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楚新:智眾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怎樣做?

2022-04-11     廣電獨家

原標題:黃楚新:智眾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怎樣做?

文 |「廣電獨家」 崔忠芳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如何實現縣域用戶資源與數據的沉澱?如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內容交互場域?

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說,「十四五」是建設的關鍵窗口期。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如何實現縣域用戶資源與數據的沉澱?如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內容交互場域?網際網路的崛起助推智眾時代到來,媒體面對著更大的挑戰,縣級融媒體應該如何作為?

日前,「廣電獨家」對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黃楚新。

他認為,「新聞+」模式正是2021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要發展增長點。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並不是孤立、靜態的發展過程,而是我國整體四級媒體架構發展的基石部分。2022年,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將繼續聚焦數字治理,堅守主流輿論陣地與發揮信息服務作用將成為其著力推進的重要方面。

黃楚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明確自身,作為基層信息樞紐的定位

「廣電獨家」:您如何總結縣級融媒體的整體發展?

黃楚新:2020年11月3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其中被提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

2021年縣級融媒體中心正沿著縱深推進,逐步邁向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2.0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並不是孤立、靜態的發展過程,而是我國整體四級媒體架構發展的基石部分。

隨著前沿技術、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系統提升與外部驅動,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呈現出定位明確、技術賦能、多方協同的特點。「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正在成為其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主要運營模式。

「新聞+」模式正是2021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要發展增長點。

在此基礎上,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呈現出縱深服務、跨界融合、雙向形塑的新趨勢,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功能不斷被激活,同時藉助資源優勢與技術要素深入開展跨界融合,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與社會多元主體的雙向形塑,發掘其自身發展的不竭內驅動力。

「廣電獨家」:在您看來,「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應如何做才能取得質變?這對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否適用?

黃楚新:我國廣電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 首先應當克服建設理念滯後的問題,這也是做好其他融合環節的基礎要素。

面對廣電媒體深度融合目前存在的頂層思維領會不足、思維轉向較緩等問題,應當主動更新既有建設理念,以深度適配未來傳媒行業發展的趨勢。

其次,廣電媒體深度融合的力量分散、重複勞動,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廣電媒體的不同部門與生產環節,應當對組織架構與層次關係進行融合,進而形成一套上下一體、資源合理調配的媒體融合體系。

同時,廣電媒體深度融合不能忽視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本質問題,生產的內容產品歸根結底還是要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實際需求,這與「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模式互相契合。

以上對於廣電媒體深度融合的思考,同樣可以遷移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過程中。

縣級融媒體中心與其他層級媒體的最大區別就是貼近基層,因此其媒體深度融合需要緊密圍繞這一特點進行。

具體而言,縣級融媒體中心同樣需要轉變建設理念,消除傳統思維帶來的發展慣性、惰性,重新理順不同部門、主體之間的關係模式,用各司其職的建設理念重新統合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組織架構。

此外,建設一套從中央媒體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路徑僅僅是第一步,在此基礎上建設主體交融、結構清晰的新型主流媒體才是更進一步的發展方向。這也就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加深入發展自身服務功能,明確自身作為基層信息樞紐的定位,推動基層媒體融合取得質變性進展。

▍ 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做好智眾傳播

「廣電獨家」:5G將實現「全維空間」傳播,引發媒體系統變革,您如何理解這個趨勢?面對這種情況,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更好地適應和應對?

黃楚新:理解5G對「全維空間」傳播的賦能,首先我們需要明確5G是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存在的,將其作為「通道」去理解更貼近其技術本質與發展邏輯。

大容量、低時延的5G技術將更加便捷高效地連結多樣化主體,各個部分也將在5G的通道中構築廣泛連接的交互網絡,在目前實踐中表現為部分新型主流媒體超高清直播頻道的開通,此外就是形成高效連通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對於實現「全維空間」傳播而言,關鍵在於「升維」與「降維」的過程。

一方面,5G技術帶來的萬物皆媒、萬物互聯已成為「常態」,因此對於未來更深入的系統變革需要引入更多「例外」的維度例如目前被廣泛關注的「元宇宙」概念就是在5G技術與後疫情時代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虛實融生新景觀與新願景。

另一方面5G技術也需要「向下兼容」5G技術不代表系統性淘汰傳統技術與組織要素,而是需要發揮賦能作用,傳統主流媒體在這一過程中將逐步實現建立在既有資源基礎上的底層邏輯重塑。

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 5G技術等部分前沿科技是助力其持續發展重要動力,但是由於縣級融媒體中心體量較小,難以支撐大量的研發投入,缺乏基本技術領域的發展條件,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當首要關注自身資源優勢,發揮跨界融合與信息服務的樞紐作用,在保障媒體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前沿技術。

此外, 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當主動融入更高層級的媒體架構,深化技術領域的交流合作,在藉助中央級、省級、地市級優質技術平台的基礎上,開展「全維空間」的傳播實踐。

「廣電獨家」:網際網路的崛起助推智眾時代到來,媒體面對著更大的挑戰,縣級融媒體應該如何應對?

黃楚新:網際網路技術驅動下的去中心化成為智眾時代產生的基礎。

智眾時代具備數據智能化、用戶智慧化等特徵,主要反映的是網際網路用戶在智媒技術的加持下逐步走向自主、理性的過程。

站在這一角度, 智眾時代帶給媒體領域最大的變數就是用戶選擇的不確定性攀升。

智眾傳播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做好智眾傳播, 首先就要培養以用戶思維為支撐的新發展理念,內容生產與信息服務需要緊密圍繞用戶切身需求進行開展,尤其是面對基層本地用戶群體。

其次需要立足前沿技術,打造全媒體傳播體系,立體化、全局性的傳播架構將彌合媒體與用戶之間的區隔,同時也將整合縣域本土優質數據,充分獲取數據智能化的發展要件。

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立足於用戶智能化的基本特徵,運用數據分析與算法識別等技術手段,挖掘用戶核心需求與使用偏好,在選擇不確定性中找到部分確定性的規律這也是智能媒體發展的未來方向。

需要注意,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智眾時代同樣不能忽視智能技術的倫理規制,算法失序目前已成為被重點關注、治理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在保持主流價值判斷的基礎上有序面對智眾傳播的挑戰。

「廣電獨家」: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如何實現縣域用戶資源與數據的沉澱?如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內容交互場域?

黃楚新:在智眾時代,數據智能化與用戶智慧化成為媒體發展需要面臨的重要挑戰。

對應到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具體實踐,縣域用戶資源與數據的沉澱正是智眾時代需要切實解決的緊迫問題。

實現縣域用戶資源與數據的沉澱, 首先需要著力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縣域綜合服務平台,以「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模式吸納本地資源,沉澱本地高黏性用戶。

其次需要優化縣級融媒體傳播體系布局,打造「台、網、報」核心媒體與「三微三端」(微博、微信、微視頻,客戶端、網際網路等多媒體直播端及抖音端)深度融合的媒體矩陣。優質的媒體平台與內容是吸納用戶沉澱的基礎要素。

最後需要嘗試進行上級管理機制與媒體組織架構調整,建立統籌縣域數據資源的組織部門,保障本地數據信息流動安全性與便捷性,在此基礎上實現算法推薦的縣域有序應用。

縣級融媒體中心常被視為打通媒體融合「最後一公里」的關鍵一環,這也意味著縣級融媒體中心包含貼近本地特色的豐富內容資源。

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內容交互場域,正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媒體深度融合新方向。

對於這一問題,可以拆解 為「本地特色」「交互場域」兩大部分。

一方面,打造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本地特色,需要提前做好本地資源分類,其中主要包括對本地特色產業、媒體規模、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細分,明確本地媒體發展策略與路徑,選擇符合本地發展規律的模式。

另一方面,打造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信息內容交互場域,需要強化服務意識與用戶思維,在平台搭建與信息發布的過程中突出交互作用,在雙向互動中動態實現交互場域建構。

▍ 2022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將繼續聚焦數字治理

「廣電獨家」: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怎麼「建強用好」,才能做到打通新聞與政務的連接,真正做到兼顧輿論傳播和社會治理?

黃楚新:《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

「建強」強調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建設與全面鋪開階段,而「用好」則強調如何使日趨完備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發揮更加切實、有效的作用。釐清「建強」與「用好」之間的關係,對於打通新聞與政務的連接十分重要。

具體而言, 搭建基層信息平台是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通過服務平台來強化主流輿論陣地是其用好的應有之義,而建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此過程深刻發揮著「定盤星」的輿論傳播基石作用。

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服務平台的搭建過程中, 要把握好服務功能的貼近性,充分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滿足群眾剛需,在服務過程中內化主流輿論。

以上兩方面都是建立在頂層設計引領與媒體政策支持的基礎上,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此過程中逐步破除機制束縛,運用新技術、新語態生產優質內容與提供多樣服務,在實現縣域用戶資源與數據的沉澱中,做到兼顧輿論傳播和社會治理。

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 「新聞+政務」的連接模式也將在「建強」與「用好」的統一中,擔當主流輿論陣地與基層信息服務樞紐。

「廣電獨家」:在您看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存在哪些瓶頸,應該如何突破?

黃楚新: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的困境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其中主要包括 體制機制、專業人才、區域發展等方面的瓶頸。

一方面,既有的縣級傳媒體制逐漸無法適應新模式的發展,生產模式與專業人才存在結構錯配的情況,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活力不足。

另一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分布廣泛,力量相對分散,不同區域的融媒體中心資源、區位等條件存在差異,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日趨顯著。

具體而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體制機制亟待系統性變革,人才引進與激勵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以適應目前傳媒市場競爭的基本現狀。

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著力融入我國四級媒體架構,將自身本地特色資源與中央級、省級、地市級媒體技術平台進行有效的縱向連結,形成跨區域的資源融合與傳播平台。

跨界融合的媒體深度融合思維也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突破的關鍵點,在這一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將積極推進區域一體化的戰略,以集團化的模式主動同各產業進行靈活適配,打造高效率、集約化、高收益、低成本的區域跨界共融模式。

「廣電獨家」:對於2022年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您有怎樣的預判?

黃楚新:2022年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 「穩中求進」將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的關鍵詞。

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釋放了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信號,會議認為「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這對作為基層信息服務樞紐的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同樣重要。

具體到實際發展層面,我認為, 2022年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將繼續聚焦數字治理,堅守主流輿論陣地與發揮信息服務作用將成為其著力推進的重要方面。

這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機遇表現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重要性將被提到新的高度,其保障我國基層穩步、有序發展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凸顯,此外,前沿技術更新與應用也將為其帶來新的發展空間與融合模式。

挑戰則主要表現在我國社會整體發展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等模式需要經受更大壓力的挑戰與試煉。

同時,技術飛速發展也將帶來諸多隱憂,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在算法媒體、元宇宙、NFT等諸多「炫目」技術的衝擊下保持健康發展,成為當下與未來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而言, 「穩中求進」更多指的是在服務大局、服務發展的同時,保持媒體深度融合改革的活力與想像力。

這就要求縣級融媒體中心一方面需要深刻領會頂層設計的實質內涵,將自身發展置於國家發展的全局;另一方面需要繼續保持融合改革的整體趨勢,充分適應新時期的輿論傳播與數字治理要求,切實打通媒體融合「最後一公里」,共襄新時期發展盛舉。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34f83c8e7eb11d653402555a51e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