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行書手稿《改習慣》,這是書法「本真」嗎?

2024-01-17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弘一法師行書手稿《改習慣》,這是書法「本真」嗎?

弘一法師於閩南留影,1936

好的書法,當然要講究用筆和結體等這些技巧上的東西。比如說學歐陽詢或者顏真卿的楷書,如果筆法沒有,結體搭配不合理,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可是呢,真正能打動人的書法作品,靠的不僅是技巧,還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氣韻融合在裡面。比如說弘一法師的這篇行書手稿《改習慣》淡雅恬靜,很好看。試問,現在誰能寫出這種感覺?

如果光從用筆技巧和章法布局方面來評判這幅行書手稿的話,你可能分析不出個一二三。怎麼說呢,弘一在寫這幅作品的時候,好像並沒有考慮那麼多,就這麼隨性而寫,寫到哪算哪,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提前預想安排?根本不存在。

大家也許發現了,即使是隨性書寫,我們還是能從一些細節上看到弘一的用筆功力,特別是在那些起筆和收筆處,顯得十分自然又精到。但是,嘗試從這些技法層面去分析弘一的書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技法之前的空靈和淡然,才是值得我們去靜心體會的。

清代的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尚清且厚,清厚要本於心行。」學書法,寫到最後,真的是在寫字,你自己是什麼樣,寫出來的字就會自然流露出那種氣質。從這一點上分析,弘一的書法,確實是達到了一般人很難企及的境界。

看完弘一的書法,再來想想我們。為了讓我們的字看上去更漂亮一些,為了得到更好的掌聲,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裝飾,總想把自己的所學都放到筆下的那幾個字當中。這樣做,沒什麼不對可是呢,總有點過於濃妝艷抹,少了一點本真的趣味。

不光我們是這樣,很多現在的名家高手,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也會習慣性地炫技。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個人認為啊,還是書者本人缺少一定的底蘊支撐,只能用技法來彌補。當然了,也有功利方面的需要。如果你想怎麼就怎麼寫的話,可能就沒法入展了。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弘一的書法。就他個人的風格來說,上面的那幅《改習慣》,還算是比較容易欣賞的。他的其他作品,比如下面這些,就更沒法從技法方面去分析了。當然了,不光怎麼寫,魅力仍然在。

《供養得成七言聯》 1937

若「養」字,氣度清高,

「無」字,氣質古媚,

也許,底蘊中包裹著一顆童心。

有些朋友喜歡弘一的書法,也想嘗試下筆臨寫,可是呢,即使看上去有點像,也完全寫不出弘一的那種味道。為什麼會這樣?最主要的一點,你不是弘一。

來源墨池藝術

書法字典網有益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4325d5ca55f3c94ec34da2b2862be09.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