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俄羅斯航天技術真的出現了大家說的「落後」?2023年的航天任務,總是在重大節點上出現問題,俄今年有點背,並且是多次出現問題。
的確是這樣的,這也不是亂說。
在今年8月,俄羅斯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升空,本以為俄羅斯可以在印度月船三號前面創下歷史,並且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南極著陸,結果在執行著陸階段的準備之中,探測器沒有進入到預定軌道,最終撞擊到了月球表面。
這讓很多人都覺得俄羅斯航天是不是出現問題了。
而反而看印度,雖然實力不咋的,結果一路「磕磕碰碰」的還是完成了,雖然不是在真正的月球南極著陸,最短距離都是相差近600公里左右,但成功在月球著陸,已經是印度的重要成果了,畢竟是首次。
所以,在這一次俄羅斯再次出現問題,在國際空間站的重要任務上,雖然不是大毛。
但也讓很多人更加質疑了,難道真的落後了嗎?下面就詳細說明一下。
俄貨運飛船出問題:自動變手動
的確,國際空間站的運行還在繼續,而俄羅斯運行的部分也沒有停止,雖然說未來國際空間站將徹底「退出」,但預計要在2030年左右。
所以,俄羅斯的任務執行也在繼續。在2023年11月底的時候,俄羅斯「進步MS-23」貨運飛船從「搜索」號實驗艙解鎖分離,為新的貨運飛船讓路,那就是「進步MS-25」貨運飛船的發射。
在12.1時段,俄羅斯利用「聯盟-2.1a」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且整個發射過程都沒有出現問題。但在對接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當然,說問題前,先說明一下該貨運飛船的運輸能力,可以說一般化。
這一艘國際空間站的貨運飛船,帶去了超過2.5噸的貨物,包括燃料、飲用水和氮氣、以及資源設備、食品等。
當然,這個實力與中國天舟貨運飛船還是有點差別,中國新天舟貨運飛船總重13.5噸,長度10.6米,載貨量從6.9噸提高到了7.4噸,有效的裝載容積從18.1立方米提升到22.5立方米,所以,成為了世界上運貨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之一,這個數據大家看下就行。
回到對接上,的確是出現了問題,在該貨運飛船飛行到約150公里對接的時候,本身該貨運飛船是採取自動對接,結果該系統出現了故障,就不能夠自動對接了。
按照美國宇航局(NASA)發言人安娜·施奈德也公開指出了,在繞飛的過程之中,貨運飛船偏離了預定的狀態,並且與對接目標不相符。
所以,國際空間站上的機組人員,只能通過手動改變,讓其回到預定的狀態,然後來完成對接。當然是成功對接到了俄羅斯艙段「搜索」號模塊上,還算是「避開了一次問題」。
當然,這一消息是來自space提供的,我看國內都是說最終對接成功了,這裡面可能存在差異化。
應該是在對接過程之中,然後出現了故障,最後採取人工改變,然後完成了該對接任務,大家看下就行。而且出現問題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報道,而是多個,國內可能沒有那麼詳細,大家不要誤解。
然而問題出現之下,的確大家也看到了俄羅斯航天技術頻繁出現。
所以,很多人擔心後面俄羅斯真的能夠建設出自己的空間站嗎?
沒錯,俄羅斯宣布建立自己的空間站
當然,這已經不是首次說明了,此前與國際空間站鬧「分手」的時候,俄羅斯都說了要建立自己的空間站。
而在2023年也不是首次提到,2月的時候,俄羅斯空間站總設計師弗拉基米爾·科熱夫尼科夫就公開說明了,建立空間站計劃的設計工作,將在2023年完成,隨後開展建設性工作。
而10月的時候,俄羅斯再次說了首個艙段應於2027年進行運行,並且要趕在國際空間站「退出」前進行運行。
同時,2028年至2030年還將陸續發射連接艙、出入過渡艙、基礎艙和專用艙等。從而實現自己空間站的全面布局。
那俄羅斯真能建設出來嗎?這不是技術落後了嗎?
其實,雖然俄羅斯出現多次航天問題,但這並不能代表技術落後了,而且還真的有實力建設出自己的空間站。
俄羅斯在國際空間站運行這麼多年了,並且艙位段本身就是獨立打造的。所以,建設自己空間站的基礎完全都有。
最為關鍵是,已經擁有了載人飛船技術,貨運飛船技術等,那這個空間站相當於就是進行「艙位拼湊」了,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的。
所以,我個人還是相信有這個實力,只是後續自己要單獨維護,運行等,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融合才行。
但是,其實在俄羅斯宣布建立自己的空間站時,我也看到有博主說,俄羅斯可能不與中國合作了,真的嗎?
自建空間站後,可能不與中國合作?
其實,這個問題說可能,的確可能合作,也可能不合作。但從已知的情況來看,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可能並不是建立在什麼空間站的問題上。
此前國際空間站不是也存在嗎?
俄羅斯也與中國進行了合作,在我國首批科學實驗項目合作名單之中,有17個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分別為
瑞士、波蘭、德國、義大利、挪威、法國、西班牙、荷蘭、印度、俄羅斯、比利時、肯亞、日本、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秘魯等17國。
這裡面不就含有俄羅斯嗎?所以,有空間站與沒有空間站,似乎與合作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每個國家空間站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發展項目也可能存在差異化,那合作的可能性還會更大。所以,自建空間站後,可能不與中國合作?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當然,是不是要合作大家也就是討論,必定航天方案是國家說了算,就如很多人反對首批科學實驗項目之中的部分國家,但站在國家的想法上,那就不一樣了。
那麼,考慮的問題不一樣,那是不是合作也要根據情況而定。但對於航天發展來說,只有相互合作才可能進步更大。
所以,未來俄羅斯就算是有自己的空間站,我個人覺得也會參與合作。