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有道AI能力集體亮相GMIC 全方位解讀技術賦能教育

2019-07-26     京客網資訊

7月25日,2019 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GMIC)在廣州拉開序幕,5G、AI和移動營銷是本屆大會最受關注的三大前沿話題,吸引了眾多業界領袖和前沿企業共同探討。作為國內用戶量最大的網際網路教育品牌,網易有道受邀參展,攜旗下神經網絡翻譯、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與合成、自適應學習四大領域的AI能力和落地產品赴展,這也是一向低調的網易有道首次對外集體亮相AI能力,備受關注。



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教育部《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也提出,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慧普及教育,擬在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慧+X」符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慧學院。近年來,炙手可熱的AI技術已成為各個行業的融合風口,教育也不例外。

秉承100%用戶導向的網易有道,從創立伊始就聚焦於AI技術的落地應用,重點發力神經網絡翻譯、語音識別與合成、圖像識別和自適應學習四大領域,現已打磨出一批深度結合AI技術且市場表現不俗的產品。

四項AI能力聯合為教育加碼

機器翻譯向來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難題之一,據最新對外數據顯示,網易有道神經網絡翻譯技術的中英互譯BLEU值均領先同行7個百分點,翻譯成果已十分接近人類語言的使用習慣,在新聞、口語和學習場景下表現最優,遙遙領先其他翻譯引擎。目前有道NMT技術已支持12種語言的中文互譯和10種語言的英文互譯,現已應用於網易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有道翻譯王2.0 Pro等一系列語言類產品。



(印尼駐華代表體驗有道翻譯王2.0 Pro)

圖像識別(OCR)和以及語音識別與合成(ASR&TTS)也是AI+教育行業競爭最激烈的技術領域。為了更適用真實教育場景,網易有道對這三大技術進行了針對性的落地研發。

以圖像識別為例,除了通用印刷體和手寫體識別,有道OCR技術也能應對公式識別、超模糊手寫體識別、多角度多語種混合排版識別等高難度場景,平均準確率可達95%,大幅提升日常使用體驗。

針對語音學習場景,網易有道自研了口語評測功能,基於語音和NLU技術,讓AI協助口語打分和多維度指導。有道智能語音助手已應用於各類軟硬體,支持多種指令問答,值得一提的是,運用於C端少兒產品的有道語音助手根據客群學齡預設了虛擬年齡,巧妙地避免了內容不適齡的問題。

此外,有道智能筆也令人眼前一亮。據介紹,有道智能筆只需紙筆交互即可實時採集書寫數據,有效解決了AI+教育獲取線下數據難的瓶頸,後續也可針對每位用戶的資料庫,提供如學情分析、知識圖譜評估、智能推題等一系列自適應學習輔助。

據現場觀眾反饋,悉數亮相的有道全系智能硬體是展台一大看點,尤其是即將上市的網易有道詞典筆2.0。

網易有道詞典筆2.0彙集了眾多有道自研AI技術,中英文單詞、長難句一掃即譯,查詞效率是翻閱紙質詞典的15倍,準確率高達98%,且角度設計人性化,支持左右手握持。相關負責人介紹,網易有道詞典筆2.0將徹底改變傳統查詞模式,把查詞學習帶入到智能硬體時代。



(小學生現場體驗新品網易有道詞典筆2.0)

數據或成AI+教育的決勝關鍵

對於人工智慧領域而言,數據是不可或缺的燃料,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數據集的豐富程度和量級極大程度限制著AI技術的突進速度。教育領域更是如此,傳統教育場景集中於線下,一手數據的獲取難上加難,當前AI+教育仍處在初級階段,缺乏足量的真實數據也是原因之一。此次網易有道提出「得數據者得先機」的觀點也正因如此。

網易有道全平台用戶量超過8億,是國內用戶量最大的網際網路教育品牌,且擁有多款軟硬體作為數據入口,覆蓋全學齡段,能夠獲取更多樣化的第一手數據。

智能硬體和軟體完成的只是數據的收集過程,後續需要將數字化內容不斷反饋給AI模型,在訓練和精進後投入產品使用,繼而改善用戶體驗、再次獲取最新數據進行AI疊代。「能夠投入產品落地使用,這是企業做AI的優勢。」網易有道技術總監林會傑如此說道。

據悉,網易有道將持續加大AI研發投入,將前沿理論進行落地嘗試、繼續打磨現已投入使用的AI技術,為教育智能化變革做出更多積極嘗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tKzMGwB8g2yegNDPJ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