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凝聚起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2024-10-18     洞庭湖邊那些事兒

愛國,是驅動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的強勁引擎,是引領中華兒女砥礪前行的壯麗旗幟。

拳拳愛國心,殷殷奮鬥志。踏上新征程,唯有繼續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方能進一步凝聚起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國運興則體育興、國家強則體育強。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勇奪40枚金牌、91枚獎牌,創造了我國境外參加夏季奧運會歷史最好成績,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圖為2024年7月26日,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桌球選手馬龍在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前揮舞國旗。新華社記者 曹燦/攝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突出時代特點,走好中國式現代化強國之路。

「衡山西,嶽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秋高氣爽時節,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院校區)的學子們唱起校歌,又迎來充滿希望的新學期。

近代以來,這所「千年學府、百年師範」,發揚「以傳斯道而濟斯民」的教育傳統,毛澤東等一大批進步青年在此立下報國之志,投身時代洪流。

2024年3月18日,綿綿春雨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調研。重溫歷史,談及當前時代重任,總書記叮囑要教育引導學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

愛國,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情懷和擔當,深藏在民族復興的夢想中。

新時代之初,習近平總書記以「中國夢」開篇,擘畫民族復興藍圖,在中華大地引發強烈共鳴和廣泛認同。黨的二十大吹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軍號角,進一步為億萬中華兒女指明強國報國之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是當前踐行愛國主義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然而,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遇到各種不確定、難預料的重大風險挑戰、艱難險阻。

面對日益多樣化的利益訴求,愛國主義最能增進共識、促進團結;破解改革發展穩定、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難題,愛國主義最能激發勇於鬥爭、把握主動的精神力量;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愛國主義是我們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的重要精神武器。

新征程上,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團結奮進、實幹報國。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寶雞,古稱陳倉,孕育了周秦文化,以「青銅器之鄉」聞名於世。2024年9月10日,這裡迎來了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

佇立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鎮院之寶何尊前,習近平總書記久久凝思。何尊銘文有「宅茲中國」一詞,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錄。數千年來,「中國」二字與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的文明相連,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自信、自豪的源頭。

習近平總書記感慨:「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涵和精神,宣傳好其中蘊含的偉大智慧,從而讓大家更加尊崇熱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

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在要求。

北京中軸線上,傳統建築與現代城市景觀相互融合,映射出一座古都的歷史與新韻;西安大唐不夜城,年輕的遊客們身著傳統服飾與「李白」對詩,同「狄仁傑」閒話;博物館裡,各地遊客遠道而來,共赴穿越歷史的文博盛宴……「何以中國」的答案在人們心中愈發清晰,「未來中國」新的文化勝景正在譜寫。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誕生於硝煙之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鬥爭中孕育的文化,愛國主義是其深沉底色。

中共一大會址前遊人如織,革命聖地延安紅色旅遊不斷升溫,一處處紅色聖地成為人們重溫初心的生動課堂;烈士陵園裡總有年輕人自發祭奠,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在人們心中長久銘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掀起觀劇熱潮,經典老歌《英雄讚歌》依然風靡全國,一部部紅色文藝作品經典不朽、深入人心……

新征程上,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鍥而不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中國人民對塞爾維亞素來懷有特殊友好感情,南斯拉夫電影《橋》、歌曲《啊,朋友再見》在中國廣為流傳,激盪著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反法西斯精神,也伴我度過了青年時代。」2024年5月,在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這樣說。

愛國主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的情感,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是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

從「一帶一路」架起聯通世界的橋樑,到全球發展倡議唱響合作共贏的主旋律,再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匯聚起共建美好世界的強大合力……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表「北京時間」、傾聽「中國聲音」、認可「中國方案」。「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成為更多人的共識。

新征程上,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是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既善於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也要在力所能及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願以寸心寄神州,且將歲月贈山河。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8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

穿越歷史的煙雲,邁向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豪邁宣示擲地有聲:「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610ff6bbcf411f8ba55f3e5c985be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