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幽默風趣的極品古詩,文采點滿,驚艷千年,值得細品

2023-04-10     真游泳的貓

原標題:2首幽默風趣的極品古詩,文采點滿,驚艷千年,值得細品

詩詞有一本正經,也有趣味幽默。詩詞的多種多樣,讓人們賞玩不盡。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關注我,每天帶你領略詩詞之美。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2首幽默風趣的極品古詩,文采點滿,驚艷千年,值得細品。喜歡詩詞的朋友,趕緊收藏起來吧。

第1首:蕭蕭落日下荒基,古殿淒涼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猶戀舊巢泥。

古代杭州某寺廟,有兩個和尚爭著要住進一個好僧房。別人都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只可惜和尚也是人,和尚也想住好房子。

話雖如此,但兩個和尚吵著吵著就大聲嚷嚷起來了,不但驚動了寺院其他和尚,還把那些來寺廟上香的遊客給驚動了。

本來嘛,看到這麼多人圍觀,有點腦子的都知道家醜不可外揚,再大的脾氣也要忍一下,等沒人的時候再發作。

可是這兩個和尚吵架上頭了,哪管得了這許多?還是繼續吵,大有天翻地覆也要吵出個道理的架勢,真是誰勸架也沒有用。

這時候,來了一個詩人聶大年。他看到這樣的情景,覺得十分好笑。

於是乎,聶大年走到兩個和尚面前,高聲念了一首詩:「蕭蕭落日下荒基,古殿淒涼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猶戀舊巢泥。」

這首詩寫的意思很明白:時光匆匆,繁華的寺廟殿宇也變得荒涼了。而在古殿白塔上燕子卻並沒有明白自己「借住」的身份,還在衰敗秋風裡貪戀著之前築的巢。

顯然,這是一首借物喻人之作,說的並不是燕子,而是這兩個執著於身外之物的和尚。

古詩十九首說,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普通人都能明白,人生百年,只不過一場作客。

照理說,和尚眼中本來一切都是空,本來應該比普通人更能體會相與空的關係。

然而,這兩個戀戀俗物的和尚,就像戀戀巢泥的燕子一樣,根本看不明白世界,只是惹得眾人一番嘲笑罷了。

兩個和尚平日裡阿彌陀佛念多了,對詩詞也是有點精通的。

別人的勸說,他們可以不在乎。詩人的一首幽默嘲諷詩,卻讓兩個和尚汗顏無地了。

於是,兩個和尚夾著尾巴溜走了,而這首耐人尋味的詩也流傳開來。

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世人多的是庸人自擾,與這兩個和尚類似,貪花好色,貪財戀權,到頭來也不過一具白骨,靜夜自思,令人感慨。

第2首:焚書只是要人愚,人未愚時國已虛。惟有一人愚不得,又從黃石讀兵書。

說起焚書坑儒,最有名的古詩當屬唐代詩人章碣的《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章碣嘲笑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白費功夫,因為推翻秦朝的劉邦和項羽並不是什麼儒門讀書人。

此詩發人深省,流傳很廣,後來又有人根據這首詩的立意,別出心裁,寫了一首頗具幽默的詩。

焚書只是要人愚,人未愚時國已虛。這首詩說焚書坑儒是「愚民之策」,雖然坑的是儒,卻與儒家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別無二致,其目的是為了愚弄天下人。

只可惜秦朝自己作,各種濫用國力,造成了「國已虛」的局面,並沒有達到秦始皇的目的。

惟有一人愚不得,又從黃石讀兵書。這是說張良並沒有像那些愚民一樣甘心受秦皇的壓制,而是選擇了報仇抵抗,選擇了博浪沙刺秦。

但張良這種不讀書的後果,顯然是失敗的。所以,張良還是要跟隨黃石老人學習兵書,後來才成為漢初三傑之一,才幫助劉邦等人推翻了秦朝。

換言之,這首詩是對「劉項原來不讀書」的翻案和顛覆,指出秦皇焚書坑儒其實也有一定道理。

正因為張良沒有接受愚民之策而選擇了讀書,才會有秦朝覆滅的時刻。

倘若天下人人都不讀書,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像張良那樣優秀的反秦人才,那麼秦代的焚書坑儒就有可能像清代的文字獄那樣,在較長時間內擁有不錯的效果,也就不會有什麼「劉項原來不讀書」的嘲諷了。

不得不說,這首詩很有力度,從根本上揭露了秦皇「焚書只是要人愚」的心態,就像《狂人日記》對「吃人」的總結一樣,搞笑中帶著深刻,讓人細思極恐。

失業在家,寫文為生,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讚賞、點贊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真的非常重要。感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0627a64705d5028bc73aecb98afd8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