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5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
作者 | 那藍
來源 |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1994年盛夏,在北大西門口,蟬聲聒噪。
幾位外籍學生興沖沖地朝北大校園走來,正在值崗的保安小伙立刻起身敬禮,用蹩腳的普通話勸阻對方:按照校規,沒有證件不能入內。
其中領頭的同學立馬變了臉色,他操著一口英語嘰里呱啦地數落了一通,另外幾人也跟著七嘴八舌。但無奈的是,保安小伙一句也聽不懂,不明所以的他只能堅持原則。
無奈之下,那些老外只能折返。
哪料想,老外們穿過大街,衝著保安小伙一聲大吼,然後一字排開,齊刷刷地向他比劃拇指向下的手勢,然後揚長而去。
惱羞成怒的保安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懣,他衝出崗亭,扯下手套,甩掉圓帽,急匆匆地往傳達室跑。
小伙不自覺地撥通了長途電話,聽到母親的聲音,他再也克制不住了,略帶哭腔地說:「娘,這活不幹了,俺天生種地的命!俺要回家!」
「你闖出人樣了嗎?沒闖出人樣不許回來見娘!」話音剛落,電話那頭只聽到掛斷的嘟嘟聲……
這位保安小伙,名叫張俊成。
母親的一句話讓張俊成一下子驚醒,對呀!「不闖出人樣不回家」,這不正是自己當初立下的誓言嗎?
也正是這一句誓言,像一粒種子,從此在張俊成心中生根發芽。
01
他出身寒微
骨子裡卻透著一股狠勁兒
1976年冬,山西省長治市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寒風蕭瑟。窯洞裡,一聲嬰兒的哭聲劃破了這一派荒涼。
他叫張俊成,家中姊妹七個,他排行老么。因為家境貧寒,家人常年缺衣少食,晚上睡覺時,父親都還得帶著張俊成去鄰居家蹭床位。
張俊成從小機靈,上學後更是學習優異。知識改變命運,父母對他寄予厚望。
然而,一件小事卻澆滅了張俊成求知的熱忱。
那是初中時,張俊成發現每次上學前,父親總得去別家借錢借糧。父親寡言少語,但從他佝僂的背影和醬紫的臉上,少年張俊成讀懂了父輩的無奈與心酸。
他偏執地認為,是上學讓原本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於是初三時,他就義無反顧地輟學,堅持要下田種地。
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張俊成堅持了兩三年。
在閉塞的村莊裡,他對於外界的信息,只能來自村裡唯一的一台黑白電視機,以及在外打工的三哥。那時,外面的世界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張俊成年輕的心。
人這一生,總有機會不期而至。
有了三哥的牽線搭橋,張俊成很快謀得了一份汽修廠的小工。有一天,三哥又告訴他:一家北京服務公司到長治招保安。
一聽可以去首都闖蕩,張俊成喜出望外,他堅定地對母親許諾:「不闖出人樣,俺就不回來見您!」
很快,成功報名的張俊成被安排到北京昌平,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集訓。
由於機會難得,張俊成非常刻苦。每一天,他堅持早睡早起,別人練一個小時,他要練兩個小時,別人看一遍的理論知識,他早已背得爛熟於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五百多名的學員中,張俊成的綜合考核成績名列前茅,這讓他信心倍增。
1994年5月25日,是張俊成滿懷憧憬的好日子。這一天,幾十輛大客車載著500多個熱血青年,浩浩蕩蕩地駛往他們要服務的學校。
張俊成等人所在的那輛車,徑直從北京大學西側開了進去,看著偌大的校園,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將在這裡完成了人生的蛻變。
上班第一天,張俊成身著保安服,頭戴大圓帽,腰扎武裝帶,英姿颯爽、無限風光。張俊成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乾!
憑藉這股衝勁兒,張俊成乾得兢兢業業,兩個月後,他就被破格提拔為保安隊班長;一年後,他所在的北大保安隊被評為北京市十佳模範示範崗。
然而,正當張俊成心中自信爆棚的時候,文章開頭的那一幕給了他當頭一棒。
張俊成掛斷母親的電話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那一刻,舅舅的一句話縈繞在他的耳邊:有理沒理,先管自己。
這八個字像一記重拳,直擊要害。
路遙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命運。」
對於張俊成來說,此刻的覺醒,恰是他逆天改命的契機。
02
北大校門的內與外
他實現了人生的躍升
清晨,北京大學對面的早市人頭攢動。
被外國人羞辱後,張俊成心裡憋著一股狠勁兒——一定要學英語!他跑到早市,在地攤挑了兩本外語入門書籍。
買書後,他就一股腦學了起來。休息時,他認真看書;站崗時,他反覆琢磨。
有一位阿姨路過西門口,問他:「小張啊?你在看什麼?」他回答:「阿姨,我學英語呢。」幾天後,阿姨發現他還在埋頭苦讀,終於忍不住說:「小張,那書哪是英語,分明是德語呀。」
語音剛落,張俊成的面頰紅到了耳根,從未有過的無助和迷茫瞬間攫住了他。
幾天後,張俊成便接到熱心的阿姨的電話,叫他去一趟英語系辦公室。到了英語系,張俊成才發現,幫助他的阿姨,居然是英語系主任曹燕玲老師。
更讓他驚訝的是,曹老師專門為他辦理了兩本聽課證,分別是英語強化班和成人高考輔導班,並鼓勵他說:「既然想學,那就好好聽課,進了成人高考輔導班,說不定還能考進北大呢。」
彼時,張俊成不知如何是好,激動、喜悅,還有幾分怯意,他低聲地問:「曹老師,請問學費多少啊?」
「英語一共四個學期,每個學期是800塊錢,強化班四個月學費1500塊。」
得知學費,張俊成興奮的神經仿佛被潑了一瓢冷水。他小心翼翼地將小本本推回去,說:「阿姨謝謝您,可我上不了了。我一個月掙214塊錢,家裡揭不開鍋,我每月只剩160多,我基本上吃飯都不夠……」
曹老師打斷張俊成的話,連忙安慰道:「傻孩子,阿姨跟他們說好了,不交錢,免費聽!」
張俊成內心更是五味雜陳,他撿起桌上的小本本,向曹老師深深鞠躬。曹老師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小張,我不要你感動,我要你行動!拿上北大的畢業證,才是你對我最大的回報。走吧!」
去北大上課的第一天,張俊成特意換上白襯衫,興奮不已。
從此,他書不離手、夜夜苦讀,為了不耽誤學習進度,張俊成經常與同事們換班,超負荷的在職學習壓力,張俊成咬牙堅持。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1995年,張俊成不僅英語成績優異,而且以超過成人高考錄取線的佳績,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在隨後的三年里,張俊成更是奮起直追,啃下了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
1998年夏天,當朗潤園的荷花盛開的時候,張俊成的人生也迎來了綻放。他的13門課程全部以高分通過,順利拿到北大法律專業自考專科畢業證。
知識改變命運,張俊成從北大的門外步入門內,成功實現了人生的躍升;同時更讓他欣喜的是,張俊成也在這一年收穫了愛情,並與愛人喜結連理。
很快,「北大保安成人高考第一人」的事跡傳遍了京城。在後來的20年間,在此事跡的激勵下,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
03
不忘恩情
他活成了心中想要的樣子
成功之路從來沒有坦途,越是陡峭,越要攀登。
自助者,天助之,人助之!
正如張俊成這沉甸甸的收穫,不只浸透了他辛勤的汗水,同時也凝聚著北大人的博愛。
在北大求學的三四年間,張俊成不僅遇到了恩人曹老師,而且還得到了多位教授的幫扶。
未名湖畔,時常看到一位老者拉著保安小伙遛彎的情景,他就是西語系的張玉書教授,張教授尤其喜歡這個「腦袋瓜靈光」的保安小伙。他經常耐心地給張俊成講馬克思理論、黑格爾哲學,並推薦一些書籍。
在北大教授們的影響下,張俊成開始廣泛閱讀,他的見識大大得到拓展。這為後來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北大保安張俊成成為高考第一人」,這條新聞一度衝上熱搜,一時間,張俊成在京城小有名氣。碰巧的是,張俊成的勞動合同剛好到期了。
對於張俊成來說,一邊是北大老師們熱切挽留,希望他繼續工作;一邊傳來妻子懷孕的喜訊,希望他儘快回家。
張俊成躊躇再三,他想,報答恩情的方式多種多樣,無論留校還是歸鄉,都想憑自己所學之長,去幫助更多的貧苦家庭的孩子。
深思熟慮之後,張俊成毅然告別了燕園,回到老家長治,他計劃在家鄉重新開闢一番新天地。
回到長治的張俊成,順利應聘了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從事學校的管理工作,但是張俊成心有不甘,正如他說:「唯有教書育人,才能傳遞更多的愛與責任」,於是他開始嘗試教授法律、哲學等課程。
當他站上講台,張俊成的使命感更強了,他嚴格要求自己,每次在上課之前,總是認認真真吃透教案,然後自己反覆推敲打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隨著業務水平的精進,張俊成絲毫不敢鬆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將終身學習,視為自己從教的最高準則。
除了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張俊成也很擅長跟孩子們打成一團,孩子們有了老師的愛與鼓勵,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在全體家長、老師,以及孩子們的高度認可下,張俊成不僅擔任科任老師,還相繼擔任了學生科科長、政教處主任和常務副校長,他的事業風生水起。
在北大,張俊成刻苦鑽研改寫了命運;在長治,他站上講台,傳授知識去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或許,這才是他對曹老師最好的報答,這也正是張俊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樣子。
04
因為淋過雨
所以更懂得為別人撐傘
每當夜深人靜,張俊成總是回想自己因輟學而走的那段彎路。
他不由地想,要是在人生重要的關卡上,能有一個貴人點撥,那人生就會躲避很多磨難。
於是,2015年,張俊成放棄了副校長的職務,和朋友一起創辦了一所新的職業學校。張俊成認為,成績優異的孩子,可以做白領搞科研,但是成績平平的普通孩子們,只要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也同樣能立足社會。
所以,張俊成的中等職業學校,格外注重職業教育。
沒有師資,張校長親自去做老師的動員工作;沒有資金,他寢食難安四處籌款;沒有生源,他跋山涉水為貧困家庭疏解和開導……在張俊成的努力下,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順利落成。
張俊成親自打造了一支精通技能培訓的教師隊伍,配備了先進的硬體設備,開闢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帶著孩子們圍在機器人周圍,通過數字輸入操控著機器人完成一系列的生產動作。有的是抓舉,有的是組裝,有的完成掃描,還有的實現雷射鵰刻……大家都聚精會神。
不僅如此,在老師的教學中,還植入了機器人的運營、維護、維修,甚至機器人研發。一句話,孩子們不僅要學會操控,還要明白原理,不僅要精通優化,還要嘗試新發明。
這所職業學校開設有了航空服務、機器人、動漫設計等十幾個專業,短短几年就為社會和院校輸送了數千名專業技術人員,贏得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張校長為了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踐性,加快提升人才就業率,他還專門走訪各種大型企業,與大型企業達成一對一人才輸送的共識,他專程邀請企業技術骨幹親臨學校,不定期進行手把手教學。
在工作中,張俊成難免會遇到家庭陷入貧困的孩子,他總是不辭辛苦,上門去做家長的工作,大部分時候自掏腰包……
張俊成感慨地說,剛入學的大部分孩子底子薄、基礎差,但是通過學校三年的栽培,他們不僅掌握了一技之長,還學會了為人處世。
許多孩子隔三差五都會回校看他,拉著他說:「如果當時您對我們不那麼嚴,不那麼狠,我們可能就沒有今天!」每每聽到孩子們的心聲,張校長都無比欣慰。
因為淋過雨,所以更懂得為別人撐傘。
2021年,張俊成受邀參加湖南衛視跨時代人物回訪暖綜《再次見到你》,當他打開珍藏多年的舊相冊,重新懷念起北大教授章學誠夫婦寫給他的一段語重心長的話時,他淚流滿面。
想當初,他離開北大時,曹老師、張教授像對待親生兒子一般,將一包花生和棗子塞在張俊成的懷裡,那溫暖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為了表達謝意,張俊成隔著螢幕向幫助過他的兩位恩人深深鞠躬。
光陰荏苒,21年的執教生涯中,張俊成是用北大教師傳遞的愛與責任塑造著孩子們的明天。用他的話說:「我們職業教師任重道遠,希望很大,責任重大。所以我希望能用更大的付出點亮孩子們內心那盞希望之燈。」
「人生沒有奇蹟,只有天道酬勤。」
對於未來,張俊成信心十足,他籌劃再創辦一所職業大學,接收更多的農村孩子,培養更多的學子成人成才造福社會。
張俊成曾說:「北大給我播下了一顆種子,而我要把這顆種子帶給更多的人。」他的話打動了很多人,而他的行動也一直在創造這樣的奇蹟……
一路走來,張俊成從昔日的保安到今天的校長,從當初的毛頭小子,到如今為人父母。身份的轉變,意味著更多責任與擔當,他倍感壓力而任重道遠。
初心如磐,篤行致遠,相信張俊成的家庭和事業定將一路順遂!
— THE END —
作者:那藍,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著有第4本新書《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富叔,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灼見熱文
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正在加速消失
2023年度網絡流行梗(名詞解釋版)
未來三年,請主動給生活降級
漫畫:成年人的社交潛台詞
龍年「春晚」如果排成這樣,我斷言觀眾看完,會站起來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