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看三江丨融入新格局 形成新態勢 加快建設「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2022-09-02     宜賓新聞網

原標題:營商環境·看三江丨融入新格局 形成新態勢 加快建設「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近年來,三江新區堅決扛起省委省政府賦予的建設「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的責任使命,發揮在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積極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開放合作新態勢,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和川滇黔結合部的核心引擎。

提質增效 做優開放型經濟高質量

陳詩雨是天原集團的辦稅專員,主要負責整個集團的出口退稅,她表示:「現在我們公司每個月大概是200至300萬左右的退稅,對於公司的其他經營活動,開支還是非常有用的。」

陳詩雨告訴記者,在她負責辦理出口退稅一年多的時間裡,感受最深的就是高效。因為出口退稅時間從原來的三至四個工作日,縮短到一到兩個工作日到帳。

據了解,為了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三江新區建立外貿出口退稅資金池,設立10億元企業出口退稅資金池。三江新區出口退稅企業眾多,為了保障企業退稅資金儘快到達企業帳戶,稅務部門持續優化退稅流程。

國家稅務總局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曾義告訴記者:「我們建立了出口企業「一戶一檔」制度,跟蹤企業從訂單取得到報關出口的生產經營環節全鏈條,同時輔導出口企業快速熟悉線上申報相關操作,核實企業經營情況,會審等環節前置,以前平均要5到6日,現在企業最快當天下午就能拿到稅款。」

今年1-7月,三江新區共為42戶企業辦理出口退稅8.47億元,同比增長29.31%。

除了通過建立出口退稅資金池,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促進外貿企業發展之外,三江新區還立足綜合保稅區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進口保稅、出口入區退稅等,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平台引擎作用。

"建立入區企業一站式服務機制,建設專業化企業服務隊伍,協調海關、商務、外管、稅務等部門,安排專人一對一負責,為企業在業務開展、證照辦理、通關時效等方面提供『綠色通道』,通過提供「保姆管家」式一對一服務,打通企業發展『中梗阻』。」熊偉表示。

傅緯謙是宜賓昌鑫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由於公司屬於外資企業,對當地法律、招工以及衣食住行各方面都非常需要「保姆」的幫忙。「我們公司在今年也啟動了2期工程的計劃,我們引進了新的技術,新的設備,也都是尋求企業『保姆』的幫忙,來加快我們的工程進行。」

通過增強外貿競爭能力、實現高水平「走出去」,三江新區開放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今年1—6月,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97.2億元,同比增長26%,占全市外貿總額比重68.5%。

四向聯達 提升全域開放高能級

不管是以前,還是將來,以外貿進出口企業為主的開放型經濟在三江新區的發展,對內要不斷提升管理、產品、市場等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外,不僅要依靠政府的人才、資金、政策扶持,更需要整個區域開放能級的不斷攀升。

這裡是在宜賓綜合保稅區查驗區,海關工作人員正在對一批即將出口的一千多輛凱翼汽車進行查驗,這批新車將陸續發往中東、歐洲以及南美等市場。這是宜賓凱翼汽車遠銷俄羅斯市場後,首次拓展到歐洲、南美等市場。

凱翼汽車雄心壯志的背後,除了因為近年來,宜賓先後培育壯大智能終端、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外貿新業態多點開花,市場朋友圈越來越大,實現穩步快速發展之外,更得益於近年來三江新區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所帶來的能級提升。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的進港鐵路,就是未來三江新區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江新區發展政研局鐵建辦工作人員劉勝傑向記者介紹,進港鐵路自內六線一步灘車站引出,止於宜賓港,目前施工進度如火如荼,控制性節點工程沙坪隧道已於今年7月順利貫通,預計明年六月全線建成通車。

據悉,進港鐵路加上在建的另外兩條高鐵,將搭建起未來三江新區全域開放的大通道,成為點燃三江新區全域開放能級的助燃器。

劉勝傑還告訴記者,三江新區目前在建三條鐵路,分別是渝昆高鐵、川南城際鐵路、進港鐵路,三條鐵路建成後將通過接入泛亞鐵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以及我們的海上絲綢之路等輻射全球,為新區建成全域開放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依託於綜合保稅區、自貿協同改革先行區、高標準水運開放口岸等高能級開放平台,通過物流大通道的連結、延伸作用,三江新區將構建起四向開放格局,三江新區乃至宜賓的全域開放能級呈幾何式增長。

北向:串聯宜賓港和一步灘鐵路貨運樞紐,接入內宜鐵路,北上接成渝鐵路,直達成都青白江鐵路港,依託青白江鐵路樞紐,接入中歐班列,融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直達歐洲伊斯坦堡、羅茲等地。

南向:串聯宜賓港和一步灘鐵路貨運樞紐,接入「川—桂—港(馬)」南向通道,連接欽州、防城港、北海等南向港口,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直達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

西向:串聯宜西攀大麗鐵路,外聯至緬甸皎漂港,連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融入海上絲綢之路,串聯非洲、歐洲等節點城市。

東向:通過長江航道串聯瀘州港、重慶果園港等長江黃金水道沿線港口,融入長江經濟帶,直達上海,實現貨物出海出口。

合縱連橫 打造全域合作新高地

隨著物流大通道所帶來的的開放能級的提升,三江新區整個城市的開放合作能力、魅力也得到持續的提升。三江新區乘勢而上,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一個全域合作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作為首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積極融入成都都市圈,按照「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宜賓」等產業互動模式,依託成都產業優勢,聚焦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等重 點產業,相互補鏈、延鏈、強鏈,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生態圈。成宜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就是兩地深化合作的首批項目之一。

四川成宜產業園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招商運營部副部長冉武平表示:「成宜裝備製造產業園充分依託成宜兩地的產業基礎優勢,我們立足於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宜賓,上游在宜賓,下游在成都,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宜賓的相關產業互動結構,力爭將我們的園區打造成為全省裝備製造產業南向出川的組裝和製造基地。」

除了成宜裝備製造產業園之外,同時還有即將開工建設」的長江上游成宜國際物流園項目。「兩園」項目的順利推進和建成投用,將有效推動高端裝備製造及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有力促進兩市產業互補聯動。

三江新區發展政研局區域合作和平台創建處處長李代軍告訴記者,三江新區聯合成都產業集團成立了由管委會主要領導,和成都產業集團分管領導擔任指揮長的項目指揮部,通過每月召開指揮部會議,採用保姆式服務方式,有效解決了項目用地、合資公司組建,以及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等困難問題,直接推動項目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

同時,三江新區還加強與重慶在港口、交通、產業園區等方面的互促互動,在港航物流、文旅融合等方面實現合作共贏。目前,雙方正依託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和宜賓港,全面加強技術交流合作,推動完善港航物流體系。

未來,三江新區將與重慶充分發揮產業互補優勢,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產業配套合作、技術創新協作、應用示 范融合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協同打造汽車產業生態圈。以與兩江魚復新城共建「汽車零配件協同配套基地」為重要契機,加快推動渝宜合作成果落地實施,擴大與重慶都市圈的廣泛交流與務實合作。

據了解,三江新區先後與(成都)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等29個地區建立了合作聯繫,簽署了合作協議16份,累計謀劃提出了合作事項、項目超過200個,2022年全市157項城市合作事項、項目中,三江新區占比超過21%。

臨港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勇表示:「三江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度對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主動服務和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紮實推進「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和「開放合作示範區」建設,高質量建設宜賓綜保區和宜賓自貿協同區等開放口岸。同時,三江新區將以成渝合作為重點,從發展能級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集群成鏈、科技創新共研共享、開放平台做優做強等方面,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力爭早日建成國家級新區和共同富裕示範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無論是一項項實打實的外貿企業扶持政策的落實,還是一條條正在加速推進的物流大通道,又或者是一個個城市合作協議的簽訂,他們都指向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加快建設「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三江新區人正在以「實心幹事、科學作為」、「敢為人先、行勝於言」的精神和作風,朝著夢的方向,一步一步、鏗鏘前行。

來源:宜人宜賓 記者 李旭 梅傳義 馮玉鑫 龍菲菲

編輯:張莉 責任編輯:方河玉

廣告合作:19960099393(微信同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5bbc053ddd90a29369b0d6faa3e0716.html






緊急尋人!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