,可當時毛澤東在辦公室里卻看了很久,然後嘆了口氣,說道:「戰爭嘛,總要有傷亡。」

1951年2月,就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勝利之後,彭德懷決定回國,當面向毛澤東彙報了朝鮮戰場上的情況,最後,他向毛澤東講述了毛岸英在戰場上犧牲的過程。

他滿懷內疚地說:「主席,你讓岸英隨我到朝鮮前線後,他工作很積極。可我對你和恩來幾次督促志願軍司令部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視,導致岸英和高參謀不幸犧牲,我應該承擔責任,我和司令部的同志們至今還很悲痛。」

毛澤東聽完之後沉默了一會兒,對彭德懷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獻出了那麼多指戰員的生命。岸英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之後,毛澤東還叮囑彭德懷說,現在美國在朝鮮戰場上使用的各種飛機大約有一千多架,他們千萬不能疏忽大意,要採取一切措施,保障司令部的安全。

許多年以後,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好友曾經問他,為什麼要把毛岸英送上前線?

毛澤東回答說:「你說我不派他去,他就不會犧牲,這是有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有人說,毛岸英的一生可以用兩個詞語概括。

在14歲之前,他是個流離失所的苦孩子,在14歲之後,他是一位工農兵。

他幼年的時候吃過苦,青年時期留過學、打過仗,又經歷過農村和工廠的鍛鍊,可以說,在和他同齡的一代青年人中,像他這樣接受過良好教育和多種鍛鍊的人屈指可數。

毛澤東與毛岸英的合照

毛澤東逝世後,在給他整理遺物的時候,人們發現了兩件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沙襪和一條毛巾,被疊得整整齊齊,那都是毛岸英犧牲後留下來的遺物。

要知道,毛澤東平時對個人的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期間他還搬過好幾次家,可身邊的工作人員們卻從來沒有發現過這些衣物。毛澤東就這樣瞞著所有人,把這些東西悄悄地放在身邊珍藏了26年。

內容來源:BRTV動聽天下

編輯:蓋蓋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點個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78f184dbe0fd722acba1d3d86e72dd7.html










1.17億人次!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