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餘日高溫紅色預警,連續一個月高溫橙色預警,連續近兩個月高溫藍色預警...今年夏季的長江領域,在歷史罕見的超強副熱帶高壓之下,直觀的讓數億國人體會到了何謂「真正的夏季」。
當然,這一次的極端高溫事件,本質也是一次全球變暖大環境下的極端氣象表現;而基於「西南渦」等特殊氣象條件的原因,這一次的極端高溫事件的核心區域,最終落在了川渝地區,在8月中旬,成都與重慶數次霸榜高溫站點排名前十,甚至把吐魯番都擠出榜外,而有意思的是,對比同等城市量級的北上廣深,成渝兩城均未對燃油車購買有限制,因此新能源保有量遠不及北上廣深,在燃油車導致的主城區城市熱島效應等方面,表現更為明顯。
所以換句話說,如果電動車能多一些,那麼川渝今年可能就沒那麼熱;同時,這也是國家3060雙碳政策一直追求的發展目標,讓全中國、全世界都能降溫。
而作為全世界響應政策號召最積極,動作最激進,也是目前唯一已經全部停產燃油車的傳統車企——比亞迪,其實就是非常值得大家考慮的,普通消費者可以不用追求高大上並且昂貴的特斯拉與蔚來,一台親民的比亞迪,其實就已經可以讓您和您的城市感到十分的愜意且舒適,多一些比亞迪,也許您的城市就能降溫1℃。
新能源全域技術優勢:既能節能減排、還無補能焦慮
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各自數百萬輛傳統機動車保有量,除了常規大家所認知的污染物排放之外,在熱量排放方面也是驚人的,甚至不比污染物的排放更少,一台傳統的內燃機,熱效率普遍只有30%-40%之間,少數混動及節能車型,才勉強突破40%一點點,換言之,燃油的能量除了30%多轉換為動力之外,多餘的部分,都被機動車貢獻給了「環境溫度」。
而相比燃油車,電動車先天在熱排放方面優勢明顯,以目前的驅動電機為例,最差都有80%以上的能量轉化效率,好一些的甚至有95%以上,在消耗同等能量的基礎上,電動車對環境的熱排放大幅低於燃油車。
考慮到保有量基數問題,如果將數百萬輛燃油車轉化為EV或者PHEV,在高溫季節保持純電動城市行駛,那麼每天帶來的熱排放將大幅低於現在,城市熱島效應減弱,溫度自然會降低。
當然,比亞迪目前在這一領域是全世界表現最好的車企,沒有之一,作為唯一一家已經停產燃油車的傳統車企,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早已具備全域競爭優勢,純電動EV車型不僅自研自產核心三電系統,能量轉化效率高,續航較長之外。還以磷酸鐵鋰材質的刀片電池,獲得了較競品三元鋰們更安全的熱失控表現,讓消費者們用電車用的更放心。
而在PHEV混動領域,比亞迪的DM-i超級混動更是獨樹一幟,在超過100公里純電續航與快充技術的加持下,DM-i混動系列車型完全可以做到城市用電,長途用油,不僅能為城市降溫做貢獻,開去遙遠的景區自駕時,也能以超低油耗,為地球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緩解全球變暖大趨勢出一份力。
而當每個人都能出一份力時,疊加到數百萬、數千萬,那麼「為地球降溫1℃」,就不會再是一句空話。
炙熱的夏季,比亞迪以智能化升級用戶用車體驗
當然,消費者們買車,肯定不是以「做奉獻」為第一要素,包括筆者在內,基本上所有人買車,都是為了「出行方便」,以及「改善出行品質」。
而比亞迪如今的新能源車型們,在能夠為環境降低「熱排放」的同時,也能讓消費者享受到智能化帶來的舒適感受。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這幾日川渝地區連續的高溫表現,讓戶外停放的車輛,在白天烈日炙烤下,熱度絲毫不亞於「烤箱」;拉開車門坐進車內的第一瞬間,不僅能感受到車廂內60-70攝氏度左右「撲面而來」的熱氣,還能直接以肌膚感受座椅、方向盤甚至是換擋杆上「瞬間燙傷」級別的溫度。
那麼,比亞迪為應對這些「極端高溫」情況,又為車主們準備了哪些貼心服務呢?
以王朝系列最入門的秦PLUS DM-i為例,其全系都配置「遠程啟動與控制」功能,在炎熱的烈日炙烤下,您完全可以提前10分鐘,甚至20分鐘,遠程遙控車輛啟動空調來降溫。
而像是在漢EV、漢DM-i這種旗艦級別車型身上,更是標配了座椅通風功能,除空調外,座椅內部內置吸氣通風系統,為您緊貼座椅的身體部分,提供更多一份的涼爽。
寫在最後:
「為地球降溫1℃」,看起來是一句極為空曠的口號;但在比亞迪新能源技術車型的加持下,在為車主們貼心的降溫功能之下,還真有將口號變為現實的能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價格,比亞迪真正厲害之處,是將混動DM-i和純電EV,都降到了讓絕大多數人買得起的價位上,也只有更多人買了用了,才能真正談及為地球降溫這件事。
換句話說,希望明年今日,街道上能有更多的比亞迪、能有更多的新能源車型,也許明年,還真比今年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