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後你還買電腦嗎?這是一種答案……

2022-08-19     少數派

原標題:10 年後你還買電腦嗎?這是一種答案……

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隨身帶著輕薄的筆記本電腦移動辦公和旅行,但大部分用戶都不知道,七十年代的計算機還是跟書櫃一樣大,而所有的操作人員,只能通過一個叫終端的顯示設備,用電纜連接進行相關工作。當然,這個階段的計算機也只能服務於專業的科研機構,屬於典型的企業服務需求。

但從這個時代開始,計算機開始不斷演進,體積越來越小,性能越來越強,施樂公司造出了第一台個人電腦,計算機從企業應用進入到個人家庭。隨後才有喬布斯去施樂偷藝,打造了經典的麥金塔電腦,而他的好友比爾蓋茨,又從麥金塔的圖形介面得到靈感,打造了 Windows 視窗系統,這兩個人的愛恨情仇,卻影響了日後幾十億人的工作和生活。科技圈的故事就是這麼曲折離奇,現在回想起來,我不僅個人享受了這個科技發展的紅利,自己的創業過程,也全是基於這個計算和網絡的發展基礎。

少數派的上雲之路

十三年前,我們第一次搭建煮機社區的時候,出於投入成本的考慮,就是選擇租用雲端的虛擬伺服器。可惜,那時候的雲端能力非常不完善,計算性能也很差,社區用戶變多之後,就已經無法承載了。

後來,我們終於下重金買了自己的專用伺服器,並託管到運營商機房。性能是穩定了,維護變得更加麻煩。每次升級維護,都要親自跑到機房裡面,親自操作主機,互傳數據,機房那噪音和溫度令人不堪回首,那時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有一個崗位叫運維工程師。

直到阿里雲的出現,我們終於得到解脫,依靠強大的雲計算分配技術,此時的雲伺服器,不僅有了強大的性能和安全性,還可以隨時更新和擴容,只需要在後台簡單操作,幾秒鐘重啟完成,並且能做到智能監控和通知,已經不需要專職的運營人員了。應該說阿里雲伺服器,讓我們這種小企業的生產力實現了大幅躍升。

那麼,隨著雲計算技術和網絡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個人電腦用戶是不是也有可能獲得這樣的雲端計算能力呢?我們近期體驗了阿里雲旗下新產品無影,就是這樣的一款產品,同時激發了我對個人生產力的新思考。

如何突破了個人電腦的局限性

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個人電腦發展到今天,也面臨著明顯的瓶頸問題,我們從 PC 市場的出貨預測就能明顯看到衰退趨勢。

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電腦硬體的購置成本不斷增加,卻沒有帶來對應的生產力提升。對於一些專業的、重度的運算工作,現有 PC 設備,始終存在算力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企業選擇通過 VDI 雲桌面技術,去部署自己的生產力環境,但這種模式不僅成本極高,同時也很難根據企業需求變化靈活調配,用戶端的體驗非常差,反而降低了員工的工作效率。

無影產品,基於阿里雲積累多年的技術和服務能力,依託網絡構建靈活的雲端電腦,剛好能解決這些傳統問題。既然是基於網絡,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常見的遠程延遲,無影自研的超高清、低延時 ASP 協議,可以基本接近本地交互的體驗效果,並且可以自動適配不同的網絡環境,保持雲端操作的流暢性。而在用戶端,無影做到了蘋果、安卓、Windows、網頁的全端適配,用戶可以在任何聯網設備接入雲端電腦,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

網絡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局域連通性,無影基於阿里雲遍布各地的雲計算能力,可以讓用戶就近獲取算力和數據,哪怕你不停的更換地點,都能享受到高速的工程文件傳輸和開發環境。而你自己,只需要帶一個輕便的聯網設備即可工作,解除了本地算力的限制,就可以更好地加強續航,突破了硬體的局限。

除了隨時隨地獲取算力,生產力最終會落地到具體的應用上,無影在這方面打造了秒級彈性雲應用架構,突破了一個應用依賴一台電腦的局限。只要你需要,一個應用可以調度萬核 CPU,甚至可以多人同時協同操作,整個應用的能力和效率會被徹底釋放,這又突破了軟體的局限性。

我也專門體驗了無影雲應用的能力,在我輕量化的 Mac 電腦上登錄無影,就可以任意使用大型計算軟體,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使用不是限定在雲桌面之內,而是直接在本地電腦的桌面打開應用介面,並且無縫連接鍵盤和滑鼠的控制,我就這樣打開了久違的 Photoshop 軟體,開始塗鴉起來,真沒想到跨平台,跨系統的軟體兼容鴻溝,竟然就這樣被解決了。

通過這些基於雲計算衍生出的核心技術,無影將所有影響「終端」形態和體驗的資源要素,都進行了細小顆粒化,並做到了全球化部署,一種不受制於硬體和系統,全新的個人電腦形態悄然而生。

大規模生產力:無影當前聚焦的場景

對於我們日常的生產力需求來說,比如文檔處理、任務安排、即時交流,已經有大量的在線辦公和協同軟體來解決,大部分的個人電腦都足以應付,甚至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參與這些工作。而行動網路環境的差異性仍然不小,因此,個人電腦的優勢慣性仍然很大,無影一定會先在特定場景先呈現出價值長板。

但是,很多更具創造力的的大型高階軟體運算,依然需要昂貴的高性能電腦或工作站來完成,比如一些高解析度的視頻剪輯,影視動畫渲染,大型遊戲設計等工作,無論是設備成本,還是便攜靈活性,都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但這些對於雲端算力來說,卻都不是問題。於是無影的前期客戶就自然誕生了。

重型計算力的遠程協作

在疫情期間,全球知名的遊戲開發公司,因防控要求,經常無法回到辦公室集中開發,而大多數員工,又不具備專業的工作電腦,無影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公司將相關大型設計軟體部署到雲端,員工在家通過普通電腦登錄雲桌面,就可以在線完成遊戲/汽車設計工作。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安全可控的開發過程,通過雲端配置管理,可以保證數據文件不被下載和傳輸。對於一家依靠創意設計的遊戲公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在遠程協作的大趨勢下,很多重型生產力工作都受到了影響,如果因此停工,影響巨大,直接會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存亡,網絡+雲計算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解法,而存在類似需求的垂直企業還有很多很多。

多人多線程的交互式教學實訓

傳統的軟體技能教學一般有兩種形式,一個是每人人台主機集中學習,這種形式也受疫情影響,基本淘汰了。常見的是每人一個軟體,進行遠程學習,但老師和學員是不同步的,不僅學習效果不佳,還會耗費大量的溝通和維護成本。

無影的彈性資源,靈活變配能力,就剛好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線上課程,可以一分鐘部署 3000 台雲電腦,並且統一軟體學習環境,甚至還能在軟體介面,定製教學步驟,並實時保存每個學員的作業和成果。有了這樣的能力,未來很多教學課程都可以快速部署。整個教學的成本和難度降低之後,包括我們少數派上很多的軟體教程,也可以嘗試向這種交互式教學去演進,這將大大提升教育學習的生產力。

以上這些,是目前無影主要聚焦的幾個應用場景,但實際的場景可不只這些,比如跟軟體工具樂播投屏結合,就可以打造一個雲端辦公空間;跟 MAXHUB 會議硬體結合,就打造了雲端的的會議室;甚至為手術機器人提供雲端計算能力,完成數百台手術實踐。無影架構提供的開發者 API 和 SDK,已經不再是一種傳統的遠程控制軟體,有更多的可能性,有待於行業和用戶去挖掘。

網際網路的下一次飛躍?

我們回到開頭,再看看初代計算機形態,昂貴、笨拙、局限,但硬體技術的疊代,網絡技術疊代,一次又一次推動我們的生產力發展。當遠程移動辦公進一步普及,終端設備從電腦到手機,再到 AR 眼鏡,要依靠什麼驅動下一次生產力的飛躍呢?我覺得就是雲計算。

實際上,全球對於未來數字工作空間 5-10 年的預測中,不僅 Daas 和 Chromebook 即將進入快速增長期,也包含通過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推動的 VR/AR 產品,具備一致運行環境、安全的、自動化的生產力趨勢,將成為未來十年的主線。這也許是無影專注技術投入和全端支持的幕後思考。

這位古稀老人叫拉里·羅伯茨,他被稱為阿帕網之父,屬於網際網路早期創建者之一。早在 1968 年,他就提出了網際網路的初心:實現跨時間、跨地域、跨平台、跨終端,資源的高效、合理、共享分配。而直到 2018 年他離開這個世界,網際網路的初心也沒有完全實現。我們成長在科技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時期,一波又一波浪潮過後,我們有時候覺得網際網路的發展似乎已經到頭了,如果再過幾十年,我們來回顧今天,會發現這可能只是一個開頭而已。

所以,網際網路不僅僅是消費和信息的平台,也是生產力的探索和創新,這不應該被忽略和終止,不管是巨頭企業,還是少數派這樣的中小企業,都應該不斷的為此去嘗試和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67a8162d4d05838e92b910702824b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