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

2024-09-25     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閱讀提要

通過探月工程這扇窗口,我們能夠體悟到一個東方大國在科技創新上的堅定志向,在科技交流合作上的誠摯態度,在合作共贏上的道義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嫦娥』既是中國的、又屬於全人類,為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了廣闊舞台,為全球深空探索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10年前,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了馬克思說的一段話:「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並稱這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

把這些話語結合起來,能夠看到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具有的世界視野、寬廣心胸、大國襟懷、高遠追求。

「嫦娥」是中國的。飛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艱苦奮鬥、不懈攀登的結果。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艱苦創業,一直是中國科學家矢志篤行的道路,因為我們懂得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20年的探月曆程,從每一個大膽設想,到每一次成功實施,從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到看別人沒看過的風景,中國的科學家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從探月創造的中國奇蹟可見一斑。毫無疑問,「嫦娥」是中國人用智慧、汗水、心血打造出來的。

「嫦娥」屬於全人類。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的課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開放合作是正道。對國家而言,中國推進的科技創新,取得的科研成就,築就自立自強的基石,同時也貢獻於人類社會。在這方面,中國為行勝於言寫下鮮明註腳。嫦娥五號從月球正面採集的1731克月球樣品,中國向外國科學家開放申請,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嫦娥六號的任務與歐空局、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開展了4個科學載荷的合作。嫦娥七號任務已遴選6台國際載荷。嫦娥八號任務向國際社會提供約200公斤的載荷搭載空間,已收到30餘份合作申請。「嫦娥」在中國飛天,卻在全世界舞蹈。

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實力競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我們就處在這樣的形勢之中。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後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越是認識清醒,越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把我們自身的內功練好,把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在風雨中站穩腳跟。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既是築牢安身立命之基,也是服務人類福祉之需。自立自強既不等於自給自足,也不意味著自我封閉,而是堅持開放包容,加強各領域、各層次國際科技合作,通過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協同增效,在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的過程中發展好自己、貢獻於世界。

探月工程成果增強了全體中華兒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力量。通過探月工程這扇窗口,我們能夠體悟到一個東方大國在科技創新上的堅定志向,在科技交流合作上的誠摯態度,在合作共贏上的道義擔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46968ef7c260e416b6e9d43c51e83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