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康」後多人查出肺結節?福建專家:這幾件事情很重要!

2023-03-08     廈門吃貨王

原標題:「陽康」後多人查出肺結節?福建專家:這幾件事情很重要!

100個廈門人

第033期

他是鄭小強

一個乘風破浪的廈門人

第一輪疫情高峰感染階段已過

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

「陽康」後給身體造成的影響

其中 『 肺結節 』 成為高頻討論詞

多數網友表示

陽過後才知「肺珍貴」

省外醫生稱

一次門診看了25個特診

一大半是「陽康」後檢查發現了肺結節

福建的胸外科專家也有類似感受

由於新冠病毒的特殊性

及對公眾對健康的關注

約有1/4的患者表示

在「陽」的期間或者「陽康」後

檢查胸部CT中首次發現了肺結節

病人被查出肺結節後

往往很緊張,甚至病急亂投醫

其實,大可不必

有些肺結節並非「陽康」後出現

肺結節,是指肺內直徑小於或等於3厘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

『新冠會不會導致肺結節?』

一項丹麥研究對67名參試者感染新冠前和新冠康復後做了CT檢查,結果顯示,46.3%的患者在新冠康復後出現了磨玻璃陰影和網狀結構,其中有18名在感染新冠前就已有相似的影像學表現,也就是說這些結節的發現與新冠無關。

英國期刊《癌症影像學》曾發表一項研究稱,即使在非新冠流行期間,肺結節也是胸部CT檢查中最常見的偶發瘤,報告率達到25%~33%。

感染了新冠肺炎後的確有可能引起肺部結節。因為感染了新冠肺炎可能會造成肺部損傷,這個損傷在CT上就會形成陰影。

左:患者 12 月感染前的 CT 影像;右:患者最近一次的 CT 顯示磨玻璃陰影

最近接診的很多老年患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毒性肺炎,看上去可能是實性結節,也可能是磨玻璃結節。

一名患有肺氣腫和嚴重新冠肺炎的 63 歲男性的連續 CT 掃描。(a) 在症狀出現後第 27 天:右肺胸膜下多發磨玻璃影 (GGO)。(b) 第 72 天:異常明顯吸收。(c) 第 164 天:完全消失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害怕。引起結節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結節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應找到專業醫生,分析引起結節的真正原因和危險程度。

『為什麼不少人「陽康」後

查CT查出了肺結節呢?』

一是因為新冠疫情前部分患者未做過胸部CT檢查,但肺結節此前已經存在;

二是現階段的新冠病毒毒力下降,病毒很少累及肺部。對於少部分感染累及肺部的患者,胸部CT上會出現斑片樣改變,但一般在「陽康」後1-2個月後會吸收,不用過於擔憂。

『哪些因素會導致肺結節呢?』

形成肺結節的病因很多,包括普通肺炎、肺結核、真菌感染、塵肺、不典型增生、淋巴結、炎性假瘤、陳舊肺病變、痰栓、硬化性肺細胞瘤、肺錯構瘤、肺癌、轉移瘤等等,因此並不是所有的結節就是癌。統計數據顯示,60%的人都會查出肺部結節,而查出來的這些肺結節中,95%的肺部結節都是良性病變,只有5%左右的肺結節會是肺癌。

發現肺結節應該怎麼辦?

很多人一看到自己肺部有小結節,就想趕緊手術切除,以免除後患。我們對待肺結節的態度應該是重視,但也不是所有肺部小結節都要進行治療,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肺結節是一個影像學概念,指通過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CT等),看到密度偏高的類圓形或不規則陰影,具體性質不能確定。

『陽康後發現結節怎麼辦?』

「陽康」後CT發現的磨玻璃結節大部分是炎症,按照新冠肺炎的治療,把炎症消除,這個磨玻璃結節也可能就消失了。不要看到結節就恐慌,出現結節只是說明這個地方有問題,不代表它就是癌症。

如果是非常小的肺部小結節(首次發現不超過1厘米),通常是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的,定期觀察即可。

網友總結

『直徑大於3厘米』

大多需立即治療,較少採用保守策略。醫生會結合患者病史特點、近期體徵、腫塊影像學特點作出判斷,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或抗炎、抗結核治療。

『直徑小於3厘米』

癌變可能性及危害性相對弱一些,要儘量避免過度治療和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建議定期複查薄層CT,觀察結節大小、形態的變化。

肺結節的複查間隔由結節的大小、性質(實性、混雜磨玻璃影、磨玻璃影)等來決定,一般採用3~24個月不等的隨訪間隔。

『實性結節』

全部是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較均勻,內部血管及支氣管影像被掩蓋。

小於5毫米,建議隔6~12個月進行低劑量CT複查,直至排除肺癌可能;

6~7毫米,隔6個月複查;

8~10毫米,隔3個月複查;

大於10毫米,建議進行PET-CT檢查,如果PET-CT考慮惡性結節,建議活檢或手術切除,而惡性可能性低的,每3個月複查低劑量CT;

大於15毫米,考慮手術切除。

『部分實性結節』

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實性軟組織密度的結節,密度不均勻。

小於5毫米,每年複查,直至排除肺癌可能;

大於6毫米,但實性成分小於5毫米,每6個月複查低劑量CT,如果實性成分為6~7毫米,則每3個月複查低劑量CT或直接進行PET-CT檢查,若檢查結果高度懷疑惡性結節,建議活檢或切除,惡性可能性低者每3個月複查;

實性成分大於8毫米,無論結節大小,建議進行增強CT和/或 PET-CT檢查。

『非實性結節(磨玻璃結節)』

肺內模糊的結節影,密度較周圍肺實質略增加,但內部血管及支氣管的輪廓尚可見。

小於5毫米,每6~12月複查低劑量CT,直至不再為肺癌潛在患者;

5~10毫米,每3個月複查低劑量CT;

大於10毫米,或隨訪期間增大,或出現實性成分的,建議手術切除;

若懷疑為惡性腫瘤,活檢或手術切除後明確為良性,仍需每年複查低劑量CT。

『需要特別關注磨玻璃結節』

如果在連續的CT隨訪觀察中都能監測到,並且在1年~2年內都變化不大,就要高度懷疑這個磨玻璃結節是早期肺癌。但也不用太緊張,這一類型的肺癌早期發展是非常緩慢的,有充分的時間對結節進行觀察,不用急於手術治療。

相反,如果發現磨玻璃結節在隨訪複查的CT中短期內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比如增長得特別快,或明顯縮小甚至消失,或位置、形態發生改變,那這個結節是良性的可能性就大。

查出肺結節

生活中注意這幾件事

『定期隨訪(聽醫生的)』

如果醫生判定是良性結節,每年定期做一次體檢就可以;如果醫生懷疑是惡性結節,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比如要做增強CT、PET-CT,甚至可能要做穿刺活檢。

如果醫生不確定結節的良惡性,要在三個月後到半年內進行第一次複查,如果第一次複查沒有什麼變化,可以在半年後到一年內再進行一次複查,如果還是沒變化,以後可以改成一年複查一次。

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如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有肺癌病史,有長期大量吸煙史以及長期接觸石棉、氡、鈾等致癌物質的患者,隨訪間隔可能要更短些,具體聽醫生的。

『戒煙』

首先要戒煙,也要拒吸二手煙,平時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家庭環境,儘量避免家庭裝修污染,注意經常通風。另外,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快。

『遠離廚房污染』

開抽油煙機做菜,儘量少用爆炒、油炸的烹飪方式,多採用蒸、煮、燉等方式。

『適量運動』

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於增強肺活量,改進肺部功能,同時對結節的情況也起到一定的幫助。所以建議大家平時適當地進行有氧運動,改善肺部健康,每天差不多堅持30分鐘,一周能夠做到5次,那麼肺結節就可以得到較好的緩解。

肺結節並不可怕

可怕的反而是病急亂投醫

擺正心態很重要,不恐慌,不忽視

第一時間到正規的醫院就診

▍整合來源:江蘇疾控、福建衛生報、生命時報、丁香園以及網絡,編輯:陳狐狸

▍所有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法務支持:瞿燕飛律師/王欣律師 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

先看後贊,人生燦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48bdeb86b46a0dd9f17859bfffef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