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在1971年10月25日就成為了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此後的時間裡,在政治、經濟等層面上,在和平、發展、人權等問題中,中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推動世界朝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去前進,受到了世界各國及其人民的認可與信賴,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也慢慢地積累了紮實的威望。
但其實,早在1945年,美方以羅斯福為首的政治集團便不顧英蘇反對,力挺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常,雖然後來這一倡導受到了阻礙,但是這件事卻一直被人們所在意,當然了,人們在意的點也很簡單,那便是羅斯福所領導的美國作為一個霸主級的超級強國,為何要力挺一個飽受戰火的亞洲國家成為聯合國五常呢?
羅斯福
我們知道,中國在二戰中,是屬於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中國並沒有被征服,而是以一種頑強的姿態在對抗著這性質極其惡劣的戰爭,中國軍民上下一心,協力阻止著日本侵略軍一次又一次的暴行。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失去了很多珍愛的同胞,也曾失去了對很多國土的掌控,但是我們終究是勝利了,我們雖然無法挽回那些同胞的生命,但也實實在在地把侵略者趕出了家園、恢復了對我國領土的絕對掌控,這也算是對得起無數熱血同胞的在天之靈。
在中國境內的中日對抗戰爭中,中國作為最主要的參戰國,我們所做的不僅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更是直接地牽制了日軍侵略的進程,打亂了以日德為首的法西斯侵略計劃,間接地為二戰的正義作出了主要的貢獻;
而且,我國大量地牽制了日軍主力軍隊,也為二戰的盟軍爭取了反抗的空間。
而在中國境外的反法西斯戰爭中,我國更是派遣了人數達40餘萬的遠征軍去馳援東南亞戰場,不僅對東南亞各國的戰爭起到了極大的緩解作用,更是直接的阻斷了日德兩國的侵略軍的會師,為二戰的勝利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可以不誇張地說,中國在二戰中所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視的,是值得各國人民去看見和銘記的。
二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上出現一股子新的勢力苗頭,那便是第三方國家,這些國家雖然在以前聲威不顯,但經過二戰之後,他們的國家意識和一定的發展的潛力,已經被其他的超級大國所注意。
要知道,這些國家由於在二戰中處於絕對的被動地位,飽受戰爭的侵害,現而今已經慢慢出現協作、甚至是同盟的趨勢,這種趨勢一旦徹底地,將對世界的格局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而在這些國家中,中國無疑是具有最大權威的一個。
如果,將中國作為一個受肯定的主權國家納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一方面,可以彰顯聯合國的公平性質,證明聯合國作為一個由多個主權國家組建的國際性的組織,它是肯定所有第三方國家的主權的;
另一方面,則是可以直接地促進聯合國的權威性,助力於聯合國在日後對國際事務進行處理時,能夠得到更多的協作,能夠得到更大的信任。
所以,羅斯福是因為準確地看到了國際發展的未來的可能和變化,才會力排眾議,為中國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
羅斯福
我們知道的,蔣介石在二戰期間,一直與美國保持著極其友好的關係,甚至於還進行過多次的協作,事實上,這些協作,如陳納德的飛虎隊的組建,也確實對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這場戰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此外,宋美齡也曾在美國留學,對美國的實際有著更為詳細的認知,所以,在羅斯福看來,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政治集團的『親美』的傾向,非常明顯,假若以後中國成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那麼,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得美國在聯合國的話事權和權威得到一定的增長。
羅斯福的想法,其實也是依據於美國的自主的利益來進行考慮的,他明確地認知到,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將會對美國的世界性的霸權有著一定的推進作用,所以他極力地幫助中國爭取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不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英蘇等過肯定也是洞察了羅斯福的小算盤,所以強烈地反對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聯合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二國由於在戰爭中的損失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其實較為可控,而且,趁著這段時間,美蘇不斷地發展工業,使得美蘇的經濟在世界上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這導致的,便是這二者都有了在世界範圍實施霸權的想法,『一山容不得二虎』,美蘇的對立也在這時開始出現苗頭。
而羅斯福不顧英蘇反對,力挺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常,其實也是為了拉攏中國,然後藉助中國的力量牽制蘇聯。
要知道,彼時的蘇聯在亞洲可謂是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如若中國崛起,並且其國際影響力和權威進一步的提升,將會直接的動搖蘇聯在亞洲的霸主地位,甚至於,中國想要的獨立的發展,會跟蘇聯企圖的對亞洲實施絕對掌控處於絕對的對立層次。
而這,無疑是對蘇聯的國際權威也好,發展進程也罷,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導致蘇聯在發展上的滯緩——而這,便是美國的羅斯福集團所樂於見到的,中國想要獨立發展的願望,蘇聯想要掌控亞洲的企圖,會使得中蘇雙方處於對立,相互牽制,而美國就可以趁機而為,實現霸權的企圖。
所以啊,羅斯福也不是什麼好人家孩子,他扶持中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目的,歸根究底,還是為了美國方面的利益和長足的發展...
羅斯福
我們知道,弱國無外交,哪怕美國再怎麼想要去爭取,若是中國沒有一定的潛力,也不會成為其主要的選擇。
事實上,剛剛經歷過二戰的中國,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優雅的姿態——戰爭使得中國的領土受到極大的破壞;中國的工業被迫中斷了進程;中國的經濟處於絕對的低谷...
但是呢,戰爭中,中國的強勢的一面為國際上所重視,人們知道中國是一個國家意識強烈、主權意識不容侵犯的國家,這樣子的國家是不會永遠地保持著沉默,它終會有興起的一天;
二戰中,體現出來的中國國土面積的廣大和中國自然資源的豐富,足以引起世界各國的注意。更別說中國人口眾多,而且海外華人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覷,從根源上為中國的發展的可能作了明確的奠基。
從種種的角度來看,中國雖然此時的表現無法擁有太大的國際話事權,但是其發展的潛力是全面的、是巨大的,假以時日,中國也能傲立於世界的一角,我想,這也是羅斯福選擇中國作為協作對象的主要原因。
羅斯福
綜上所訴,羅斯福不顧英蘇反對,力挺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常,其實更多地是出於美國本土的利益的考慮,希望藉助於中國的崛起,來限制蘇聯對美國的阻礙,同時加大美國在國際上的話事權,從而實現美國的霸權。
當然了,羅斯福也確是實際地看到了中國的當時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潛力,要知道,在當時的戰亂時代,羅斯福不僅僅是看到了中國的現時的狀態,也準確地預估了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而這一點,我們從現實的情況已經得到了驗證,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眼光確實獨到而犀利。
當然了,當時的羅斯福的倡導並沒有受到各國的歡迎,以至於中國當時並沒有成功地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不過,既然中國是具有發展的巨大潛力,那麼,我們又怎會缺席呢?
中國在1971年10月25日終究是成為了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一次的成功,中國不再是藉助於他人的力量,不用再仰人鼻息,而是堂堂正正,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和權威走上了這一位置,並且,中國的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的確立,得到了當時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和歡迎!
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我們寄希望於,在此後的時間裡,在政治、經濟等層面上,在和平、發展、人權等問題中,中國將持續地作出極大貢獻,推動世界朝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去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