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院線轉網播!為何王晶+甄子丹的《肥龍過江》沒《囧媽》響?

2020-02-01   票房俠

這一次,院線不說話了。我說的是今年第二部院線轉網大電影——甄子丹《肥龍過江》。



第一部,是徐崢的《囧媽》,大年初一免費網播,引發喧囂聲一片,也有不少群眾跑去其餘春節檔電影「勸轉」。結果春節檔的新片全都沒動靜,反倒是原定於2月14日情人節上映的電影《肥龍過江》宣布提檔至2月1日網播。

和《囧媽》不同,《肥龍過江》採用的是「付費超前點映」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在視頻網站會員基礎上,再沖6元,才能看電影。

這一付費模式也不新鮮,去年的春節檔《新喜劇之王》就採用過這個做法,不過《肥龍過江》是特殊時期院線電影直接轉網大了。

原本認為,《肥龍過江》還是有一定爆款之相的。



王晶監製+甄子丹變「洪金寶」+90年代港式動作喜劇回歸,可供發揮的餘地相當大。

更別說,甄子丹+毛舜筠+周麗淇+竹中直人這樣的港日混合陣容,以及該片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上映時奪得當地票房冠軍的加持。



但最後呈現的結果呢?

老實港,確實不太行。

豆瓣還沒出分,在我看,六分出頭的水平。

在黑?不,我只是覺得可惜。

王晶又浪費了一次帶領港產動作喜劇重回高峰的機會,而另一個問題則是:從《囧媽》到《肥龍過江》,網絡院線到底有沒有搞頭?

可惜了,甄子丹《肥龍過江》本可以成為院線轉「網大」爆款

《肥龍過江》好不好看呢?

如果跟真正的網大相比,它當然對得起你的手機螢幕。

場面、動作、笑料、愛情……統統都有,絕對是比起情人節更適合在春節檔上映的最符合節日氛圍的合家歡。

實地拍攝帶出的日本風光,讓足不出戶的你仿佛跟著甄子丹「打遍東京」。



完成了一場免費日本旅遊。

歌舞伎町一番街,築地市場,東京塔,甄子丹東京耍雙截棍你見過沒!

單擰動作戲,一個變身洪金寶身材的葉師傅從室內到街頭,從平地到高空,各種跑酷各種開打,原汁原味的「甄功夫」,裡面不乏精彩的段落。

簡單講一場戲。狹窄小巷、黑皮衣、甩棍。所有人被限制在一塊,生死斗,沖血路。

想起來沒,致敬的是甄子丹的代表作《殺破狼》中,吳京和甄子丹那一場甩棍對匕首的曠世之戰。



換成肥版甄子丹,整場戲照樣剪輯流暢,乾淨利落,相當抓人。

更不用說,無處不在的對甄子丹在《導火線》中對綜合格鬥的調侃,



看得出來,長期跟隨甄家班,又獨立擔任了《邪不壓正》的動作指導的谷垣健治,是真愛甄子丹電影,這一場動作致敬,也稱得上淋漓酣暢。

以及,它作為喜劇片,有幾處還真的蠻好笑。

實力戲骨毛舜筠,幾處混雜著無辜,悽苦,卻又帶有搞怪的表情。

她一冒出來,我就樂了。不愧是長在港片笑點上的女人。



曾與甄子丹合作過《追龍》的周勵淇,化身「野蠻女友」。一怒之下悔婚分手,又和甄子丹在東京相遇,要虐戀?是會和甄子丹大打出手!

看完覺得遺憾,周勵淇,怎麼不早點走喜劇路線?



但笑點,也就那麼三四處。

兩個高光配角的出場戲份加起來不到五分鐘。

並不能撐起整部「動作喜劇片」的幽默度。

發現沒,電影最大的問題,已經呼之欲出:

不好笑。

雖然,通過預告片等物料,影片一直在強調核心賣點——甄子丹化肥胖妝後的動作喜感。

他這個角色,一開場,被悔婚,自暴自棄胡吃海喝從朱福龍飆成了「朱肥龍」,徹底變了模樣。



一樁前往日本押送犯人的公務,開啟了一場熱鬧非凡的旅途……

光看噸位,甄子丹無疑獻上了從影以來最重量級的演出。

這也是最大的一點問題。

甄子丹的搞笑動作戲是從頭貫穿到尾的。就像當年80、90年代巔峰期的成龍功夫喜劇一樣。

「肥同凡響」的造型,讓他不僅變胖,在造型上也與大眾心目中的硬漢形象形成強烈反差,甚至讓人想起洪金寶或者變胖的錢嘉樂。

但,巔峰期的洪金寶成龍,沒有傳統動作英雄的端正嚴肅,卻有小人物的真實自然和勇敢血性,時不時還能通過肢體語言逗你笑。

而「胖若兩人」的甄子丹,雖然無論吹噓過去的豐功偉績還是大打出手之前,都在努力搞笑。



在東京街頭,啪啪拍手讓黑幫掏身份證。

搞笑,甄子丹真的努力了。

但,好笑嗎?

不好意思,我還是懷念那個一臉淡定一個打十個的葉師傅。

說搏命,不過分。

在東京鐵塔上的決戰,甄子丹幾乎一腳踩空,看得人跟著心臟吊到了嗓子眼。


一陣連環拳,胖成球,還是那個葉師傅。



但看著葉師傅拿出「飛刀」擊中對手,轉身就給你一個wink,不好意思,這搞笑頂不住頂不住。

說到底,「變胖也變強」的甄子丹,依然是當初的甄子丹。

不是演技的問題。

恰恰是過去的演技太深入人心了,才更令人觀影分裂。



如果說甄子丹讓人不習慣,那麼扮演痴心情長劍的王晶的演技簡直就令人窒息。《肥龍過江》中,王晶負責與毛舜筠變身東京麻辣老闆娘,相愛相殺。



兩人一同框,我的嘴角就情不自禁上揚……

但是,為什麼戲份卻充滿了中年人的尷尬與淡淡的憂傷。

原來,巔峰期的港式動作喜劇,終究回不來了。

當王晶甄子丹老了,港式動作喜劇還能靠誰?

一部熱鬧無比的王晶式喜劇,其實裡面深藏著某種港片危機。

喜劇本無錯,致敬洪金寶成龍李小龍的經典港式動作也很浪漫。



但當甄子丹的造型像《瘦身男女》、女主的戲份就像《喜劇之王》、巷戰致敬《殺破狼》、甄子丹打人就像《導火線》,整部電影終究淪為王晶式大雜燴。

但90年代港片的老套路,卻很難再觸碰到新一代90、90後觀眾廣泛共鳴的一個點。

影片將場景安排在日本,原本,可以更深入挖掘港式動作喜劇的異地神采,但很可惜,也僅僅只是隔靴搔癢,淺嘗輒止。



種種矛盾之下,創作者選擇了最為偷懶的一種處理方式:致敬經典,一切照舊。

然後傳統的港式動作喜劇正在失去自己的觀眾。

被好萊塢大場面動作戲寵壞的年輕人,已經沒有耐心坐在院線觀看那些嘻嘻哈哈的拳打腳踢。他們更喜歡在4D環境下,置身在特效營造的刺激世界裡,享受更夢幻的毀天滅地的兩個小時。

不得不承認,甄子丹依舊敬業,甚至更加不服輸。

他曾經為港式動作電影創立全新的審美維度,如今,他還為動作電影的延續拚命搞笑,耗盡心力。但時代已逝,觀眾審美已變,一個時代的長久維繫,不是憑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

就算他還可以貢獻《殺破狼》《導火線》級別的精彩打鬥,但如何能再現成龍巔峰時期港式動作喜劇舉世無雙的靈活機動呢?

再也不可能了。

動作片殺青的聲音早已響起。



港產片發展這件事,跟打功夫是一樣的。

一環接一環,循序漸進,氣勢如虹,最終一鼓作氣直達頂點。

可是,到達頂點之後呢,終究是退潮。

本片1月23日已經在港公映,然而在內地春節檔影片集體缺席香港賀歲檔的情況下,票房公映6天累積僅為365萬港幣,對比同期黃子華的《乜代宗師》2315萬的票房成績差距明顯,甚至不敵張智霖領軍的《家有喜事2020》。

港產動作喜劇,肥龍,終究難過江,就連本土市場,也快守不住了。

院線轉網大,到底能不能打?

說完了電影本身,我們再來說說電影外的事。同樣是院線轉網大,為什麼《肥龍過江》沒有《囧媽》一樣的動靜?

無論《囧媽》引發了怎樣的風波,事實就是徐崢的國民好感度爆棚,其背後的公司也乘勢而起,而對於位元組跳動旗下的西瓜、抖音視頻等平台來說,這也是一次很好的拉新機會,也為平台贏來了美譽度。

而《肥龍過江》卻沒有達到前者的熱度和影響力。



從票房收益看,如果雙平台點擊數據達到兩億的話,那就意味著,有兩到三千萬觀眾選擇了付費,形成了有效收費,最終可能會形成2億左右的市場回報。但這個回報,會與院線放映的票房數字差不太多。而且這一切,還必須是在盜版沒有泛濫的條件下。

差別在哪裡?

首先,《囧媽》免費,《肥龍過江》付費。

尤其是在《囧媽》免費在先的情況下,觀眾再付費點播後者,更容易產生不適應心理,這應該也是之前優愛騰對《囧媽》免費開播反應強烈的原因,萬物怕對比。

其次,外界對於兩部影片的期待值不同。徐崢是帶著囧系列的號召力而來,加上《我和我的祖國》良好表現帶來的口碑上漲,影片雖然號稱預售不如預期,實際上之前也僅次於《唐人街探案3》排在預售第二的位置。

而《肥龍過江》原本的市場期待值就相對一般, 2018年國慶檔有一部題材賣點類似的《胖子行動隊》,文章+包貝爾,票房2.61億。甄子丹上一部主打個人招牌的影片《大師兄》剛剛破億, 《肥龍過江》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卻是春節檔上映,雖然票房尚可,但口碑平淡,都會對影片票房產生影響。



下一個問題是:未來會如何,一個網絡院線,真的會在大量院線轉網電影的推動下成為現實?

我覺得很可能不會。

因為《囧媽》是特例,頭條系的免費春節檔也是特例,在中國,免費的就是最好的,這是消費者的邏輯,而對於平台和影視從業者,當下努力建立的依然是線上收費邏輯。



足不出戶就能看到最新電影這種事,對大眾是非常有誘惑力的。場景的多元化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網絡院線必然會到來。但正如電視興起並未真的導致電影的消亡,傳統院線與網絡院線,也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兩者真正的對手,其實都是盜版。

至於接下來原本要陸續上映的《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為代表的2020年奧系影片會不會按原定計劃上映,抑或也採取網播的形式,至少內地乃至全世界還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這段特殊時期,會不會無形中助推這場創新的到來,甚至由此改變內地電影發行的遊戲規則呢?很可能,各方都在觀察。

而眼下最具有參考價值的,或許正是《肥龍過江》。



會員+6元才能看的甄子丹《肥龍過江》,我覺得不太行,至於到底行不行,還是觀眾說了算,正如網絡院線的未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