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文章《職場人應避免的6種職場心態都是什麼(上)?》繼續分解。
3、沒開始之前,就被自己的恐懼勸退。
「我很喜歡寫作,但是我的文筆很差。」
「真想轉行做個設計師,但是我這水平不行。」
「這個機會是挺好的,但是我怕被我搞砸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場景。期待某件事情,卻又在作出決定之前,躊躇不前,擔心自己的能力差,擔心種種不確定的情況,甚至在還沒開始嘗試之前,就被自己的恐懼勸退。
但職場是一個存在競爭的地方,優勝劣汰是競爭永恆不變的規則。而這種心態一旦在職場中蔓延,那麼你就會直接將自己在競爭中置於劣勢,且白白失去了許多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某化妝品公司的衛小姐當初就是因此而失去兩次晉升的機會。當時公司領導有意培養她,讓她去對接一個大客戶,可衛小姐提出了很多困難和問題,表現得畏首畏尾,領導也對她失去了信心。
老王認為,人生中最可怕的從來不是失敗,而是你因為害怕失敗,也放棄了嘗試的機會。其實所有困難本身並不可怕,當你真正面對它時,並義無反顧地為此努力,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的要更強大。
4、目光短淺的利己心態。
趨利而行是人之常情,但對於這個利的理解讓職場人的發展產生質的不同。
以合作共贏,長久發展的心態,才能讓你撬動職場中最大的利益。但在職場中,很多人卻被眼前的小利而蒙蔽,目光短淺,唯利是圖,格局小。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也很難獲得較好的發展。
很多人做事的原則是,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利益?軟體公司的銷售小張因為能力不錯被領導看重,升為了團隊負責人。因為另一支團隊的隊長離職,便讓他代理監管。可小張卻對兼管的團隊並不上心,因為這支團隊無論是業績、還是提成都與他無關,他並不想為他人做嫁衣,甚至還為此感到委屈。
小張的工作態度讓領導大失所望,他也許算得上是一個勤懇的好員工,但是在領導心中,這樣一個凡是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人無法擔當大任,也因此失去了後來的晉升機會。
比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個人長遠的發展,你多付出一些,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有得失,早已暗中標好了價碼。唯利是圖、時時刻刻把自己的利益置於首位的人,往往會在未來吃更大的虧。
5、習慣了舒適,開始躺平,把難題當麻煩。
人們總是會在熟悉舒適的區域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很多人更願意接受那些得心應手的工作,而去迴避那些棘手的難題。其實說白了就是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面對那些未知的風險。
小譚所在的團隊去年就碰見了這麼一件事情。當時有一個很難搞的項目,項目甲方是一個非常挑剔的新客戶,方案細節改了又改,因為這個客戶好幾個部門都加了幾次班。所以當這位客戶與公司達成正式合作協議後,沒有人願意與對方對接。
團隊里的人推來推去,最後推到了新人小譚身上,美其名曰是為了讓他快速鍛鍊提升,其實只是團隊里的幾個老油條不想趟渾水。小譚磕磕絆絆地算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後來團隊里大家習慣了把難搞的項目交給小譚。可年底看到小譚比大家多了好幾倍的獎金時,團隊里的同事才紅了眼,而在新一年的人事發展規劃中,小譚也成為了重點提拔的對象。
老王認為,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重視職場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難題,不要僅僅看到眼前的困難,更要讀懂問題背後的機遇。職場人更要時刻警惕遠離舒適區,適度地迎接難題,挑戰自己,你才能在職場中拔節成長。
6、把跳槽當解藥,來應對各種職場問題。
試著回想一下,在你的職場跳槽經歷中,你都是因為什麼而選擇離職跳槽的?老王對此也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在調查中,老王發現,很大一部分人離職的原因都是因為在原公司有人讓他感覺不爽,或者是老闆故意刁難他;或者為某件事情憤憤不平而選擇辭職。這類人的特點是,在職場中發生一些問題,讓他們感覺到無法解決時,就會產生一種「大不了我不伺候你了」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下,換公司換工作。
老王認為,職場的規則和環境本質是相通的,並不是辭職跳槽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新的職場中,也會出現類似或更加複雜的狀況。一旦你把辭職跳槽當做解藥,那麼就很容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為了逃避問題而選擇跳槽,漫無目的地遊走職場,你會在無形之中漸漸貶值。一個職場價值較低的人,會越來越容易感受到職場競爭的殘酷性。
寫在最後
對於自殺式的職場心態,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警惕。他就像慢性毒藥一樣,使你在無形之中失去了在職場上的活力和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2171af542f78a8df4799936c81b87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