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0集《風起隴西》,有關情報機構和人員關係的疑問,該解開了

2022-04-30     電影七

原標題:看完10集《風起隴西》,有關情報機構和人員關係的疑問,該解開了

自從網絡文學大批湧入市場,仙俠、情感、都市、玄幻等題材成為了新寵兒,而歷史劇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但是,《風起隴西》的橫空出世,無疑是給歷史劇注入了強心劑。

眾所周知,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長篇小說,時空錯位感是原著最大的特色。

開播後,《風起隴西》的前4集,肉眼可見到處充斥著各種「漢末民風」。

漢服、漢隸、六博棋、禮節、以及特殊的風俗習慣.....

可以說,劇集最大程度上將漢末塑造得足夠豐盈,滿足了當代人夢回漢代的想像。

除了歷史感厚重外,《風起隴西》在戲劇性上,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劇集聚焦眾所周知的三國前期,並以諸葛亮的《出師表》作為背景。

主要講述曹魏、蜀漢、東吳三分天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傾全國之力,率軍北伐的故事。

結果,因錯用馬謖使得街亭之戰大敗,直接導致第一次北伐最終功敗垂成。

於是接下來就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風起隴西》看似是在聊歷史,其實只不過是個幌子,真正精彩的地方是編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諜戰好戲。

而本片最大的疑點,是因為這句話——諸葛亮如此詭譎多智之人,為什麼會中計?

對此,劇中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情報。

在曹魏和蜀漢的正面戰場之外,還藏著一個更加殘酷的情報暗場。

於是《風起隴西》在歷史的框架內,構建了許多關於曹魏、蜀漢兩國的間諜和情報機構,以及職位的專屬名詞。

別急,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

是不是很想知道司聞曹、靖安司、間軍司、軍謀司等等這些「司」,到底是幹什麼的?

這裡,我給大家仔細講解一下,以免一頭霧水。

首先從蜀漢開始說起。

司聞曹是蜀國丞相府下設的軍事情報機構,由諸葛亮直接管轄。

主要任務是收集敵國情況,並進行整理和分析。

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一個大型的單位。

創始人,是深受諸葛亮器重的丞相府長史楊儀(俞灝明 飾演)。

他專門負責諸葛亮北伐的後勤供應,以及軍事調動,立志復興漢室。

而司聞曹的總負責人曹掾,叫做馮膺(聶遠 飾演)。

馮膺作為司聞曹的最高執行長官,是個深不可測的管理者。

在他的運作下,司聞曹的執行力和效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在曹掾的職位之下,還設有西曹掾為其副手,專門配合曹掾進行工作。

作為蜀漢最高的情報機關,司聞曹下轄還有三司一室:

分別為司聞司、軍謀司、靖安司、主記室。

各司負責人稱為司尉,也就是各個部門的主管

司聞司和軍謀司,主要負責國外工作,可以稱為蜀漢的千里眼、順風耳。

而靖安司和主記室,主要負責國內工作,主要管理內部事務,比如抓間諜。

1.司聞司

司聞司是司聞曹中最重要的一個部門,專門負責對敵國派遣間諜,刺探軍事情報,從事訓練、聯絡間諜等日常工作。

司聞司的負責人是陰輯(劉亭作 飾演),是個愛見風使舵的一把手,有一定的本領。

而陳恭(陳坤 飾演)就是出自司聞司,是司尉陰輯一手訓練出來的間諜。

隨後,馮膺派他潛入魏國,專門收集對方的情報。

後來,為了調查「燭龍」的真實身份,陳恭回到了蜀國,頂替了馮膺的位置。

2.軍謀司

司聞曹中的軍謀司,專門負責將收集而來的情報加以分析、歸納、整理,給丞相諸葛亮當成資料參考。

軍謀司的負責人是高堂秉(楊軼 飾演),是個典型的職場老油條。

不過,在軍謀司有個特殊的從事名叫狐忠,是個雙面間諜,也是全劇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3.靖安司

司聞曹中的靖安司,主要負責蜀國境內的安全,應對曹魏對蜀漢的各種滲透。

靖安司登場的人物有荀詡(白宇 飾演),是個心思極其縝密的角色。

後來,他屢立大功升任靖安司的司尉,只可惜在原著中的結局不太好。

4.主記室

主記室是蜀漢的後勤部門,專門負責管理司聞曹內部的事務,比如給員工發工資。

在這個部門工作的從事孫令(常遠 飾演)是個笑面虎,一心只想躺平,順便看還能否謀個更高的職位。

在四大部門裡,設有副司尉,主要配合司尉工作。

而各司一般工作人員名為從事,可以理解為司尉的秘書。

在司聞曹的四大部門外,還有一個專門從事軍事裝備研發部門。

它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李光潔飾)創立的軍技司。

軍技司隸屬於軍方,是與司聞曹平行的機構,人員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係。

蜀漢的所有武器裝備,比如說連弩,都是由這個部門來研發。

可以說,它掌握著蜀漢的最高機密。

正因為如此,曹魏安插了不少人在蜀漢,專門制定了周密的計劃,想要得到利器連弩。

而曹魏這邊,為了應對蜀漢諜報機關的滲透,而建立了龐大的情報機構——間軍司。

在我看來,間軍司可以理解為曹魏的「司聞曹」。

間軍司的創始人,是曹魏的名將,雍州刺史郭淮(郭京飛 飾演)。

這個人既是「青萍計劃」的負責人,也是「燭龍」的聯絡者。

對於情報有著敏銳的嗅覺,能夠準確判斷敵我態勢,是諸葛亮北伐的一大勁敵。

郭剛是郭淮的侄子,也是他的下屬,此人主要負責前期「青萍計劃」。

而糜沖又是郭剛的下屬,為天水間軍司的負責人。

糜沖早已發現陳恭的真實身份,奈何沒有證據證明,所以上司對他的話一直半信半疑。

至於很多觀眾好奇,劇中的情報機構真的存在嗎?

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主要沿襲了漢代的制度,的確有相關的情報機構,只是遠沒有劇中這麼複雜。

而曹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監察臣下的言行,專門設立了一個情報機構,名為「校事」。

「校事」充當曹操的耳目,負責監視百官與吏民的言行。

其實,劇中這些陌生又熟悉的機構名稱,不由讓人聯想起《潛伏》等經典諜戰劇。

但是在我看來,《風起隴西》編織了不輸於《潛伏》的一出驚心動魄的諜戰好戲。

這種「今為古用」的精妙表現手法,將會譜寫一段三國諜戰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3fbc6cf67e4fe2ab55288a53d51c3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