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2022-07-31     簡單心理

原標題:好好說話,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你有沒有在溝通中經歷過 「卡殼」事件:

腦中模擬了數次,最終還是 「詞不達意」,

為一件小事聊了很久,對方卻 「依然不懂」,

就算努力平復心態,還是忍不住 「上頭又上火」。

生活與工作中隨處所需的 「溝通」,有時卻成為人際交往的枷鎖,甚至造成困擾。 好像被困在說話的怪圈中,既沒辦法保護自己,還讓一些關係變得更糟。

該怎麼辦?

7月16日周六,簡單心理、簡單森林,聯合麻花即興共同舉辦了線上系列活動 「不簡單客廳」之Yes and溝通訓練營,幫助大家運用即興戲劇理論,平穩溝通心態,練習如何 「好好說話」

我們摘取了 活動中的精彩瞬間,並邀請到簡單心理平台認證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何小松老師, 在文章中回復了活動中大家提出的一些溝通中的困擾,一起來看看吧~

01

「擁抱未知,Yes and!」

在活動的即興演繹環節,主持人子晴與活動嘉賓子軼老師(不是兄妹)現場還原了幾種溝通不暢的情景,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紛紛在評論區中留言:

「血壓高了」、「太真實了,已經開始生氣了」,「感覺看到了自己」。

而同樣的情景設定,在運用了一種叫Yes and的溝通方式後卻有著不同的氛圍和結果。雙方不再是對抗式的溝通,而是變為了可以互相換位思考的有效溝通。

為了幫助大家深入地理解溝通,何小松老師為大家揭示了溝通不暢背後可能的原因: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會調動不同的工具,這些工具則決定了我們的情緒。也就是說, 我們的身體在替我們做出「下意識反應」。

接下來,活動嘉賓子軼老師則向大家進一步解釋了這種常用於即興戲劇中的Yes and溝通方式:先傾聽並對溝通對象的提議說「yes」,然後發散思考,並在此基礎上加入新的內容,也就是「and」。

這種 鼓勵擁抱未知的溝通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轉換心態,減弱對未知事情的天然恐懼,並在換位思考的過程中合力構思出一些新點子。

而活動中穿插的幾個即興小遊戲,也讓大家在不知不覺間運用了這種溝通技巧, 親身體會「擁抱未知」帶來的樂趣與驚喜

02

「該怎麼做,才能流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向大家徵集了 在溝通中遇到的困擾,收到了很多的回答,有關於原生家庭、親密關係、職場,自我成長等......我們都有認真閱讀,也在活動期間看到了大家在評論區中的留言。

因為時間原因沒有在活動中進行全部解答,所以我們邀請諮詢師何小松老師對大家提出的一些困擾進行了文字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當夢想不被父母支持時,還需要堅持嗎?

夢想不被父母理解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及個人看法的不同,都可能導致沒辦法相互理解。說起來大部分人追求夢想的時候大概都會遇到阻力,可能是來自人的,也可能是源於客觀因素,如果自己打算堅持,是會需要面對這些的。

2. 父母想讓我過平凡的一生,但我不想這樣,而且他們從來不會聽取我的意見,只會讓我按照他們的想法做,應該怎麼辦?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為自己,而在這條路上,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跑出來告訴你,該這樣或者該那樣。個人需要學習客觀地去分辨與判斷,對自己來說什麼最重要,也要在生活中學習面對阻力。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會有階段比較難溝通,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已經長大,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父母還沒學會怎麼放手;也可能是孩子習慣性地依賴父母,聽從他們的建議。這個過程會經歷衝突、離開、和解三部曲你可以想辦法讓父母明白,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也可以做出來讓他們看到,畢竟大多數的父母是希望孩子過得好的,等他們看到你自己的狀態,也許會開始學著傾聽並接受你的意見。

3. 總覺得別人誤解自己,而且自己在被誤解的時候沒有及時解釋,事後會覺得委屈和生氣,很想去向對方澄清,總是抱著這種想法怎麼辦?

如果是誤解的話,想要去澄清是很正常的事,溝通的目的就是把自己想要傳遞的信息讓對方明白呀。

不過要知道我們的溝通原本就不容易,每個人的經驗、經歷不同,即便大家都說中文,對詞語的理解也會各有不同的。所以如果想要有效地傳遞信息,大家之間需要搭建一個對話的橋樑,覺得有誤解的時候可以嘗試和對方確定下,是否真的發生了誤解,畢竟如果是關於比較重要的事情,對方也會希望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

4. 每次和別人單獨相處的時候覺得很尷尬,不知道要聊什麼怎麼辦?

尷尬這感覺特別容易讓人想要退縮,但是越退縮就越沒有機會突破尷尬的氣氛,有句話叫「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這倒是可以作為一個「修煉」的方向, 畢竟尷尬是走向熟絡和放鬆的必經階段

當然不同的人帶來的尷尬感也是不一樣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相處融洽。 可以試著觀察並區分下自己的朋友圈,然後建立自己朋友圈的圈層,至少可以分為:密友、好朋友、熟人這幾個嘛~

5. 我感覺我對自己熟悉的同學朋友有很強的占有欲,看到他們跟別人聊天就會很生氣,我覺得我對他們好,他們就必須偏向我。雖然知道這樣可能不好,但我沒辦法控制自己,還是會發脾氣,請問老師我該怎麼辦?

占有欲可以說是「排他」麼?就是朋友只能是我的朋友,不能和別人做朋友。

大多數人都會希望自己是最特別的那個人,可是隨著成長,隨著個人越來越能從自己的主觀世界走進客觀世界,會發現其實對每個人來說,最特別的人始終是自己。別人不會圍著自己轉,但雙方依然可以是很好的朋友,並彼此在乎。這雖然會有落差,卻值得去體會,也許過程是困難的,那就一點點來吧~

6. 即時回復別人的消息讓我自己生活得很緊張怎麼辦?

即時回復是會讓人有壓力的。可以學著給自己撐起一個思考的空間,可以是語速方面,或者打字的時候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

7. 請問沒有安全的關係可以讓我練習溝通技巧該怎麼辦呢?

每個人的支持系統都是有限的,需要學習去拓展,如果目前暫時沒有,那也不代表明天沒有,未來沒有, 要相信現狀是會改變的

可以試著根據自己的興趣拓展自己的圈子,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另外隨著心理學的普及,各地都有專業的從業者,可以去做諮詢,也可以參加人際關係小組。

8. 我腦子裡有跟多話想說,但是實際在準備講述的時候反而能說出來的寥寥無幾也會磕磕巴巴的。怎麼能流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呢?

這樣的情況會比較難收到正面反饋,無論是來自外界還是內部的。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是天生就有優秀的言語表達能力,我也會在講課緊張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

最好的方法是多練習,對著鏡子給自己講,畢竟這個人不會傷害你。如果想要提升表達力的話,還可以找一些TED演講,背下來,對著鏡子不斷練習,直到形成肌肉記憶。 積累了這樣的經驗後,再試著去把自己心理的內容言語化,如果還是困難就把它們寫下來,學著先去梳理內心的想法。

03

「當然,你無需永遠說Yes

我們想通過本次活動告訴大家一些可以去嘗試和探索的方法,幫助大家緩解溝通困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本次活動並不能幫助大家完全解決在和不同人溝通時遇到的難題,也或許並不適用於每個人、每種場景。 因為溝通不暢的背後可能還隱藏著一些過去的經歷所遺留的創傷,如果有需要,我們也建議大家去尋求專業且有針對性的幫助。

從根本處發現原因,是建立健康溝通模式的第一步。

除了一些溝通技巧,我們也想告訴大家, 溝通並非等於完全滿足對方的需求,也不是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來迴避衝突。溝通是方式,而非枷鎖。

我們希望大家在溝通中都可以是 平等的、是安全的,是有邊界的,也祝大家都能探索到令自己舒適的溝通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74cac7b4091b8c6e6344772d60c9b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