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了,魏翔!上映前,我還以為這是部「爛片」,要割韭菜呢

2023-10-05     皮皮電影

原標題:對不起了,魏翔!上映前,我還以為這是部「爛片」,要割韭菜呢

今年國慶節,我們迎來期待已久的8天長假,中秋+國慶檔的內地電影市場,也徹底被引爆了!

仔細算來,有多達11部電影選擇在這一假期,準點上映。

內地票房號召力最強的兩位導演——陳凱歌和張藝謀,選擇在國慶來一次終極PK!

如果你喜歡歷史戰爭片,那麼陳凱歌導演的《志願軍1:雄兵出擊》正是你最好的選擇;如果你更傾向於犯罪題材,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正是你的首選。

港式動作片死忠粉不要錯過邱禮濤導演的《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女性觀眾也許會更喜歡韓庚的愛情片《前任4:英年早婚》。

還有《貝肯熊:火星任務》、《汪汪隊立大功大電影2:超能大冒險》等6部動畫片,則適合想帶小孩進電影院的家長們。

這其中唯一部在假期前,開啟點映的,是一部喜劇片——《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以下簡稱《沒那麼熱血》)。

這部電影由高虎執導,魏翔、王智領銜主演,翻拍自2018年的西班牙電影《籃球冠軍》。

說實話,沒看這部電影之前,皮哥對它是完全沒有期待的。

這些年「國外劇本本土化翻拍」的創作模式下製造出來的電影,質量參差不齊,早已消磨掉觀眾的耐心和興趣。

魏翔的上一部主演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就是翻拍自日本影片《魔幻時刻》。雖然影片在去年春節檔拿下26.27億元的高票房,但其本土化的故事並不比原版出色;魏翔的表演也過於用力,話劇舞台劇痕跡太濃。

因此到了《沒那麼熱血》,皮哥不僅毫無期待,甚至只想看看它是否又會「爛掉」。

但看過之後,皮哥著實是感到意外,電影呈現出來的質感,竟比原版《籃球冠軍》更加豐富。

到這裡網友們肯定會問,電影還沒開分,就誇得這麼好,到底好在哪裡?又有哪些優點呢?

今天皮哥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一、

同一部電影,「國外版」和「國內版」一比較,差別就出來了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2018年的《籃球冠軍》,這部西班牙電影其實在2019年曾引進我們內地,但知名度並不高,豆瓣上的口碑也只是一般,僅6000多人打出7.2分。

原因在於,它雖以殘障人士打籃球為主題,對殘障人士卻欠缺尊重,甚至有消費這一特殊群體之嫌。

怎麼說呢?電影講的是西班牙職業籃球甲級聯賽賽場上的一名籃球教練,因為酒駕被判社區服務一個半月,被派去執教一支由智力障礙者組成名為「Los Amigos」的的球隊。

剛開始時,教練對這份工作十分牴觸,也對那群智力障礙者帶著歧視。

但隨著雙方感情的日益加深,這支球隊的籃球也打得越來越好,教練也從這段經歷中發現了人生的另一種意義。

這雖然是個勵志主題的故事,且在引導觀眾關注特殊的人群,但全片都籠罩在詼諧幽默的基調中,並沒有揭露和涉及到深層的現實問題,顯得非常廉價。

特別是電影的最後,對於比賽結果的處理,更暴露了主創對於智力障礙者群體似乎「理所當然」的輕視。

電影高潮的部分,教練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才把球隊帶進總決賽,而當比賽只剩下最後13秒時,球隊仍以64:66落後2分。

就在這關鍵的時刻,球隊中的一名大個子球員卻突然掉了鏈子,他把球帶到相反的方向,又在離籃筐超遠的地方投出一個三不沾。

就這樣,教練帶著球隊努力了一個半月,卻在最後白白浪費了奪得最後勝利的機會。

雖然以這種很無奈的方式輸掉比賽,但這群智力障礙者仍然興高采烈,因為他們享受比賽的過程,已經得到滿足。

電影以這樣一個結局,向我們灌輸「打籃球就是為了快樂」的主題。

但在創作者的潛意識裡,他們認為這群人以這種方式輸掉比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因為他們是智力障礙者。

我們對特殊群體的「關懷」,常會以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在關心和照顧的同時,往往忽略他們的努力,認為他們能好好活著就可以了,不需要再證明什麼。

而事實上,那些在身體上異於常人的人,他們往往比正常人更加敏感,也更加倔強,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的並不是同情和憐憫,而是來自周圍人的尊重。

《沒那麼熱血》主創對原作的改編,正是看到了這一本質問題,並且針對原劇本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

籃球教練這個角色,相比原版增加了更多人設。

片中的魏國錚(魏翔飾演)原是一支大學男籃教練員,由於出身寒微、身材矮小,為了能打上籃球,他從小就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比別人更加爭強好勝,他執教的球隊也保持著不敗的戰績。

由於在賽場上與老對手馬教練發生了肢體衝突,魏國錚被學校處理,派去「仁愛之家」福利院支教,負責培訓一支由智力障礙者組成的球隊。

剛開始,魏國錚也對這支特殊的球隊缺乏尊重,但當他看到那些人與生俱來的潛力後,他決定將熱情和耐心,都傾注到這支球隊上。

日常訓練中,魏國錚絞盡腦汁、想盡辦法、連哄帶騙帶著球員們跑步,教他們傳接帶射。

賽場上,魏國錚以要求一名普通球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和訓斥「仁愛隊」的每一名球員,讓他們時刻保持高度的專注,打好每一場比賽。

為了給這群特殊球員上強度,魏國錚還找來自己之前執教的那支大學籃球隊,來與「仁愛隊」打友誼賽,讓他們面對「殘酷的特訓」。

當看到這些智力障礙者,面對健康的球員時搶不到籃板、投不進籃球的窘境時,戲裡戲外再冷漠的觀眾也難免心酸。

我們不禁要問,以要求正常人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天生帶著缺陷的人,這樣做是否合適?

電影其實也給出了答案,「仁愛之家」的院長樂光(王智飾演)正是為此和魏國錚起了爭執。

樂光覺得,魏國錚的做法,就是將自己對勝利的渴望強加到球員們的身上,利用這群殘疾人來滿足他的自尊心。

而魏國錚的回答,則點出了問題的本質:「在我眼裡,他們沒有殘疾,他們只是人。」

這就是最好的答案,沒有人願意被區別對待,那些孤獨症患者和身體有缺陷的人群,他們也有愛和追求,也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和肯定。

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寬容和特殊對待,而是一視同仁,給予他們發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以及足夠多的尊重。

《沒那麼熱血》能夠在原作的基礎上升華出這樣的主題,並且以一種不帶輕佻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從中得到啟迪,在立意上就已經高出原作許多。

二、

沒有周杰倫《籃球火》等的飛天遁地,大結局一幕卻「技驚四座」,一下升華了

皮哥對電影印象最好的,除了主題之外,還有電影在輕喜劇氛圍的基礎上,故事講述上「逼真版的寫實」

「開心麻花」團隊由於是以話劇創作起家,其創作的電影也帶著鮮明的舞颱風格,顯得誇張、討巧和不真實。

《沒那麼熱血》雖然不是「開心麻花」出品,卻湊齊了魏翔、艾倫和周大勇三員「麻花大將」,不知情的影迷還是會將其當作「麻花電影」。

而事實上,《沒那麼熱血》雖同樣是喜劇電影,其表達上卻與「麻花電影」截然不同,是走寫實路線的電影。

從選角上,我們就能看到主創的誠意,主演名單中有一半演員,在現實中的確是殘疾人。

比如,片中飾演院長樂光的弟弟樂亮的演員岳亮,和飾演「帥哥」建國的劉斯博,都是孤獨症患者;而飾演對對的劉沐琪,則是唐氏綜合症兒童。

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演員,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由於身體的缺陷,記台詞和表演都有很大的困難。

為了拍好每一段戲,導演和工作人員不得不反覆給他們講戲,讓他們能背下每句台詞,做出每個需要的動作。

在電影幕後的採訪中,導演高虎就提到:

中國有8000多萬殘疾人,2600多萬心智障礙人士,可我們並沒有怎麼在生活中見到。」

「因為我們的公交車是不讓上輪椅的,盲道也經常被共享單車或小轎車占據中國社會還沒有給殘疾人和弱勢群體生活和工作的空間。」

在電影中扮演角色的這三位演員,他們的父母克服種種心理上的壓力,才讓他們參與試鏡。

這是岳亮、劉斯博和劉沐琪從出生到現在得到的第一份工作,領到的第一份薪水,對他們來說,這次拍攝也許就是他們一生中最為難忘的經歷。

而片中飾演大白的張恆瑞、飾演李漁的建康、飾演任真的於白水、韓笑、劉雪濤,則都是專業演員。

他們以自身高超的演技,與上面三位特殊演員混在一起,竟讓觀眾真假難辨,完全看不出誰是普通演員,誰是智力障礙者。

這是以殘障人士打籃球為主題的電影,自然就少不了激烈的籃球比賽大場面的呈現。

我們國內以籃球為主題的電影非常稀少,因為籃球比賽不好拍,除了演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籃球水平之外,也對現場的攝影、鏡頭的調度、比賽過程的呈現都有很高的要求。

翻開以往的記錄,1994年鄭伊健主演的港片《男兒當入樽》2008年周杰倫主演的《大灌籃》、還有神劇《籃球火》,無一不把籃球比賽拍成飛天遁地的武俠片。

這些影視作品,即使現在翻出來看還是能把我們雷得外焦里嫩。

讓皮哥感到意外的是,在這部喜劇電影中的籃球比賽畫圖,竟然是用完全寫實的方式來呈現。

演員們顯然都經過專業的籃球培訓,在片中每一次攻防轉換都打得有板有眼,動作的特寫、人物臉上的表情、記分板的顯示等,也都交代得很清楚。

特別是高潮部分的重頭戲,魏國錚執教的「仁愛隊」,與馬教練執教的「好朋友隊」之間的總決賽。

比賽過程的跌宕起伏、球隊們情緒的變化、比分的膠著、突發情況帶來的影響,都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

對於最後一球的處理,本片的設計也比原版《籃球冠軍》要更加巧妙。

球員樂亮一直固執地只願單打,不願打配合,魏國錚怕他影響球隊,就一直把他按在板凳上不讓他上場,但還是認真教他轉身跳投的技巧,把他培養成球隊的「秘密武器」。

當比賽來到最後一刻時,「仁愛隊」仍以62:65落後「好朋友隊」3分,這時候必須執行的戰術就是在外線投進三分,以爭取將比賽拖入加時。

魏國錚突然領悟到只有讓每個人都實現自我價值才是比賽的意義,因此把樂亮換上場讓他執行最後一投。

毫無意外的是,樂亮以一記轉身跳投完美地投進兩分,但時間也在此時走完。

雖然同樣是以1分之差輸掉比賽,球隊里的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並實現了自我價值,也因此他們都從中得到滿足。

「我們都盡力做到最好了,即使輸掉比賽也沒有關係,能夠打到總決賽,我們就是第二厲害的球隊!」

這樣的結局處理,才不會顯得突兀,這才是對智力障礙者這一特殊群體的尊重。

三、

魏翔「放棄」了多少,就「獲得」了多少

魏翔並不是周星馳那樣的小生類型,他的長相其實有點像陳百祥,也如陳百祥那樣適合在喜劇電影中演出彩的配角,但擔任主角就有短板,演不了帥哥。

魏翔最突出的優點是演技,他有深厚的話劇功底,但往往容易用力過猛,「瘋」起來就收不住。

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中,魏翔就狠狠地癲狂了一回,也贏得了很多觀眾的掌聲。

但皮哥卻不太喜歡,因為它過分誇張,卻少了如周星馳電影那樣的悲劇底色。

《沒那麼熱血》卻在儘量消除掉「麻花電影」的那種誇張和不真實感,魏翔也放下了那些表演的技巧,收斂了那些刻意搞笑的手段,回歸自然、真實、真情流露的表達,一喜一怒、一笑一顰,反而讓人覺得舒服。

魏國錚教練這個角色,確實也是為魏翔量身定做的,他有小人物的那種精明和算計,也有追逐夢想、實現自我的執著和熱情。

雖然出身寒微,先天條件也不好,但他憑著加倍的努力打上了籃球,退役後又當上教練,這些生活軌跡,都與魏翔本人的奮鬥史非常接近。

片中最有印象的一幕,是魏國錚獨自走過一條天橋,周圍是忙忙碌碌走過的人群。

其中有拖著行李搬家的年輕女生;有神情落寞的外賣小哥士;有背著書包身穿校服的學生;有裝扮成殘疾人的乞丐,他們都在經營著自己的人生,就像銀幕前的你我。

每個人都走在實現自我的路上,為了生活而奔波,魏國錚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銀幕前的觀眾同樣也是。

這些情節設置很容易讓我們代入到角色中,對魏國錚的經歷和遭遇,也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共鳴。

王智飾演的院長樂光,與魏國錚經營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可以說是魏國錚的「對立面」。

她因為有一個智力障礙的弟弟,在母親去世後,為了照顧弟弟,毅然接手了母親留下的「仁愛之家」,把青春都耗費在經營這所福利院上面去。

魏國錚對樂光的人生態度並不理解,他覺得樂光應該去嘗試過不同的生活,但樂光卻覺得,把自己的愛心貢獻在福利事業上,也同樣有意義。

怎樣的人生選擇才是正常的,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或許也永遠不會有答案。

電影只是提出這個問題,從而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這些都能讓人回味。

魏翔放棄了「瘋狂」的表演方式,卻也獲得了一個可以觸動靈魂的經典角色。

「三流電影講排場,二流電影講社會,一流電影講人生。」能夠涉及到對人生意義的探討,皮哥覺得《沒那麼熱血》已經做得很好。

四、

雖然《沒那麼熱血》的表現很不錯,豆瓣上很多網友都打出了4星到5星的分數。

但這種關注智力障礙人群的題材畢竟比較小眾,在國慶檔幾部大片的「夾擊」下,目前只拿到3.9%的排片,媒體預測最終票房會在2.12億元左右。

導演高虎曾擔任《西遊降魔篇》、《智取威虎山》、《長津湖》、《水門橋》等20多部大片的攝影。

但他執導電影是頭一回,能夠拍出《沒那麼熱血》這樣的好片真的挺不容易,皮哥不希望這種用心的創作被埋沒,希望它的票房成績能夠好一點。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22da3a46ac11a1f9fe075d491219d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