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成為國際頂流,海外市場發生了怎樣的巨大變化?

2023-11-13     單仁行

原標題:Temu成為國際頂流,海外市場發生了怎樣的巨大變化?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如果要說中國哪款產品出海最成功的話?

這個答案在2022年之前是抖音海外版TikTok,2022年是快時尚服裝網站shein(希音)。

但你可能想不到,2023年已經是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

沒有人能預料到一個跨境電商軟體Temu竟然能在海外爆發出令人驚奇的增長速度。

那麼,Temu到底有多火呢?

02

我們用一句話來解釋:上線一年的Temu,給老外來了點震撼,不僅打破時空距離,改變了消費習慣,甚至突破了地緣紛爭的阻礙。

根據統計,到今年9月份,Temu擴張到全球47個國家,有1.2億人在Temu上瀏覽和購買商品,平均每天Temu要發出160萬個包裹,特別是美國 。

美國是Temu在海外最大的市場。

Temu在海外一系列的攻城略地,直接帶動了拼多多的財報數據。

今年2季度,拼多多營收522.81億,比去年同期增長66%,凈利潤131億,同比增長 46%。

在交易服務方面的收入,也就是包括Temu在內的佣金抽成,拼多多賺到了143.47億,比去年同季度增長131%。

要知道在國內電商已經如此內卷的情況下,拼多多能取得高出市場預期3成的結果,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跨境業務Temu的成功。

那麼,問題也來了,中國出海的產品不少,想要把電商搬到海外去的巨頭也大有人在,包括曾經的馬雲也想把電商搬到國外去。

但為什麼Temu能在短短一年內取得驚人的成績?

03

第一個原因,是爆炸式的認知建立。

在拼多多2季度財報中,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增長驚人的費用。

拼多多在2季度的營銷費用高達175億,同比增長了6成。

拼多多在海外市場的推廣投入幾乎是不計成本,堪稱「流量黑洞」,不管是Google、Meta的信息流,還是線下活動的廣告。

只要可以宣傳Temu,拼多多就花錢拿下來,而且,不把ROI作為第一考量指標,而是把覆蓋人群用戶量作為第一指標。

拼多多內部也做好了3年內虧損不賺錢的打算,但是,營銷上的支出給拼多多帶來了巨大的回報。

這個回報就是一種爆炸式認知的建立。

在過去一年裡,Temu持續在各種社交媒體、應用商店投放信息流廣告,花巨資在美國著名的超級碗,大家就把它理解成在春晚打廣告。

Temu的廣告語「Shop like a Billionaire」,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的洗腦廣告,直接轟炸了老外們的認知。

這種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集中所有力量反覆觸達消費者,快速建立了「低價」的心智。

我其實跟很多學員在講,建立品牌的核心是什麼?

是講我的產品有多好,我的牌子有多大嗎?

他們確實重要,但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先把我們希望建立的品牌認知,用暴風驟雨般的方式快速進入目標用戶的頭腦當中。

而且,這個認知要足夠的響亮,足夠讓目標用戶產生好奇,最好是把我等同於這個品類,就像空調里的格力,涼茶里的王老吉,讓人一想到這樣的需求,就想到你,優先選擇你。

人們一旦對一個事物形成某種看法,這種看法會根深蒂固,很難被改變。

所以,好的營銷是什麼?

是要預設認知,用暴風驟雨般的營銷方式,在全域拉開進攻,快速在目標用戶心智建立認知。

這種認知的建立,一定不是漸進的建立,而是爆炸式建立,

04

第二個原因,是討論Temu的模式優勢。

營銷做得再好,還需要產品價值和服務體驗的補足。

Temu之所以成功的核心原因,在於低價,就像拼多多在中國一樣。

在美聯儲加息,歐美國家集體爆發通貨膨脹,物價高企的情況下,Temu開始向歐美世界輸出寶貴的通縮,給加息加到崩潰的老百姓,打上了一針「低價」的麻醉劑。

但是,低價從何而來?怎麼保證平台和商家都有錢賺?

這就是Temu的模式優勢,全託管模式。

單仁行之前跟大家討論過,全託管模式就是把之前由賣家承擔的工作,交給平台來做。

賣家只需要把貨交給平台在國內的集貨倉,後續的物流、履約和售後工作全部由平台方來完成。

這有點像過去線下的商場,甚至你的店鋪運營工作都可以交給平台,你除了負責供貨之外,別的什麼都不用管,做個甩手掌柜就行。

拼多多本身就是從中國下沉市場突圍的低價平台,憑藉自身平台的優勢和商家數據,用「免佣金、免運費、免倉儲費、免廣告費」的優惠政策,Temu就可以直接從拼多多上挑選優質的中國供應商合作,特別是那些工廠型賣家。

藉助於中國供應商所帶來的規模效應,拼多多用集中配送、統一運營的方式推動供應鏈高效運轉,用全託管模式把跨境電商的門檻打下來。

同時,前端向用戶去做推廣,拿訂單,後端引入競價機制。

這套模式的精髓之處就在於,Temu手上有多少訂單,商家並不知道,但平台對商家卻很清楚,包括你的產能、成本、價格等等。

這樣一來,商家陷入「囚徒困境」,互相競爭,平台就順利拿到了定價權。

又因為其他跨境流程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Temu就可以極致壓縮成本,用最低的價格複製出了一個更加內卷的海外版「拼多多」。

在這個平台上,價格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更便宜的產品才會獲得訂單和流量。

所以,我們去看今天的跨境電商平台,不管是TikTok、Shopee,還是Lazada,都開始採用更高效率的全託管模式。

這就是模式所帶來的領先優勢。

05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在全球經濟陷入低增長,甚至歐美國家的中產們開始消費降級的時候,價格已經成為所有人購買決策中的重要因素。

這一點不管是老外,還是國內消費者,都是如此,大家都喜歡既便宜,又好用的產品。

對我們很多企業來說,不是沒有新的增量市場,而是有沒有發現消費者新的需求,有沒有看見新的營銷方式。

變化不只是發生在國內,海外同樣在變化,跨境業務也是時候改變模式和邏輯了。

明天我們再來深入聊一聊跨境業務,這是今天中國很多企業需要去思考的方向。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f31e05837f25c5d3ae60c6aae394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