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區赫山街道「三長制」破解老舊小區創文鞏衛難題

2023-09-21   紅網益陽站

原標題:赫山區赫山街道「三長制」破解老舊小區創文鞏衛難題

組織小區居民開展垃圾清理。

紅網時刻 通訊員 盧靜 曹艷 益陽報道

空中纜線凌亂、車輛亂停亂放、建築牆面脫落;商戶占道經營、居民老齡化程度高、群眾參與意識不強……面對情況各異、問題複雜、數量龐大的老舊小區,創文鞏衛怎樣贏得大家的支持?怎樣避免政府「大包大攬」「無限兜底」?

赫山區赫山街道的做法是:在黨建引領下積極探索「黨建聯盟」,激活小區內在動力,抓住關鍵少數,鞏固創文鞏衛中堅力量;創新互動服務,形成長效機制,將「三長」力量以及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機制貫穿創文鞏衛始終,實現老舊小區從棄管的局面到齊管,再提質升級到小區化管理,進而形成創文鞏衛常態長效機制。

探索「黨建聯盟」 激活小區內在動力

9月17日,走進乾淨整潔、綠意盎然的益縫社區,只見黝黑的道路不見一片紙屑,兩邊的樓棟窗明几淨,不少居民坐在林蔭下聊天,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呈現再眼前。

益縫小區位於台家塅社區,原是益陽市縫紉機廠的家屬區,基本都是70年代建成的老房子,624戶居民,常駐人口多數是退休職工和下崗職工,60歲以上的老人有300多位。

益縫小區移交給社區後,社區幹部走訪摸底,發現縫紉機廠黨建基礎好,小區有173名黨員,在籌建小區黨支部時,決定從原縫紉機廠黨支部中選任一位德高望重、工作經驗豐富、居民認可的黨員幹部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最終在廠里擔任過黨委書記的張有才當選。

「我們原來就有21位樓棟長,三長制工作開展後,樓棟長被群眾繼續推選為鄰長,組長由鄰長們推選,小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片長。」益縫小區黨支部書記張有才說,小區黨支部成員都是原廠里的廠長、車間主任等老將。

1944年出生的張有才快80歲,但干起工作來非常利索,他的思路清晰,辦事雷厲風行,最重要的是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解決難題辦法多。下水道要整改、屋面脫落要維修、樓梯間扶手加裝、路面修繕,一項項小區群眾反映的問題,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都記錄得詳詳細細,一目了然。

77歲的居民陳志玲,曾是80年代益陽市地級勞模,現在她的新身份是小區「愛心志願者服務隊顧問」,在她的帶領下,小區16名鄰長常態化開展小區大掃除、上門幫扶老弱病殘孤寡老人、在老年活動室志願者輪流值班、給獨居老人家裡安裝煙霧感應器等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

「我們的宗旨就是把群眾的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把社區的事簡單化。」張有才說,以前小區的快遞都是被扔在入口的路上,現在小區黨支部租了一個房子,組長鄧慶如每天過來開門關門收發快遞,再沒有快遞亂扔的現象。過去職工過世,廠里設有專門的靈堂辦理喪事,為響應創文的號召,現在鼓勵大家以追悼會的形式治喪,支部負責調檔案、撰寫追悼詞、主持追悼會,這種模式深受家屬的認可。

這是赫山街道非常典型的社區與改制單位聯合探索的「黨建聯盟」模式,由改制企業的老黨員當政策法規宣傳員、民情信息收集員、創文創衛工作推動促進員、長效管理引領員,更容易形成議事協商機制及後續管理長效機制。赫山街道轄區有中央、省、市、區行政事業單位120餘個。在探索「黨建聯盟」中,街道充分整合資源,激活社區的內在動力,不斷推動創文創衛工作共建共享。像位於團圓路上的梓澤小區,屬於單位、家屬樓為一體的小區,裡面有市房地產管理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多個市直部門,黨建聯盟後,庭院的所有創文創衛工作都由小區自行管理。各單位黨支部每年都會派3名黨員參加社區黨支部組織開展的持續兩個月的義務巡邏活動,支持社區的創文鞏衛工作。

抓住關鍵少數 鞏固小區中堅力量

「我們最近小區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都引起了很多群眾關注了。」走進銀東社區,社區書記楊一舟一見面,就忍住不講起了故事,每天晚上,有一支統一服裝在小區巡邏文明勸導的隊伍,他們全部都是社區的退伍軍人。

銀東社區是全省最大的純保障性住房社區,人員社情複雜,特別是曾經轄區退伍老兵經常性集體上訪一度成為了街道最頭疼的問題。「三長」制工作開展後,社區幹部發現退伍軍人口才好、正義感強、做事雷厲風行,經過和居民商議,選舉他們擔任鄰長、組長。並利用黨員活動日、八一建軍節等活動和節日,邀請他們講紅色故事,組織老兵和社區孩子們一起觀看紅色電影,為社區工作出謀劃策,讓老兵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社區的益老食堂開張後,衛生、用餐等工作如何管理?老兵們貢獻了巨大智慧,他們幫工幫廚,制定嚴格的用餐規章制度,整個食堂秩序井然;過去銀東社區門前有小攤小販亂停亂靠,門店違章搭建等現象,一發現苗頭,老兵們便會上前進行勸阻,三言兩語就疏通了整個街道,這讓社區幹部直言,效果真的好。

如今,每當夜幕降臨,16名退伍老兵就會穿著社區為他們準備的迷彩服,排著整齊的隊伍,舉著「老兵文明勸導隊」旗幟在社區巡邏,他們筆挺的身板,鏗鏘有力的步伐,讓人肅然起敬。廣場上噪音不擾民了,公共區域、綠化帶經常看到紅馬甲的身影,群眾紛紛表示,社區的幸福感直線提升。

上面要求動、後面推著動,都不如前面有人帶著動管用。通過一線觀察,赫山街道退伍老兵、老教師、老廠長這些「關鍵少數」擔任三長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些人多數管理經驗豐富、條理清晰且執行力很強,在破解創文鞏衛中如何壓實目標責任、如何迅速發現問題漏洞等難題中成為了中堅力量。目前,赫山街道有老班長工作室和老班長工作站,大大推動了創文創衛各項工作職責落實落細。

創新互動服務 形成小區管理常態化

洪家村社區地處市中心,共有52個小區庭院,其中單位庭院31個,棄管小區20個。圍繞棄管小區多、基礎設施老化、停車位緊張等問題,社區另闢蹊徑,努力做好開門服務、上門服務,指導「三長」搭建黨群連心橋,夯實居民基礎後,引導居民就小區的創文鞏衛工作自籌、自建、自管、自評、自營、自助。

原路運公司家屬區由於沒有物業管理,小區內衣服亂曬亂掛,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嚴重。在小區支部的指導下,鄰長和組長積極參與協調,勸導居民,並自發組織小區居民開展垃圾清理,集體籌資修建晾衣架,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黨支部成員都是責任心強,願意為小區做貢獻、群眾基礎好的老黨員。」洪家村社區書記曹鳳蘭說,自從推行「六自」工作法以來,小區創新形成了「居民點單、支部制單、社區接單、居民結單」的互動服務模式,減輕了社區創文鞏衛中很大的財政壓力,也將各項任務精準鑲嵌在小區範圍內。

互動服務模式是怎樣的?比如,社區幹部曾收到了一份金色桃源小區黨支部制定的清單:小區無門衛,導致大量外來人員車輛進出,堵塞消防通道,需要完善物業管理;小區沒有停車位,居民只得靠穿插亂停亂靠,需要重新規劃公共區域;小區想安裝電動車充電樁,解決飛線充電的現象,需要引進社會資本。

這份清單由居民來點單。接單後,社區幹部第一時間上門走訪,多次和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一起實地考察,研討方案,但社區的實際情況是僅能幫助解決部分資金,剩下的資金缺口怎麼辦?居民們決定採取自籌的方式,大家你一百、我五百,他一千,為小區增設了28個停車位,有效解決了停車難、消防通道堵塞的難題。

「以一針一線的『繡花』功夫,把『創文鞏衛』工作做精做細做實。」赫山街道黨委書記張平安稱,創文鞏衛是一個系統工程,赫山街道推行小區化管理後,各社區因地制宜、按照「一社區多案,一小區多策」的原則,有序推進街道精細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來源:時刻新聞

作者:盧靜 曹艷

編輯:岳敬然

本文連結: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646743/65/1307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