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不回家的人|汪斌:無數個日夜的值守 只為量子科技的進步

2020-01-23     無線濟南

濟南網1月23日訊(記者 徐舟 於東洋 劉雍)每年春節來臨,漂泊在外的人們都會紛紛踏上回家的旅途。但是今年,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汪斌卻選擇了留下來值班。汪斌的理由在普通人看來很有些高大上,他說他是為了量子值守。

工作中的汪斌

量子這個詞,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市民都相當的神秘和陌生。當記者來到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時,汪斌正在開展他的相關量子實驗,「哎呀,今天的實驗結果不太好。」在汪斌眼裡,這早已是家常便飯,這可阻擋不了他前進的腳步。

26歲的汪斌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進行聯合培養。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開展非視域的單光子成像實驗。「比如我前面有一堵牆,牆後面的物體我是看不到的,但是通過我側面的一堵牆將光反射過去,再通過物體反射回來,這樣,我就能看到牆後面的物體了。」汪斌向記者解釋他所開展實驗的原理。

工作中的汪斌

汪斌進一步解釋,未來,利用這項技術,我們開車不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它能將我們帶進一個更加智能的時代,你的車輛可以探測到綠化帶之外的車輛,時刻保障你的出行安全;恐怖分子藏進室內,也逃不過這項黑科技的火眼金睛,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我們反恐的能力,實現對恐怖分子的精準打擊。

有些實驗可能需要多部門聯合完成,但汪斌不同,他的實驗室只有他一個人在負責,「事無巨細,都得我一個人來完成。」此前,實驗中的雷射器壞掉了,不得不進行返廠修理,一修就是半年時間。這嚴重耽誤了實驗的進度,那時為了趕進度,汪斌經常做實驗做到十一二點。「回家的路上空無一人,如果實驗結果好,會開開心心的,實驗結果不好,一路上就會很鬱悶,老是想問題出在哪,下一步該怎麼解決……」

實驗非常精密,安裝器械需要格外細心。

量子相關的實驗都是非常精密的,科研人員需要非常細緻。一個器械稍微動了一點角度,實驗結果有可能就差之千里。「我們導師組裡的學生都比較累,正常做實驗要到十點十一點,進度緊張的時候要到到一兩點,甚至熬通宵的情況也是有的,為了拿到實驗結果,大家還是很拼的。」

汪斌在看文獻

春節期間,汪斌將繼續開展他的實驗,「誰不想在假期好好的放鬆一下自己?但是沒辦法,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斌堅定的說道。

汪斌

「現在,國內基本上沒人去開展這項工作,美國已經做了十年了,等美國做出實用案例來了,我們再跟,會被人家遏制,一切都晚了!」在汪斌擔憂里話語中,或許我們能找到他這樣拼的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pdR0W8Bgx9BqZZIYD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