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想降價賣房不容易,多城給樓市托底,為何不讓房價下跌?

2019-09-27   遠舒

開發商想降價賣房不容易,多城給樓市托底,為何不讓房價下跌?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房地產市場在國家堅持不懈的嚴控之下,終於是迎來了逆轉風向,目前全國樓市環境趨嚴,金融體系也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信貸業務方面的監管,此時最難受的莫過於房地產商,因為現在沒有錢進口袋就沒有辦法償還前期的融資債務,如果持續這種狀態下去,很多儲蓄不夠的房企或許將要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

一個企業想要活下去肯定要想盡各種自救的辦法,對於開發商來說,手中最大的籌碼就是還未出售的房源,把房子賣出去就等於是還有一線生機,所以當前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開發商在主動降價賣房,恆大地產早已打響了第一槍,後面眾多開發商也會相繼跟進。商品房降價對於購房者而言本是好事,也符合經濟市場下的規律,但實際操作上好像並不容易。

根據網絡媒體消息稱,最近桂林樓市上演了一齣好戲,具體內容為桂林方面召開了緊急會議,隨後發布了一份文件,其文件的核心內容表示,要堅決抵制開發商降價買房的行為,理由是開發商這樣的做法屬於惡性擾亂市場、破壞樓市價格秩序。其實類似的現象我們也早已屢見不鮮,今年上半年湖北恩施州就出現過為樓市托底的情況。

但令廣大老百姓不解的問題是,國家方面一再強調"住房不炒",堅決要做到穩定房地產市場,依照國家的方針政策來說,房價有漲就有跌,適當回調房價不應該屬於是更好的為樓市降溫嗎?為何反倒地方城市上還不讓房價下跌?從經濟市場的角度來分析,任何商品價格都是有漲又跌,當商品供求關係發生變化時,其價格肯定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今年以來的水果售價,豬肉價格等都有不同漲幅波動。

如果以地方城市的邏輯而言,那麼水果和豬肉價格今年漲上去以後,未來5年、10年都不能再出現下跌,因為那樣將會擾亂市場、屬於惡意降價行為。這樣的理論邏輯能讓老百姓信服嗎?如今國家高層方面特地強調不再以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工具,作為地方城市也應該毫無理由的跟隨大政策方針來走,而不是因為害怕GDP數據難看、財政收入得不到穩定就不思進取、不願改變。

筆者認為,即使人口再多的國家也有住房需求飽和的一天,房地產經濟、土地財政靠得了一時,靠不了一世,當樓市結束剛性需求階段結束的時候,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得儘快尋找新的替代產業,主動拋棄掉房地產這把過時的"夜壺"。目前來看,國家早已改變對房地產的態度,但眾多地方城市卻還在原地踏步,或許在調控房地產的同時,還需要對地方城市進行一番思維教育。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