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遊戲回暖!海外決戰,賽點在AI

2023-10-18     張書樂

原標題:國產遊戲回暖!海外決戰,賽點在AI

回暖是今年上半年遊戲公司的主旋律。

近來,遊戲公司上半年業績已經公布,從各家的財報來看,遊戲行業逐漸復甦。

頭部遊戲企業騰訊、網易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財報顯示,騰訊遊戲業務今年Q1與Q2的收入之和為928億元,同比增長7.78%。網易上半年凈利潤148.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58%。

此外,心動網絡、中手游、創夢天地、青瓷遊戲、飛魚科技這五家公司在上半年扭虧為盈。

與此同時,根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23年7月遊戲產業報告》,2023年7月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86億元,環比上升3.34%,同比上升37.49%,同比增長率連續3個月為正。

該報告顯示,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21億元,同比上升51.09%。

中國客戶端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56.95億元,同比上升7.64%。

從細分市場來看,移動及客戶端遊戲市場的環比、同比均增長,共同作用於整體市場。

與此同時,從今年的半年報中,AI成為了遊戲公司提起的高頻詞,接下來的發力方向似乎已經註定。

不過,喜報背後也有一絲憂慮,即:

從營收、凈利潤來看,今年上半年,A股遊戲公司仍以盈利為主流趨勢,不過相比去年同期,業績增速表現則不盡如人意。

在A股遊戲公司中,上半年29家A股上市企業中,有14家營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盈利方面,上半年僅有14家游企實現凈利潤增長,15家凈利潤下滑的公司中,有6家出現了虧損。

中國的遊戲產業,回暖了嗎?

下一戰,關鍵點在哪?

對此,財經網胡磊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回暖是必然的,天花板已破,但爆髮式增長則尚無可能。

遊戲行業回暖已成定局,原因很簡單:

隨著遊戲版號發放的穩定,精品遊戲和遊戲出海戰略在國內遊戲廠商的普及,國產遊戲的天花板已經得到突破。

從行業增速上看,趨勢也基本會穩定為增速放緩。

中國遊戲產業從2000年代的十年高速增長期,到2010年代開始進入增速放緩,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國內市場紅海化的必然結果。

同時,海外拓展存在品類局限,雖有爆款但不密集,加上尚無真正意義上的3A大作固基。

因此在無顛覆式創新的前提下,增速放緩的情況不會發生質變。

不過,遊戲出海,還是將為國產遊戲提供更多增速和藍海可能,大體走勢如下:

國內遊戲市場已經是紅海,尤其是手游領域。海外由於執著於PC和主機,手游領域拓展不足,是國產遊戲的巨大機會。

但隨著《原神》為代表的遊戲近年來在海外的優異表現,海外遊戲廠商已經開始發力手游,窗口紅利期急劇縮短。

要破局,此刻需要發力精品遊戲,並對垂直細分類型如MOBA、二次元、女性遊戲等進行深耕,才可穩固地盤、擴大戰果。

而在這個基礎上,AIGC將承擔起引爆器的可能,儘管這是一個長期戰略,短期並不會奏效。

一方面,AI對遊戲用處無限大。

對遊戲業務而言,作為數字媒體的集大成者,AIGC可以服務於遊戲從策劃、原畫、配音、遊戲測試到遊戲程序設計等諸多層面,可以扮演創作者的輔助外掛,提升創作效率、降低人力消耗和研運成本。

當然也可以用智能NPG等噱頭來解決遊戲世界枯燥的環境,增強遊戲體驗,其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還有更多想像空間。

另一方面,AI現在還很弱小。

發力AI,目前能落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用戶體驗也不強,這是個遠景戰略,需要持續投入。

不過,AI加垂直深耕,或許能為遊戲產業回歸高速增長,創造機會。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38440f3a30d092f5c0990b55bfeb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