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大概分析了一下毛不易和李雪琴的新綜藝《毛雪汪》,當時何炅的《快樂大本營》正處於停播的狀態,黃磊的《嚮往的生活》第六季也還沒有絲毫要播出的跡象,而在彼時播出的《毛雪汪》風格別樹一幟,或有希望成為慢綜藝的新標杆。
對於綜藝行業來說,《毛雪汪》的出現無疑是湧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可區別於李雪琴的綜藝咖身份,毛不易自出道以來一直都是以歌手身份示人,但在這兩年他參加的人秀節目類型已經含括了《創造營》《令人心動的offer》等等,甚至還有《心動的信號》這樣的戀愛節目。
雖然節目種類繁多,卻缺乏了適合毛不易歌手身份參加的節目,而另外一位實力唱將周深,也正面臨著同樣的處境。
即使毛不易有《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周深也有《光字片》《大魚》這些熱度和傳唱度皆有的原創作品,他們還是都開始「不務正業」起來,頻繁的參加與歌手身份毫不相干的綜藝。其實這與最近幾年專業的音樂綜藝節目數量驟減有很大的關係。
截止2021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已經舉辦了整整七季,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也已經播出了八季,即便每一季的賽制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但萬變不離其宗,觀眾早就對節目流程熟爛於心,有了審美疲勞在所難免。
其次,可以上節目並且獲得觀眾認可的原創歌手並不多,就拿《中國好聲音》來說,從第一季的吉克秀逸、金池、吳莫愁、金志文等人,再到第三季的余楓、李文琦、秦宇子、陳冰等人,觀眾現在能記住的有幾個?現在活躍在大眾視野里的又還剩下幾個?
再者,好的音樂人才一定是慢慢培養和挖掘的,不是像割韭菜那樣,割完一茬立馬就又出來一茬,而專業的音樂節目最少都是一年舉辦一次,當需大於求,資本開始干預內容的時候,節目質量和參賽選手的水平已經可想而知了。
退一萬步說,如果有一檔節目想花點心思把歷屆比較優秀的參賽選手集合到一起,再搞點爭議點和噱頭來掙一波收視率,美曰其名是「神仙打架」,其實不過是炒冷飯罷了,觀眾未必會為此買單。
因為觀眾現在可選擇的綜藝類型已經多到數不清,除了上述提到的類似《嚮往的生活》《毛雪汪》這樣的慢綜藝,以及五花八門的戀愛綜藝以外,還有像《這!就是街舞》《中國有嘻哈》這種小眾文化選秀綜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顯然相比於《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陳詞濫調的節目調性,小眾文化選秀綜藝要更加能引起年輕觀眾的精神共鳴,那麼觀眾被分流就再也正常不過了。
只是可惜像毛不易和周深這樣的實力唱將,沒有可以真正發揮實力的平台,反而那些和音樂無關的綜藝節目成了他們提升曝光度的唯一途徑,也不知該替他們慶幸還是惋惜。
(原創作者:洪興二郭頭;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4af2e6b0514e9f72a6845d2d583ac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