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史中幡然醒悟,宋江為錢權接受招安,高官職壓得蔡京動了惻隱心

2022-08-19     史鏡說

原標題:從宋史中幡然醒悟,宋江為錢權接受招安,高官職壓得蔡京動了惻隱心

"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描述兄弟情最為貼切的話。

小時看水滸,看的是熱鬧,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滸的108好漢,他們的忠肝義膽,嫉惡如仇,讓人熱血沸騰。長大了看《宋史》,才從梁山好漢中看出了不一樣的故事。

明末清初時期最著名的評論家,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先生,就給予了《水滸傳》極高的評價。

他曾這樣評價它,他將《水滸傳》視為"第五才子書",並表示:"讀書是全天下最快樂的一件事,而《水滸傳》就是在讀書中讓我最快樂的,天下之書,無出《水滸》。" 這足以看出《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義氣之外的"水滸傳"

通過看《宋史》,才發現原來《水滸傳》講的不都是兄弟義氣,還有濃厚腐朽的忠君思想。

以宋江為首的好漢們因為相似的經歷被逼上梁山,他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反抗世間的不公,但他們沒有推翻整個封建王朝的想法,只想要反抗將他們逼上梁山的貪官污吏,卻不知道整個王朝的根早已腐爛成泥。

他們想要通過才能獲得皇帝的認可,報效朝廷,卻不知,即便他們接受招安,整個朝廷依舊掌握在那群所謂的貪官污吏手中。

他們表現得越有才能,就越引起小人的警惕,他們的官職越大,那群小人也就越加警惕的睡不著了。

偉人曾與人談論《水滸傳》:"《水滸》這部書,前期講的是義氣,後期講的就是投降。所謂的好漢,他們摒棄了晃蓋,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

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他們接受朝廷的招安,給人民做了反面的教材,是群眾都知道了投降派。"

"梁山好漢"為何接受招安?

"從來名利地,易起是非心"。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108好漢的結局都稱得上悲慘,很多人都為他們的結局感到不值。而造成這一切的首要原因,就是他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他們為什麼要接受不被讀者理解的招安呢?

很多讀者都對以宋江為主的派系力主接受朝廷封官招安感到困惑不已,畢竟大家在梁山上都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穿衣都是成套的,金銀都是用稱分的,從不受人約束,多麼自在,何等逍遙,何等快活?那宋江等人又是怎麼想的呢?

在《宋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吸引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的原因,除了俸祿加身,有了正當的身分外,最重要的就是朝廷表面上給了足夠的誠意,那就是官職夠大。

宋江等人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基本上都是農民階級,他們接受的教育讓他們存在著濃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即使是把封建王朝的貪官污吏攪得天翻地覆,他們也沒有換君改變社會制度的想法。

宋江在未被逼上梁山之前,在朝中當了小半輩子的官,所擔任的最高官職,比七品芝麻官還不如,都是稱不上品階的,就是一個小小的押司,還沒有多少實權。而朝廷給的官職那是與之前有天壤之別的。宋江等人在南征平定方臘後,朝廷便直接的授予了他武德大夫的官職,以及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可不要小看這個官職,這個武德大夫或許沒什麼,它只是一個榮譽官職。但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的官職,既有向下管理百姓的權力,最重要的是能夠手握兵權,真可謂稱得上"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且還有先斬後奏之權。

這可是很多正人君子一輩子做夢都夢不到的高官厚祿。宋江獲得的職位所掌管的權利,會引起統治階級的警覺,令其不敢安睡,也是未可厚非的。

那吳用呢?作為和宋江一樣,力主招安的梁山好漢,他的經歷是什麼呢?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吳用在被未逼上梁山之前,曾經是一個十年寒窗苦讀,飽讀聖賢書用以考取功名具有真才實學的書生。

在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他一舉考上了狀元,本是歡天喜地之時,卻得知因為他沒有給考官也是大貪官高俅送禮,從而導致名落孫山。

在吳用被逼上梁山之後,他的內心無比悲憤,並沒有放下博取功名,報效朝廷的渴望。在被招安後,吳用也被授予了武勝軍承宣使一職。

這一職位有多高呢?通過查看史料我們發現,宋朝在很多官職制度上都沿襲了唐朝的模式,其中便包括了這個承宣使一職。這個武勝軍承宣使的官職是一個既獲得名利,又不用去戰場,無性命之憂的職位。也算是位居高位了。

但當時梁山好漢南征平定方臘後,所謂的梁山108好漢已經折損了七七八八了,尤其是當皇帝在朝上高高在上,宋江等人匍匐在地,聽官職受封時,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們所想要的。

真所謂伴君如伴虎

小人當道,奸臣喜弄權。從梁山上下來的好漢齊心協力,且都得了這麼大的,有實權的官職,這必然會引起朝中貪官污吏,奸臣們的妒忌,甚至引起了皇帝的猜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這時的宋江等人,在高俅等小人的眼裡,就是一個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在朝中做官的人看不起那些曾落草為寇的人,他們更擔心之前對梁山好漢的逼迫,會使自己日後會地位不保。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們決定聯合起來,先下手為強。南征方臘的事就是他們一手推動的,以重用知名行殲滅之事。

可憐梁山好漢們一心只想為朝廷辦事,得到朝廷的重用,顯示非凡的才能。豈知,他們表現的越有才能,官職越高,高俅等貪官污吏,奸佞小人,便會更加睡不著覺。

而且即使宋江等人獲得了較高的官職,但高俅、蔡京等人在朝中把持了數十年,背後勢力不容小覷,朝中居心叵測之人眾多,他們的存在危害了這些人的利益,壓得趙佶、蔡京、高俅等人動了惻隱之心,所以才不得善終。

"憶得昔日梁山中,眾好漢,皆英雄"。108好漢之間的忠肝義膽讓人佩服。但是他們的封建思想,濃厚的忠君主義,決定了他們最後悲慘的結局,這也是中國封建統治造成的結果,這或許也是作者想表達的內容吧。

文/竹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0fb163cf36d71b6cc6c9d373f2a2d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