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構建靶向治療缺血型腦卒中膠束遞藥系統

2019-07-24     中國生物技術網

復旦大學藥學院蔣晨課題組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陸偉根課題組合作,研發出一種可重塑腦部病灶神經血管單元、治療急性缺血型腦卒中、防止溶栓後副作用的新型聚合物膠束藥物遞送系統。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引起國際醫藥界關注

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其中缺血型是臨床上主要的發病類型(占70%左右),目前作為金標準的溶栓治療方案雖可以有效實現血管再通,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由於存在再灌注損傷,患者在血管疏通後,往往會出現腦部損傷的進一步惡化,以及血流灌注受限的「無複流」的現象,使近半數的患者出現殘疾,嚴重影響預後及生活質量。因此,亟待開發出一種可有效緩解腦卒中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治療策略。

據蔣晨教授介紹,神經血管單元包括神經細胞、腦血管內皮細胞、小膠質細胞等多種腦內細胞類型,在腦卒中溶栓治療時,再灌注損傷過程中,會引發包括氧化應激、神經炎症、血管損傷等多種病理機制的級聯反應,使該結構中的多種細胞同時受到不良影響後發生代謝、表型以及功能異常而引起不可逆的腦部損傷。

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以「神經血管單元」為基本結構的腦病理機制探究模式,並設計並構建了一種能夠靶向治療缺血病灶血管內微血栓的膠束遞藥系統,該系統裝載著可調節細胞應激通路的藥物雷帕黴素,實現了對 「神經血管單元」內多種細胞的同時調控。同時,該遞藥系統可以通過結合微血栓,進一步跨越受損血腦屏障而進入缺血病灶,在微環境中高水平的活性氧簇刺激下釋放藥物。其所載藥物還可上調神經細胞自噬水平,對抗缺血應激狀態、修復細胞。

專家表示,通過該遞藥系統與藥物的聯合作用,可達到對神經的有效保護和對小膠質細胞的有利調控,以及恢復血腦屏障功能的目的,進而成功重塑神經血管單元的生理功能,增強了微循環的血流灌注,並減小了腦部的梗死灶面積。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f0vLGwBmyVoG_1Zq_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