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迎新系列 | 上海國旅王錚:旅遊開放後旅行社困境猶在

2022-12-26     品橙旅遊

原標題:2023迎新系列 | 上海國旅王錚:旅遊開放後旅行社困境猶在

【品橙旅遊】三年抗疫,三年蟄伏,從減員節流到跨界自救,再到間歇性經營,旅遊業中要說最艱難的當屬旅行社行業。

進入2022年,上海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成為了全國的疫情風暴眼,面對艱難支撐的旅行社行業,有業內人士坦言,現在上海本土旅行社比起盈利,更重要的是「活下去」。

如今各項防疫措施逐漸聳動,旅遊業面臨著開放之前的至暗時刻,旅行社能否把握住旅遊限制放開的第一波熱度?苦苦支撐三年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生存戰中,旅行社贏的「慘烈」。

王錚是上海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旅」)總經理,同時也是上海錦江旅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旅遊」)副總裁,他坦言:2022是最難的一年。

三年拉鋸戰

1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衛健委組織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培訓會上,張文宏醫生表示,上海已進入新冠病毒快速感染數,病例數指數級快速上升階段,這波疫情將持續2—4個月,明年上半年才會慢慢走出疫情的準備。

算上這2-4個月,上海旅行社已經在水深火熱中堅持了三年,對比過去, 2022年卻是最艱難的一年。

2019年疫情發生後到2021年,雖然行業同樣困難,但能基本維持企業運營,進入2022年年初,上海疫情爆發,城市陷入停滯,旅遊行業因此荒廢了半年時間,下半年疫情平穩後,各地又此起彼伏地有疫情出現,加上外省遊客對上海疫情仍有恐懼心理,上海下半年的跨省游業務也基本無法大面積開展。

上海旅行社都想著要撐過這個冬天,有些工作卻無法開展,因為商旅會獎都受到跨省的限制,所以只能做些本地游,但是上海部分地區也會遇到疫情反覆,酒店退訂、門票退訂經常會出現,使旅行社元氣大傷。

攝圖網

上海總工會在下半年舉辦了「看上海、品上海、愛上海」主題系列活動,錦江旅遊作為上海知名旅行社也參與接待了7-8萬人次,給公司日常經營注入了一絲能量。

此外錦江旅遊也與酒店合作,做一些城市周邊的過夜小團游;出省的旅遊產品則是專注在火車專列上,服務部分中高端旅客,雖然這類旅遊專列產品較受歡迎,但旅遊專列受疫情影響較大,一旦列車途經城市有疫情爆發態勢,全列車的行程就會被取消,旅遊專列的不確定性為旅行社盈利帶來了新的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錦江旅遊只能選擇「斷臂求生」——堅持了三年,終於在今年決定通過削減分流人員來開源節流。

斷臂求生,調整結構

在前兩年,就不斷有老牌旅行社破產崩盤的新聞出現,也有不少旅行社為節省開支完成了裁員或縮編工作。錦江旅遊隸屬於錦江國際集團,後者則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旅遊企業集團之一,正因背靠國企,錦江旅遊還沒有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近兩年,旅遊企業談不上掙錢,虧損是肯定的,主業基本無法覆蓋成本,活下來的旅行社都在拼實力。我們作為國營企業來說有社會責任,不能輕易的垮掉,現在還在堅持的旅行社都是依然看好這個行業的,總體還是有向上的可能。

攝圖網

2022年,錦江旅遊通過合同到期不續約、協商解除勞動關係、分流員工到不同崗位等方式對公司人員作了一部分調整,最終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另一方面,面對疫情後逐漸發生改變的旅遊方式與旅遊消費觀念的改變,錦江旅遊也做了相應調整。

我想疫情逐漸平穩後,遊客的出遊方式會率先改變,出遊偏好會從跟團游變為小團游,自由行玩法變多,旅遊產品變得更加碎片化,旅行社要及時調整旅遊產品;其次是營銷方式的改變,曾經的線下門店分銷會轉變為抖音、小紅書等線上直播種草形式,為適應現在的形式,錦江旅遊也需要進行經營結構調整。

現在,錦江旅遊已取消了部分線下門店,只保留了少數幾個線下門店作為體驗店,剩下的營銷重點都轉移到了線上的營銷平台,平台形式包括app、微商城等,平台也已經開放給了公眾,外部加盟商合作商都可以加入平台,通過平台銷售產品。

最終,我們希望將平台打造成一個集帶貨、種草、銷售為一體的線上商城。

旅遊是低頻產品,我們希望通過高頻的帶貨帶動低頻的旅遊,為此我們從去年就開始探索帶貨業務,現在線上平台賣的最多的還是化妝品等日用產品,未來我們也準備上線更多的旅遊目的地土特產和當地網紅產品,完善平台帶貨範圍,我們不能為了帶貨而帶貨,帶貨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與旅遊有關聯。

開放是欲揚先抑

雖然上海自防疫要求開放後沒有嚴格限制跨省游,但上海本地市民與周邊省份市民對出遊同樣抱有觀望心態,加上不同省份的防疫要求不同,旅遊目的地省份的防疫要求同樣是攔在上海旅行社面前的一道坎。

攝圖網

針對可能出現的市場趨勢,我覺得有以下三種可能:

首先,短期市場混亂,封控前雖然限制較多,但市民處於相對安全的衛生環境中,初步開放後各省市可能會出現疫情傳染高發期,在這個階段市民會過度壓抑旅遊慾望,旅遊經營面臨重大挑戰,但這個時期不會持續太久,預計春節後期這個較為混亂的時期可能會慢慢淡出;

其次,旅遊購買慾下降,三年封控後,很多市民「囊中羞澀」經濟能力受損,受此影響,在旅遊環節中的遊客很可能會縮減旅遊支出,這種情況在開放一兩年內可能出現;

最後,旅遊方式調整,新冠病毒長期存在,市民出門旅遊依然擔心出遊的安全情況,今後遊客對長途旅行與跟團游也會有擔憂,小團游可能會更符合未來的市場發展趨勢。

目前人們正經歷第一種情況,而從現實來看,不僅是國內防疫政策放鬆無法短時間快速帶動旅遊發展,一旦出入境旅遊開放,國內的旅遊市場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

近日,《香港衛視》報道,2023年1月3日起,境外人士入境中國大陸時,毋須前往隔離設施隔離。優化為「0+3」的政策,意味著中國將在2023年起全面開放。

從防疫趨勢上看,大陸是有可能在1月份的時候全面開放的,這對旅遊也會是很大利好,但旅遊市場可能不會立刻受到帶動。

從現在開始到明年3月是國內旅遊旺季,大部分遊客不會選擇出國,出入境開放後,最快明年3月市場會明顯感受到變化。從趨勢上看,出境開放可能會快速迎來井噴,相應產品也會出現,入境則有半年到一年的「準備期」,即海外旅遊企業要做明年的產品,就要在今年下半年將準備工作做好,但目前為止,國內並沒有太多適合外國遊客旅遊出行的航班,因此明年下半年率先來到中國的可能會是商務旅行客人居多,加上7月對入境游來說是小淡季,因此入境游業務可能要到明年8月左右得到恢復。

旅遊是個系統工程

雖然恢復的可能已經展現在眼前,但旅行社要面對的困難卻不止一個。

經歷了三年抗疫後,旅行社的人才流失嚴重,我看了一些數據,保守估計整個旅行社行業已經損失了超過60%以上的人才,而在這些人才中,又有超過一半的人徹底離開了旅行社行業。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很多地接社已經倒閉,因此原本旅行社正常經營時的供應商體系也亟需重建。

攝圖網

從設計產品到獲客,再到聯繫地接,旅遊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被重新喚醒,但若要恢復,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人才恢復不暢的問題,現在若要恢復全部人才,從時間成本上與資金成本上都無法達到。

旅遊裡面最大的成本就是「人」的成本,若要招收到更多旅遊人才,我們要提前支出相應的薪資,但旅行社並沒有提前量的成本,如果現在開始招收員工,業務還沒發展,旅行社無法承擔這麼多的人員成本。此外員工培訓也要有個過程,沒有業務也無法進行培訓,這些都是沒法提前做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儘量做好復工準備,伴隨著業務恢復同步吸收人才。

除人才問題外,旅行社也要提前準備研發產品,並與供應商做好對接工作,與酒店、航司提前打好招呼,一同等待市場復甦後同時發力。

我曾與幾家歐洲大型的旅遊公司溝通,發現市場恢復後,這些公司的業務量在一年內也只恢復到了疫情前的50%左右,由此我得出結論,就算市場開放,旅行社行業也沒有想像中恢復得快。

因此在國內還在持續的短期的市場混沌期中,旅行社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準備好產品,調整好心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應對疫情結束後的市場回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6304b49390f153cc42fbd17a99e7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