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曼總統一干就是16年,一直到死,為何百姓不反對

2022-07-08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土庫曼總統一干就是16年,一直到死,為何百姓不反對

在中亞五國中,土庫曼在世界上的存在感最低的,不過國家卻極為穩定,總統尼亞佐夫一干就是16年,一直干到死,國內卻很少鬧騰,反對他的人也不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1940年,尼亞佐夫出生於土庫曼加盟共和國的阿什哈巴德。剛出生不久就趕上蘇德戰爭爆發,他的父親響應號召,為保衛蘇聯,參軍入伍,結果戰死沙場。他的母親也在不久後因病去世。這樣一來,幾歲大的尼亞佐夫就成了可憐的戰爭孤兒。

蘇德戰爭結束後,蘇聯政府為了便於照顧尼亞佐夫這樣的孤兒,在各地建了孤兒院,由國家來照顧和養育他們,並給予他們免費的教育機會,好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國家添磚加瓦的人才。

長在紅旗下,又得到了好的教育,這不僅讓尼亞佐夫對蘇維埃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也讓他立下了做棟樑之材的志向。

1967年,27歲的尼亞佐夫從列寧格勒工學院畢業,在順利取得政治學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成為了一名動力工程師。

1970年,由於獲得了上級的欣賞,尼亞佐夫開始從事黨務工作,而那也是他走入仕途的起點。

尼亞佐夫的確應該感謝蘇聯,畢竟他是在蘇聯的關懷下長大,受教育,工作後,又是黨和國家對他進行了栽培,把他培養成了一名出色的幹部,當然,他能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也和他自身的努力有很大關係。

1985年,戈巴契夫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這位年富力強的領導人上台後,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他為了改變「老人政治」的局面,開始大量起用年輕幹部,能力出眾且學問很高的尼亞佐夫受到了戈巴契夫的青睞,被任命為土庫曼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數月後,尼亞佐夫又被選為土共中央第一書記。

1990年1月,尼亞佐夫被選為土庫曼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同年3月,戈巴契夫在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上決定實行總統制,而他在成為蘇聯第一任總統後,15個加盟共和國紛紛仿效,各自選出了自己的總統,原本就是國家一把手的尼亞佐夫也就在那時,被選為了總統。

此時15個加盟共和國早已經和蘇維埃離心離德,紛紛要求獨立自主。尼亞佐夫為了不讓蘇聯解體,對加盟共和國採取了退讓的態度,同意建設新蘇聯,並把國家權力下放給各加盟共和國。

不過,作為蘇聯的保守派卻認為,戈巴契夫此舉就是讓蘇聯解體,讓統治了蘇聯幾十年的蘇維埃政權解散,因此軍政高層的8位官員,為了阻止戈巴契夫的行為,他們聯手發動了8·19政變,結果在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極力反對下,再加上葉爾欽控制了輿論,軍隊又紛紛倒戈,因此政變在眾叛親離中僅持續了3天,就不得不宣告失敗,而蘇聯也因為這場政變迅速瓦解。

在尼亞佐夫的領導下,土庫曼宣布獨立。作為獨立主權的土庫曼在1992年6月進行了第一次總統競選。威望很高的尼亞佐夫獲得了全民支持,以99.5%的得票率,成功當選為土庫曼首任總統。

此後,尼亞佐夫又通過修改憲法對總統的任期進行了修改,這樣一來,他在總統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其待機時間幾乎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有得一拼了。

和其他幾個「斯坦國家」一樣,土庫曼在獨立後也遭遇到了很多困難。一方面土庫曼是個內陸國,且沙漠面積占了全國土地面積的80%,因此國家發展想走對外貿易並不是很好的想法。另一方面,以前作為蘇聯大哥的小弟,土庫曼沒少得到蘇聯大哥的援助和幫扶,國家建設和工業發展幾乎都是由蘇聯政府給操持,每年還能獲得一定數額的扶貧款。

其實,土庫曼也並非窮到無可救藥。早在蘇聯時期,蘇聯科學家就對土庫曼進行過礦產勘探,並發現這裡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不過,隨著蘇聯解體,土庫曼國家由於技術落後和貧窮,根本沒有辦法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因此,土庫曼依然堅挺地窮著。

不過,比起窮,土庫曼的地理位置也不好,特別是美國打著反恐的名義對中東和海灣地區進行各種武力干涉後,它的鄰國阿富汗與伊朗就成了是非之地,尼亞佐夫擔心會隨著局勢發展,土庫爾斯坦會被拖入戰爭的泥淖,所以尼亞佐夫為了不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也為了能一心一意發展國內經濟,他申請成為永久中立國,而他這一申請立刻就贏得了美國與俄羅斯的支持,並在聯合國的表決議中,美國與俄羅斯極力促成了土庫曼的申請,讓土庫曼成為了中亞五國中絕對和平的國家。這樣一來,美俄相爭,對土庫曼的影響力就小得多,同時美國喜歡在中亞國家進行全方位滲透,並通過「顏色革命」,扶持親美勢力做他們的代言人。不過對於永久中立國土庫曼來說,這些煩惱隨著尼亞佐夫的決定,都不會存在。

雖然不用擔心會受到戰爭的侵擾和威脅,可是國內的問題也很棘手。

一方面,土庫曼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再一個就是在歷史上,土庫曼一直由於國力薄弱,曾多次成為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因此國民的民族自信並不高,為了重朔民族信心,同時也很注意思想形態和意識形態鬥爭的尼亞佐夫採取了非常另類的治國策略。

比如,尼亞佐夫要求學校必須把伊斯蘭教的教義當作重點內容教授給學生。此外他還禁止外國書刊出現在國內,在國內不設郵局等,為的就是要禁錮人民的思想。

再比如,學生必須穿民族服裝,國民不能化妝,戴首飾,染頭髮和鑲金牙都屬於違法行為。

尼亞佐夫還關閉了圖書館,禁止文藝演出等,他認為那些芭蕾、歌劇等,都不是土庫爾曼人的藝術,因此他杜絕在國內出現這些東西,為此他乾脆把音樂廳和馬戲團也都取締了。

此外,尼亞佐夫還大搞個人崇拜。他自詡為「土庫爾曼之父」,要求人們在吃飯前得為他禱告,甚至他還在全國建了1.4萬尊他本人的雕像,以此來作為城市的裝飾。

在尼亞佐夫的一番操作下,他在國內幾乎成了神一樣的存在。國人除了對他頂禮膜拜,就是對他俯首聽命,甚至在他取消了養活金後,那些老人除了默默流淚,依然還在為他祈禱。

那麼,尼亞佐夫這麼獨權,為何人民沒有想過要推翻他呢?這就得說到他們的生活了。

土庫爾曼斯坦在獨立後,沒有像其他加盟國那樣搞什麼「休克療法」和「國有資產私有化」等,也不存在招商引資,因此企業都屬於國家管理。99%的民眾在國企工作,儘管薪資不高,但物價非常便宜,比如天然氣是免費供應,水電也覆蓋全面,國內的燃油價格更是低到0.5美元/升,甚至最低的時候只要1.2元人民幣/升。

不受外界的干擾,在幾乎全封閉的國家裡,既不用做房奴、也不用還貸款,生活儘管清貧,但壓力不大,再加上尼亞佐夫一直搞個人崇拜,讓民眾認為,他們的美好生活都是由他一手創造出來的,所以就算他在內政上有那麼一點獨裁,民眾依然對他非常認可,也就根本沒有要推翻他的念頭了。

雖然尼亞佐夫幾乎不在國際上拋頭露面,像朝鮮一樣搞閉關鎖國,但是他還是希望尋求發展,並且憑著過人的政治眼光,把中國當作了未來發展的戰略夥伴,所以一直和中國保持友好往來,還在能源項目上達到了許多共識。

2006年12月,尼亞佐夫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6歲。在他去世後,副總理庫爾班古力·別爾德穆哈梅多夫被選為總統。在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上任後,他雖然撤銷了尼亞佐夫一些荒唐的政令,開放了圖書館並讓學校恢復了正常的教學,但是他仍然肯定了尼亞佐夫保持永久中立國及對中國繼續保持友好合作的方針。無疑,這樣做的結果讓原本封閉的土庫爾曼斯坦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也讓土庫爾曼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2d4111b87d9b941720c8a693ef5ed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