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認知 | 視空間與非言語學習障礙

2023-09-29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語言認知 | 視空間與非言語學習障礙

開欄語

語言認知康復專欄將定期為您推出有關語言、智能障礙及認知行為問題的康複診療相關科普知識,歡迎持續關注!

空間知覺是指對物體距離、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空間認知是人類智能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視覺空間認知能力由準確知覺世界的能力、對知覺到的事物進行改造或修改的能力以及重建視覺經驗的能力構成。

視知覺是學習的基本要素,學習活動過程中70%的信息都要通過視覺來接受。學習過程,如閱讀、寫字、計算等都需要通過視知覺來對外界的刺激進行辨別、排列、回憶,並把來自各個感覺器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視知覺障礙主要表現為閱讀時跳行、遺漏單詞、重疊字母/單詞;寫作延誤、錯誤、混亂、字母顛倒或換位;讀取或寫入時視疲勞、近距離視覺任務伴隨頭痛;混淆右側和左側、混淆外觀類似的字母和單詞;從黑板抄寫有困難;較差的寫作姿態等等。

非言語學習障礙(NLD或NVLD),也稱為非言語學習障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誤解和診斷不足的學習障礙。以大腦為基礎的疾病,特點是視覺、空間和組織能力較差;難以識別和處理非語言提示和不良的運動表現。

兒童言語性障礙不會嚴重破壞知覺經驗本身的意義, 只是影響概念化過程, 但像視覺障礙一類的非言語型障礙則會直接歪曲基本的知覺經驗, 從而影響學習技能的形成,並且對兒童的日常生活、社會化和情緒等產生深遠的影響。

NLD兒童不僅難以獲得來自空間的準確信息, 而且難以通過言語描述進行空間定位。已有研究表明, NLD兒童存在不良的空間構圖分析和三維辨別能力, 亦存在內在表象轉換障礙。兒童對於非言語材料的表象存儲能力以及空間認知能力存在顯著缺陷, 提示與NLD兒童右腦功能失調有關。兒童既不能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特徵, 也難以清晰地重現事物的局部特徵。視覺運動方面也可能存在精細運動協調能力的缺陷以及控制能力差。

NLD兒童在視覺空間技能和視覺運動整合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視覺空間認知能力關係到個人的整體行為, 具有此類症狀的NLD個體在學業上亦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概念形成困難、計算困難, 書面語言方面表現出語言的內容單調、空洞, 缺乏創意。書寫方面, 在學齡早期通常要面臨很大的困難。此外, 在涉及問題解決和複雜概念構成的學科時也會感到吃力。國外研究表明NLD兒童表現有不同程度的視覺-空間和社會認知方面的缺陷,典型特徵是時間與空間定位感不良、社會技能獲得困難和繼發性情緒障礙等,因而在社會化過程中易發展為兒童品行障礙和青少年違法。

視覺空間能力及其認知加工性質對學習技能的獲得尤其重要。NLD兒童的視覺空間認知能力的顯著缺陷應當得到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劉新.非言語學習困難視空間障礙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0):20-21.DOI:10.16400/j.cnki.kjdkz.2011.05.108.

[2]米熱班·艾尼瓦爾. 發展性閱讀障礙兒童語音意識和視空間注意干預研究[D].新疆師範大學,2019.DOI:10.27432/d.cnki.gxsfu.2019.000058.

[3]張紅坡,鄧鑄,陳慶榮.閱讀障礙者的視空間能力:補償還是缺陷?[J].中國特殊教育,2012(01):52-57.

[4]胡曉雲,靜進,范淼等.漢語發育性閱讀障礙兒童語音與視空間記憶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18,20(04):314-317.

[5]劉新.非言語學習困難視空間障礙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0):20-21.DOI:10.16400/j.cnki.kjdkz.2011.05.108.

語言認知 | 眼睛的運動與閱讀

語言認知 | 來認識視覺區辨

語言認知 | 視動能力小科普

【語言認知康復中心介紹】

廣東省中醫院語言認知康復中心即原言語吞咽診療中心,成立於2014年11月,是康復醫學科言語病理學亞專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頒布的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之一。

目前科室分別在大德路總院、大學城醫院和芳村醫院分別有專門的診療區域,其中大德路總院占地約450平方米,設有腦功能實驗室、語音採集室和語音實驗室、吞咽治療室、傳統/音樂治療室、腦功能訓練室、多感官訓練室、兒童訓練室等多個獨立功能診療區域。

【科室主要業務範疇】

1、腦功能康復:

中心引進了ERP腦電系統、經顱磁刺激技術、多參數腦電生物反饋、德國Rehancom電腦認知評測系統等國際先進設備,開展了大腦功能的測評,不僅能針對腦損傷後語言/認知/吞咽等功能障礙進行評估和治療,同時能對無明顯大腦結構損傷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中心在規範化評估基礎上,結合認知心理前沿科學提出新的診療思路,從大腦功能網絡和語言認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結合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治療腦功能障礙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中心引進了ERP腦電系統、經顱磁刺激技術、多參數腦電生物反饋、德國Rehancom電腦認知評測系統等國際先進設備,開展了大腦功能的測評,不僅能針對腦損傷後語言/認知/吞咽等功能障礙進行評估和治療,同時能對無明顯大腦結構損傷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中心在規範化評估基礎上,結合認知心理前沿科學提出新的診療思路,從大腦功能網絡和語言認知加工模型角度介入,結合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治療腦功能障礙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2、兒童語言/認知障礙:

中心開展了多種原因導致的兒童功能性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學習障礙等功能障礙的評估,從語言發育、加工效率、工作記憶、語音樣本分析等多個方面抽絲撥繭明確患兒語言言語障礙的原因,並引進不同種類的計算機語言、聽辯、語音、認知等矯治系統,開展了包括多參數腦電生物反饋、經顱直流電刺激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聲音療育和計算機語言/言語/認知輔助訓練系統等在內的綜合康復治療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3、吞咽障礙:

中心是國內最早將電視錄像造影、食管測壓、表面肌電圖應用於吞咽障礙評估的醫院之一,為吞咽障礙的臨床評估和科學研究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同時,中心將非侵襲性腦刺激技術、吞咽生物反饋技術等運用於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從大腦功能網絡角度探討吞咽障礙康復的機制,在臨床療效和研究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嗓音障礙:

嗓音障礙又稱發聲障礙,多由於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麻痹、神經系統疾病等導致,以聲音嘶啞、發聲費力、音調、響度異常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同時與職業也有很大關係,多見於銷售人員、老師、醫生、歌唱人員等。中心開展了針對該類患者的計算機嗓音評估、電聲門圖、動態喉鏡等檢查,治療方面開展了計算機嗓音矯治、共鳴訓練、呼吸訓練、生物反饋治療、等多種方法改善患者的發聲情況,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5、中醫傳統特色治療:

中心有專門的傳統(音樂)治療室,針對成人/兒童語言認知障礙、吞咽障礙、嗓音障礙等功能障礙開展了中藥、針灸(包括頭針、體針、腹針、手針等)、艾灸、刺血拔罐、刮痧、耳穴、穴位注射、五行音樂治療等中醫特色治療。運用「虎符銅砭」刮痧法治療鼻咽癌後吞咽功能障礙,明顯改善患者精神狀況和提高生活質量;頭針和中藥治療兒童語言認知功能障礙,同時能改善患兒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飲食等功能障礙。

團隊成員出診時間

本期作者:

陳芷倩

言語治療師。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康復治療學和應用心理學雙專業 ,現於廣東省中醫院語言認知康復中心工作。擅長兒童言語語言相關障礙(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兒童功能性構音障礙、自閉症)、成人失語症與吞咽障礙的評估與治療。2018年獲美國培聲Dream-C兒童語言發育標準化評估康復系統資格初級認證,2019年獲國際Tomatis音樂訓練系統I級培訓資格認證,2020年獲國際Tomatis音樂訓練系統II級培訓資格認證。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語言認知康復中心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0f90dc868b9966eddeafadaf1f738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